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鑫證券-醫藥行業周報:出海正向循環,助推估值提升-250720

2025-07-20 23:16

(來源:研報虎)

1.創新正向循環逐步建立,支撐價值提升

  創新出海是本輪創新葯價值重估的重要推動因素,其價值的錨點在於BD估值水平的變化,尤其是PD-1/VEGF為代表的雙抗。從康方生物與SUMMITTHERAPEUTICS的合作開始到6月2日,BMS與BioNTech達成一項超90億美元的交易,海外MNC對PD-1雙抗的價值認知和交易金額在快速提高。根據醫藥魔方數據,2025H1中國相關交易總金額為608億美元,較2024年全年交易總金額高出37億美元,同比增長129%,中國相關交易數量144筆,同比增加67%,單項交易金額提升顯著。中國新葯授權出海交易的持續火熱,有需求方面因素,MNC在專利懸崖的挑戰下,亟需新的重磅品種的補充,供給方面,中國的企業在雙抗、ADC等持續取得領先優勢。隨着更多中國新葯臨牀數據的讀出,MNC對中國新葯的認同也持續提升,加速合作的節奏,中國企業獲得更多的首付款及里程碑,正向循環逐步建立。越具有價值的臨牀數據的讀出,如一線用藥頭對頭的三期臨牀數據讀出,越支撐市場對未來市場空間的展望,進一步引導估值的提升。以PD-1plus和雙抗ADC為代表,中國創新葯管線正重塑未來全球創新葯品種的競爭格局,不僅僅是國內的市場,全球市場蛋糕的重新分割,也是支撐估值的核心要素。

2.三抗關注度提升,潛在未來一線治療的有力競爭方向

  2025年7月10日,艾伯維和IGITherapeutics SA達成關於CD3/CD38/BCMA三抗的授權交易,項目交易包含了7億美元的預付款,12.25億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分層的兩位數淨銷售額特許權使用費。以CD3開發TCE三抗目前已有非常積極的臨牀數據讀出,強生開發JNJ-5322(BCMA/GPRC5D/CD3三抗),一期臨牀數據顯示,在BCMA和GPRC5D naive的患者中ORR達到了100%,而且在三藥耐藥的患者中,ORR高達86%(≥VGPR:75%),療效堪比CAR-T。國產三抗也在今年實現了授權,2025年1月13日,艾伯維與先聲藥業達成關於SIM0500的交易,SIM0500是一款人源化GPRC5D/BCMA/CD3三特異性抗體,SIM0500正在中美兩國進行臨牀1期研究。除血液瘤應用之外,實體瘤也開始進入臨牀,7月9日,澤璟製藥ZG006擬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ZG006是一種針對CD3及兩個不同DLL3表位的三特異性抗體,2025年ASCO會議上,澤璟製藥披露了ZG006單藥治療晚期SCLC的二期臨牀最新數據,48例三線及以上SCLC,10mg和30mg組的ORR分別為62.5%和58.3%,DCR分別為70.8%和66.7%。PD-1(L-1)的三抗組合國內也處於領先定位。目前基石藥業的CS2009(PD-L1/VEGF/CTLA-4),已進入一期臨牀階段。根據臨牀前的研究,CS2009展示出對比單藥以及雙抗更好抑制腫瘤活性,同時經過合理的設計,三抗的安全性得到較好的體現,預計2025年年底完成數據讀出。匯宇製藥目前已有兩個三抗品種獲批臨牀,分別為HY05350(CD3/MSLN/PD-L1)和HY-0007(PD-1/TIGIT/IL-15),適應症也均包含了非小細胞肺癌。繼雙抗組合之后,三抗組合預計是未來挑戰PD-1在非小細胞肺癌一線用藥的有力競爭方向。

3.更好更科學減重成為趨勢,BD繼續火熱

  2024年,GLP-1類藥物以超500億美元全球銷售收入重塑醫藥市場,減肥藥熱潮持續推高資本熱度。醫藥魔方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減肥領域交易額已達2024年全年的1.5倍,創下歷史新高。禮來和諾和諾德憑藉先發優勢佔據了GLP-1的主要市場,對於后進入者,口服、增肌、更低副反應、更長用藥成為差異化競爭策略。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Diabetes Association,ADA)第85屆科學年會上,增肌成為會上的重要亮點,根據禮來子公司Bima披露的數據,Bimagrumab與司美格魯肽高劑量組合不僅能強化減重效果,而且能減少肌肉損失,在單用Bimagrumab組別中,有增加肌肉的作用。國內與Bimagrumab類似的增肌相關的研發產品包括來凱醫藥的LAE102和歌禮制藥的ASC47,也在ADA大會上發佈了最新的研究。6月2日,翰森製藥與再生元(Regeneron)就HS-20094達成許可交易,HS-20094是一款在研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已完成多項II期臨牀試驗,目前正在中國進行III期臨牀試驗。HS-20094交易的達成,MNC依然關注並繼續佈局雙靶點的注射劑,尤其是輝瑞小分子GLP-1終止臨牀試驗之后,雙靶點和三靶點注射劑的安全性依然是突出優勢。聯邦制藥已於6月20日收到諾和諾德對UBT251的首付款,雙方圍繞UBT251的海外臨牀方案也進行了討論,預計2026年海外臨牀將啟動。

4.關注自免方向的BD趨勢

  6月25日,榮昌生物達成一項關於泰它西普的對外授權合作,合作方為Vor Biopharma。泰它西普是榮昌生物自主研發的重組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BLyS)/增殖誘導配體(APRIL)雙靶點融合蛋白,通過同時抑制BLyS和APRIL與B細胞表面受體結合,阻斷B細胞異常分化和成熟,國內已批准適應症包括重症肌無力(MG)、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和類風濕關節炎(RA),海外正推進MG的全球多中心III期臨牀試驗,該適應症已獲美國FDA快速通道資格及美國和歐盟藥監機構孤兒藥資格。雖然泰它西普的出海是以newco方式實現,但是對於整個自免領域已經是一個重要突破,目前國內自免藥物的開發仍處於跟隨階段,中國biotech的自免管線偏向生物類似物或者me too的產品。泰它西普是依靠MG方向的臨牀數據優勢,開發國際市場。除了大分子自免藥物,TYK2、IL-23,IL-17等小分子也是國內bietech差異化的競爭方向,隨着更多臨牀數據的讀出,自免方向的BD值得期待。

5.伏欣奇拜單抗上市,開啟生物治療時代

  6月30日,國藥藥監局正式批准金賽藥業的注射用伏欣奇拜單抗(商品名:金蓓欣)上市,適應症為對非甾體類抗炎藥和/或秋水仙鹼禁忌、不耐受或缺乏療效的,以及不適合反覆使用類固醇激素的成人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相較於複方倍他米松等皮質激素,伏欣奇拜單抗顯著延緩了12周內痛風中位復發時間,此前的臨牀研究,伏欣奇拜單抗12周內降低了90%復發風險,24周內降低了87%復發風險。伏欣奇拜單抗的順利上市將開啟痛風急性期生物治療的時代,促銷定價在6000元左右,可及性較高,2025有望通過談判進入醫保,2026年將是重要的放量階段。痛風是全球性疾病,目前我國痛風的疾病負擔尤其嚴重,患病率約為0.86%~2.20%,且患者呈逐步年輕化趨勢。痛風與高尿酸血癥存在緊密聯繫,2020年全球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人數為9.3億人,預計2030年全球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羣體數將達到14.2億人;2020年中國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病人數為1.7億人,預計2030年將達到2.4億人,痛風治療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中國痛風新葯還具有出海潛力,7月1日,一品紅的氘泊替諾雷(AR882)全球關鍵性III期REDUCE1試驗已入組超過50%的受試者,在降低尿酸和緩解痛風石方面,AR882展示出比現有非布司他等一線降尿酸藥更佳的潛力。REDUCE1預計2026年中讀出新的數據,進一步支持AR882的出海授權。

風險提示

1.研發失敗或無法產業化的風險

  醫藥生物技術壁壘高,研發失敗可能導致不能按計劃開發出新產品,無法產業化。

2.銷售不及預期風險

  因營銷策略不能適應市場、學術推廣不充分等因素影響,導致銷售不及預期。

3.競爭加劇風險

  如有多個同種產品已上市,或即將有多個產品陸續上市,市場競爭激烈。

4.政策性風險

  醫藥生物是受高監管的行業,任何行業政策調整都可能對公司產生影響。

5.推薦公司業績不及預期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