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籃球賽到登山路,保險機構如何衝刺體育運動「新賽道」

2025-07-20 21:25

(來源:北京商報)

當四川省珙縣的鄉村籃球場上響起最后一聲哨響,當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的徒步者可以通過北斗衞星完成一鍵救援,一張以保險為紐帶的安全網正在體育領域悄然鋪開。7月20日,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在政策東風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保險機構正從傳統事后賠付向全流程風險管理轉型,為體育產業注入保障新動能。具體而言,從持續升溫的馬拉松、冰雪運動熱潮,到全民狂歡的「村BA」「蘇超」,保險業的身影正頻頻現身。

當前,對於體育運動風險進行保障的產品有哪些擴面空間?相關險種還存在哪些創新、服務方面待突破的難題?

保障場景觸及國內外

在鄉間地頭,「保險+體育」的融合模式正悄然興起。近日,四川省第三屆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總決賽在宜賓市珙縣落下帷幕。據悉,此次眾安保險為四川省「村BA」總決賽提供了全面的風險保障,不僅為所有參賽的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志願者、工作人員提供人身保險,同時還為總決賽所有比賽場地提供公共責任保險,並開通理賠綠色通道,確保突發狀況快速響應。

珠峰腳下,尼泊爾綜合旅遊保障項目7月15日在加德滿都啟動。針對尼泊爾登山場景差異,永達理保險經紀聯合機構打造三款分層產品:CTG-Basic(3500 米海拔以下)、CTG-Plus(5500 米海拔以下)、CTG-Pro(6000 米海拔以下),覆蓋身故/致殘、意外醫療、救援等全場景保障,保額隨海拔風險動態調整。同時,在中國北斗衞星定位技術協助下,永達理保險經紀聯合多家國內外保險機構實現了「衞星報案—平臺調度—快速響應—保險賠付」的全鏈條機制。

永達理保險經紀尼泊爾高山險項目負責人劉有峰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户外運動具有一定的共性:風險高,體現在出險頻率高、傷殘率高甚至死亡率高;又具有一定的可複製性;很多國家都有高海拔的區域。因此,在一個區域推廣后,可以在全球更多國家複製。下一步,可以嘗試更多高山國家的旅遊徒步領域,推廣項目的技術和產品。

近年來,馬拉松在各大城市中迅速走紅,成了羣眾體育的象徵。對於不少跑者而言,正是因為有了一份全面的保險保障,才能讓自己沒有后顧之憂地投入比賽。除了民間賽事、城市級賽事,縱觀國際、國家級體育賽事活動,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平、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大型保險公司亦有相關的保險保障方案落地。

當前,消費者層面可以投保的體育運動相關的保險包括,運動意外傷害保險、高風險運動意外傷害保險以及旅遊保險等,主要保障一些運動項目導致的意外身故、殘疾及意外傷害產生的醫療費用等風險。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表示,消費者在選擇這些運動保險時,需要根據不同的户外運動、運動頻率、風險級別等信息,並詳細查閲保險產品的保險條款,確認保險所包含的保障範圍,如醫療費用、醫療救援、裝備損失、第三方責任等,以確保在户外運動中萬一發生意外時,能得到較全面的保障。

數據等維度待突圍

體育健身和運動休閒正日益融入我國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對於廣大健身愛好者而言,運動裝備提供的有形防護固然重要,意外傷害保險等產品服務帶來的無形保障同樣不可或缺。

加強風險管理,築牢安全堤壩不僅成為運動者的一大入門課,同時也是相關賽事組織方的一大命題作文。國家體育總局近日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户外運動安全管理的通知》指出,近年來,户外運動等羣眾體育項目蓬勃發展,但羣眾體育賽事活動組織不規範、相關制度不健全、執行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時有發生,造成一定安全隱患。

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體育運動保險市場頻頻迎來發展機遇,但要實現更大的發展,仍然面臨數據壁壘與風險評估等挑戰。

「儘管已有不少積極探索,但整體來看,體育運動相關保險仍處於起步階段,存在險種覆蓋有限、保障顆粒粗、定價模型不成熟、理賠體驗不佳等挑戰。」企業戰略專家霍虹屹表示,比如,在高風險運動中,傳統意外險難以精準覆蓋特定動作風險;在青少年賽事中,保險往往無法覆蓋組織方的法律責任;而在非職業化、社區化體育活動中,用户缺乏對保險的理解和投保意願。

於保險角度而言,面對户外運動保險「出險突然、醫療資源匱乏、道德風險高」等痛點,保險機構正通過多條創新路徑進行突圍。

保險公司經營的是風險。而管理風險離不開風險相關數據。楊澤雲認為,目前,保險行業所掌握的户外運動參與者數據還不夠充分,導致風險評估和定價困難。特別是不同運動項目的風險差異較大,但保險公司因為缺乏精細化的數據而缺乏精準的保險定價數據和風險管理手段。此外,用户購買慾望不足。一方面客户盲目自信,認為自己不會遭遇意外;另一方面,由於保險公司經營不夠精細,保險費率較高,也降低了客户的有效需求量。

破圈同時如何「進圈」

年內,關於體育運動相關的政策相繼落地。

其中,商務部等十二家部門聯合印發《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大力發展體育旅遊產業、豐富健身運動消費場景等十方面重點任務;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提高體育產業發展保險保障水平」。

在國家政策大力鼓勵「體育+文旅」新消費經濟的背景下,消費市場快速增長。上海體育大學發佈的《2024年體育消費報告》顯示,2020年以來,我國體育消費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13%,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8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相對小眾的運動,也正被喊話「買保險」,除了提出從事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涉海涉空體育項目經營者,應當投保體育意外傷害保險和場所責任保險;鼓勵消費者依法投保體育意外傷害保險,2024年發佈的《海南省涉海涉空體育運動項目管理辦法(試行)》還明確,鼓勵各涉海涉空單項體育協會和保險公司探索研發適合本省涉海涉空體育運動項目的專業險種,設定保險理賠制度,有效化解經營風險,維護消費者人身和財產權益。

永達理保險經紀副總經理李淑媛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結合户外運動的主要風險特點來看,包括事發突然;業務醫療資源有限;交通不夠便利、成本較高;通訊信號較差;保險公司難以還原第一現場,賠付的道德風險較高等。結合這些痛點,在保險產品的創新方面,應用現有的技術手段,創新就要有針對性。

對於具體的創新方向,李淑媛認為,一是要整合資源,大力縮短救援流程的鏈條,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判斷、第一時間救援。二是降低道德風險,添加技術手段,即定位服務、通訊服務、生命體徵監測。這些都需要硬件設備的配合。通過有效降低硬件設備的成本,提高普及率。三是增加附加值服務,提升用户感受。如軟件可以增加社交屬性等,擴大受眾羣體。此外,通過設備的數據記錄,購買一段時間的保險產品、服務后,沒有出險記錄,適當獎勵消費者。

「體育活動本身在不斷破圈,保險服務也必須同步‘進圈’。」霍虹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保險機構可從三個方向突破。一是從「產品創新」入手,結合智能設備數據,構建動態定價、按次計費、即時投保的「場景化保險」;二是從「服務模式」上打破壁壘,理賠流程與應急響應協同一體化,真正實現「10分鍾內響應」;三是推動「平臺化合作」,將保險嵌入賽事運營、場地管理、平臺服務等生態環節,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一站式風控閉環。

對於運動組織者和運動參與者的投保積極性有待提高,楊澤雲對此表示,下一步,保險公司有待進一步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體育運動風險及保險的宣傳,增強消費者的保險意識和有效需求。此外,不同的保險公司之間不是簡單的同質商品下的價格競爭,而應該是不同服務的競爭,最終提升消費者的服務體驗。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