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0 13:47
原標題:生育企業集體搶閘IPO,不上市就出局? 來源:動脈網
近日,有着月子中心「愛馬仕」之稱的聖貝拉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便大漲33.74%,市值最高飆升至53.66億港元。
不過,在行業人士看來,此次上市更像是孤注一擲。根據財報顯示,聖貝拉近年來雖然營收不斷上漲,但淨利潤持續為負,虧損總額當前已來到7.73億元,而在巨大的資金壓力下,上市成爲了松綁的*選擇。剛好,港交所在2025年5月推出了「科企專線」政策,這讓聖貝拉看到了機會,於是將月子中心與醫療、科技相結合作為估值支撐點,最終得以順利上市。
事實上,想要抓住上市這根救命稻草的並不是只有聖貝拉,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1家「生育」相關企業向IPO發起了衝擊,包括嬰兒監護器研發商聚智科技、中國*的嬰兒特醫食品集團聖桐特醫以及輔助生殖藥物研發企業景澤生物等。如果再加上之前提交目前仍在等待上市的韋拓生物、東藴醫療、愛維艾夫、紐曼思健康等,當前排隊上市的「生育」企業已超過30家。
這*是難以看到的一幕,但在熱鬧背后,更多的其實是無奈:對於絕大多數「生育」企業來説,未來兩年將會是他們*能夠上岸的機會,如果抓不住,等待他們的只有被市場淘汰或者徹底轉型的命運。這*不是危言聳聽。
不上市,就出局?
就在聖貝拉上市的第二天,景澤生物就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家專注於輔助生殖和眼科藥物兩大賽道的生物製藥企業,目前已擁有八個候選藥物,其中重組人促卵泡激素凍乾粉針劑型產品JZB30已獲批並即將推進商業化。此外,JZB33(重組人促卵泡激素水針劑)和JZB05(抗VEGF眼內注射液)也分別處於NDA和Ⅲ期臨牀階段,上市在即。
但在光鮮管線背后,仍然無法掩蓋景澤生物持續虧損且無任何商業化收入的尷尬現實。根據招股書顯示,過去兩年公司淨虧損超過5億元,當然這主要是研發費用以及行政費用等支出所致。因為自身還沒有商業化產品,景澤生物的現金流主要依靠融資補充,但截至2024年末,公司現金等價物僅剩6858.6萬元。
而更雪上加霜的是,景澤生物可贖回負債當前已來到13.3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486%,若未能在2025年12月31日前實現上市或完成資格整體出售等條件,將觸發投資者贖回權。所以,對於景澤生物來説,此次衝擊港股就是絕境中的奮力一躍。
除了回購層面的壓力,逐漸萎縮的市場也讓更多生育企業的上市之路變得更加緊迫。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24年我國新生人口數量為954萬,雖然止住了連續8年下滑的頹勢,但與2019年的1465萬相比,仍然減少了近500萬新生兒。這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市場進一步下行,相應的,企業的營收和利潤也將大打折扣。
以紐曼思健康為例,這家專注於孕產婦和嬰幼兒營養品的生產企業,近年來其淨利潤已從2021年的3.38億元大幅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0.45億元,即將由盈轉虧。而爲了儘早止住虧損,從2019年開始,紐曼思每年都在向上市發起衝擊,目前已經連續六次遞表港交所,上市的迫切之心溢於言表。
海拍客也是如此,作為國內*的母嬰垂直電商平臺,其全年交易總額超過110億,但就算這樣,其財報數據仍然觸目驚心:過去兩年,海拍客淨利潤持續走低,目前累計虧損已達18.54億元,並且還揹負了高達20億元的負債淨額,財務壓力顯著。因此,只有IPO這一條路可走的海拍客,不得不在局面更糟糕之前儘早上市。
對此,某資深投資人談道,「近年來,為管控一部分‘帶病’上市企業,各大交易所都將‘持續的盈利能力’作為后續能否上市的關鍵標準,所以對於絕大多數生育企業來説,都想要抓住*人口紅利,在能夠交出漂亮‘成績單’的時候儘快上市,否則后面只會愈發艱難。」
上市之后,仍需「渡劫」
近年來,在「三孩政策」的市場紅利下,生育領域也誕生了不少上市企業, 比如「試管嬰兒*股」錦欣生殖、「月子中心*股」愛帝宮以及「輔助生殖基因檢測*股」貝康醫療等。
但從當前業績表現來看,其上市之后的日子並不好過。以錦欣生殖為例,根據年報顯示,2024年其營收為28.12億元,僅同比微增0.8%,這是自2021年以來,其收入增速首次下滑至個位數。不僅如此,錦欣生殖的淨利潤也已經轉入負增長,2024年公司實現純利2.74億元,同比減少21.2%。
貝康醫療同樣深陷業績泥潭,雖然2024年其營收逆勢增長43.8%,但虧損仍在加大,上市四年來虧損總額目前已超過7億元。而在此影響下,貝康醫療的市值當前已不到9億港元,這與上市首日收盤的74億港元相比,已大幅縮水近90%。
不過,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愛帝宮。2025年2月21日,愛帝宮正式宣佈停牌,究其原因是愛帝宮財務負責人朱某拒絕配合核數師審計,導致2024年度業績無法按期披露。而根據愛帝宮最后一次公開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愛帝宮實現營收2.75億港元,同比下滑10.58%,淨利潤虧損0.39億港元,同比下滑65.68%。截至目前,愛帝宮仍未復牌,但在長期虧損之下,其復牌之路顯然是希望渺茫。
不難看出,即便是成功上市,生育企業當前也都是各有各的難處。那麼,原因是為何呢?除了前面提到的市場萎縮之外,還有哪些關鍵因素導致這一批企業都在當前陷入了增長瓶頸,甚至是面臨着生存困境呢?
通過專家訪談及案例分析,動脈網認為主要有三點:首先*點就是市場滲透率低。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為9.2%,雖然每年都略微有所上漲,但與歐美發達國家30%左右的市場滲透率相比,差距仍然較大。
這其中的原因複雜,但最關鍵的還是在技術上。目前,全球輔助生殖技術已經迭代到以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T)為核心的第三代技術,我國在該技術上的成功率普遍在50%~70%左右,而美國、泰國等則高達60%~80%,這必然會推動一部分國人向外就醫。事實也確實如此,據悉,泰國試管嬰兒每年超30000周期,而中國籍客户就佔比80%。
除了技術上的差異,價格也是滲透率低的重要原因,「天價」服務將很多人都擋在了門外。以月子中心為例,其大多都與高價綁定,比如聖貝拉,其28天月子套餐起步價13.8萬元,而最高檔「女王套餐」甚至超過50萬元,這就決定了其只能面向高收入人羣,覆蓋面極為有限。
第二點關鍵原因則是居高不下的銷售成本,大幅吞噬了企業盈利空間。以海拍客為例,作為國內*的母嬰B2B平臺,2024年其營收高達10.32億元,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擺脫不了「越賣越虧」的尷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其在市場推廣上花費了極高的成本,據招股書顯示,2024年海拍客銷售費用已逼近7億,這佔其總營收的比例超過了60%,再加上其他一些固定成本,最后留給企業的利潤空間微乎其微。
最后一點則是盲目擴張帶來的資金鍊斷裂,並導致市場風險激增。事實上,生育類企業的技術壁壘普遍不高,因此同質化較為嚴重,而爲了快速搶奪市場份額,企業在早期不得不選擇激進擴張。但這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僅會產生大量成本,並且一旦市場表現不理想,沒有達到一定的兑現率,就很容易造成企業盈利缺口,甚至是資金鍊斷裂。
對此,某長期關注生育領域的資深人士談道,「生育企業其實很容易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這一方面是因為其大多直接面向消費者,所以服務模式一般都較重,成本相對高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其基本都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因此需要大量的市場投入。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平衡好成本和利潤,就很容易造成虧損,進而影響企業正常發展。」
未來的路在哪?卷下沉市場還是出海
雖然我國新生兒數量逐年減少,但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低滲透率,仍然決定了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以輔助生殖領域為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9年我國輔助生殖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089億元,2024-2029年複合增長率為12.9%。由此可見,其市場潛力仍然較大。
那麼,未來要如何兑現呢?這需要從多個維度來看。
首先是要大量瞄準下沉市場,快速提高滲透率。據悉,2024年954萬新生兒中,縣域市場貢獻了85%,而這羣人消費能力相對有限,因此需要在價格上大做文章。以錦欣生殖為例,其近年來就重點瞄向了低收入羣體,為此還專門推出了「0元試管、不成功全額賠付」的「錦寶計劃2.0」,目的就是在於吸納更多用户,加速覆蓋下沉市場。
其次是要加速國產替代,在價格上佔據更多主動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年發佈的報告顯示,我國輔助生殖行業設備和耗材進口壟斷程度較高,進口比例高達95%,涉及包括約40~60個品類,並且大多都是高值耗材。這意味着,國內企業的利潤空間會被進一步壓縮,而想要扭轉這一局面,只有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國產替代。
然后是在推廣層面,有的放矢,儘量做到「花小錢辦大事」。具體而言,一方面是要重點打造一批明星醫生或者明星團隊,用他們的市場影響力起到品牌推廣作用,並快速吸引一批精準用户。另一方面則是以多元化服務引流,以錦欣生殖為例,其針對女性需求,開設了生殖整復與抗衰門診,並且還覆蓋失眠和心理等方向,而這種消費型服務剛好能夠增強與客户的粘性。
最后是要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積極出海走向全球。近年來,乘着出海的風口,一批生育企業也都在海外市場獲得了不錯的回報。比如錦欣生殖,2024年海外業務收入6.04億元,同比增長6%,增速大幅高於國內;貝康醫療也是如此,2024年其在歐洲、北美、亞太三大區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843.1萬元、2132.8萬元和1745.3萬元,收入總和佔總營收比例超過30%,全球化佈局成效顯著。從長遠角度來看,海外市場無疑是一片藍海,國內企業在此方向上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客觀而言,生育率下降已是既定事實,但這並不是企業所能左右的,其真正能左右的是如何降本增效,通過更高性價比的服務去提高市場滲透率,以此做大營收和利潤,這纔是其成功上市的重要籌碼。
參考資料
1.《月子中心老闆跑路,中產貴婦的天塌了?》——華人研究室;
2.《錦欣生殖短期資金缺口7億!「試管嬰兒*股」失色》——創業最前線;
3.《背靠恆瑞闖港股,景澤生物負債率486%,如何趟過生物類似藥紅海?》——子彈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