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上海機場:800億的困境反轉!

2025-07-19 21:26

  來源:虎投研

  上海機場(600009.SH)作為世界樞紐,百年門户,中國民航業的標杆企業,曾經A股的大白馬,憑藉浦東機場的國際樞紐地位創下3000億市值的輝煌。但截至2025年7月,其市值已縮水至800億,較YQ前跌去近70%。但近期隨着各方面好轉,上海機場的反轉出現了曙光,我結合最新行業動態與數據為大家進行分析:

  一、上海機場為什麼會跌到800億?

  上海機場的市值縮水並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YQ衝擊、商業模式調整與成本壓力共振的結果。通過覆盤2020-2024年的關鍵數據,可更清晰地看到壓力傳導路徑:

  1. 非航收入「斷檔」:從利潤支柱到拖累項

  上海機場的核心價值在於「航空性收入(起降費、旅客服務)+ 非航空性收入(免税、商業租賃)」。2019年,上海機場非航收入佔比達 62%,其中免税業務以50億收入貢獻超 50% 淨利潤,成為「流量變現」的核心載體。但YQ期間,國際航班量從2019年的每年約70萬架次暴跌至2022年的不足7萬架次,國際旅客吞吐量從3800萬人次驟降至300萬人次以下。

  對應到財務數據,2022年免税合同收入僅2億,較2019 年下滑 96%;2023年雖隨航班恢復小幅回升至12億,但仍不足YQ前的25%。非航收入佔比也降至35%,回到2010年水平,利潤結構被迫退回到依賴航空性收入的「傳統模式」。

  2. 免税協議調整:從「上不封頂」到「客流綁定」

  2021年上海機場與中國中免的補充協議是估值邏輯轉變的關鍵節點。原協議採用「保底 + 提成」模式(2019年保底額約41億/年,實際提成超50億),而新協議改為「保底與客流掛鉤」——當國際客流低於2019年的80%時,保底額隨客流比例下調。

  這一調整直接壓制了增長預期,2023年國際客流恢復至 2019年的 45%,對應保底額僅約18億,較原協議減少近60%。大家擔憂「客流不達標→保底額縮水→利潤彈性受限」的循環,對其長期盈利模型的信心動搖。

  3. 成本剛性:擴建轉固后的「折舊大山」

  浦東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於2022年全面轉固,新增固定資產約300億,年折舊額從2019 年的25億增至40億,疊加YQ期間人工、維護等固定成本(年約 35 億),即便在收入下滑時,年固定支出仍超70億。2022-2023年,公司連續兩年淨利潤虧損(分別為 - 15 億、-8 億),資產減值損失合計達 22 億,進一步拖累淨資產。

  1. 反轉的三大信號

  大家對上海機場的關注焦點已從「何時觸底」轉向「反轉動能是否形成」,三大信號的進展將直接決定估值修復節奏:

  1. 國際航班恢復:從政策松綁到流量兑現

  2025年3月,中國對歐盟、東盟等30國實施「144 小時過境免籤」 政策,疊加多國對中國公民放寬簽證要求,國際航班恢復顯著加速。

  數據方面,2025年1月恢復至2019年的52%,6月已達65%,其中中美、中歐航線恢復率超70%,日韓航線達 85%(受益於短途旅行需求釋放)。

  利潤彈性:按當前恢復節奏,若2025年底達 80%,預計國際旅客吞吐量將達3000萬人次(2019年為3800萬),帶動免税銷售額從2024年的80億增至150億(2019年為200億),增厚非航收入約25億,對應淨利潤彈性超100%(2024年淨利潤約12億)。

  2. 免税協議重談: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議價」

  隨着客流回升,上海機場與中免的談判籌碼增強。2024年中免在浦東機場的免税銷售額達80億,按原協議提成比例(約 25%)計算,實際提成約20億,已接近當年保底額(約22億),具備重啟談判的基礎。

  3. 流量變現升級:從「機場空間」到「消費場景」

  浦東機場正在推進的「商業生態改造」是長期價值提升的核心:

  在硬件升級方面,T3 航站樓新增 1.2 萬㎡奢侈品區,已簽約 LV、愛馬仕等 10 余個頂奢品牌,預計2026年開業,參考香港機場頂奢區人均消費超 5000元,將帶動整體免税客單價從當前的 1200 元提升至 1800 元。

  市內免税店聯動方面,與中免合作的「浦東機場市內免税店」(位於陸家嘴)計劃2025年10月試營業,採用「機場提貨+市內選購」 模式,預計年銷售額可達30億,佔當前免税收入的30%。

  國際對標,仁川機場通過「免税+文旅」融合(如機場內博物館、主題樂園),非航收入佔比達 72%,人均消費約280美元,而上海機場當前非航佔比35%、人均消費約80美元,提升空間顯著。

  三、目前估值幾何?

  結合2024年財務數據(營收120億,淨利潤12億)及2025年恢復預期,多角度測算估值合理性:

  從資產價值看,截至2024 年底,上海機場淨資產約580億,市淨率(PB)1.4 倍,低於白雲機場(1.8 倍)、首都機場(1.6 倍),處於歷史 10% 分位以下,資產安全性較高。

  總結

  上海機場的「反轉」本質是YQ后周期+消費復甦的雙重邏輯。但其樞紐地位、消費升級趨勢未變。當前國際航班恢復加速、免税談判窗口臨近、商業改造逐步落地,三大反轉信號正從「預期」向「現實」靠近。

  (注:以上分析基於公開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

責任編輯:江鈺涵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