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跑贏納斯達克 銀行股遭遇「牛回頭」 工農中建創新高 想上車你得知道這些

2025-07-20 13:46

  最近在一些評論區,總能看到來自股民的一個段子——

  「年少不知工行香,錯把科技加滿倉。年少不知農行好,錯把汽車當成寶。年少不知中行醉,錯把白酒當安慰。年少不知建行強,錯把芯片當棟樑。」

  雖説是調侃,但確實反映了一定時間段里的市場情緒。不久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股價均創下了歷史新高。稍微拉長時間去看會有一個更加驚人的發現,近一年以來中證銀行指數已經跑贏納斯達克100指數,市場上也有人把銀行股稱為「銀斯達克」「中國版納斯達克」。

  不過,最近兩天銀行板塊迎來了回調。中證銀行指數在7月10日迎來最高后,連續下跌,7月18日以0.62%的收漲為本周畫下了句號。

  現在會看這波「牛回頭」,市場上發生了什麼?

大資金的變動

  和這波回調關係比較密切的,是大資金的變動。

  7月16日,杭州銀行發佈公告稱,中國人壽擬在公告披露之日起三個交易日后的三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所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5078.94萬股(含本數),即不超過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0.70%,減持原因為「中國人壽資產配置的需要」。

  據悉,截至該公告披露日,中國人壽持有杭州銀行股份總數為5078.94萬股,佔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0.70%。若此次頂格減持,中國人壽將清倉杭州銀行股份,退出股東行列。這已是中國人壽自2021年鎖定期滿以來第四次減持杭州銀行股份。

  這並非近期唯一一家宣佈被股東減持的銀行。長沙銀行齊魯銀行等近期都宣佈被股東減持。

  在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陳欣看來,股東選擇此時減持,或因短期內銀行股上漲幅度已經較高,投資者認為未來估值波動風險加大。

  不過換個角度看,這些大資金的加入,也是銀行板塊很長一段時間表現亮眼的重要因素。

  「從銀行板塊的上漲現象來看,一定是有長期機構資金的不停買入,比如險資和養老金等。」陳欣表示,目前10年期國債利率已跌破2%這一重要關口,對這些長期資金來説,必須要找到一個替代投資品種。銀行股具有經營穩定性和持續分紅特性,同時在藍籌股中佔較大比重,就成爲了長期資金配置的優選。

  比如今年6月,新華保險斥資43億元以協議轉讓方式受讓澳洲聯邦銀行所持的杭州銀行3.3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5.09%,成為該行第四大股東。此外,平安人壽、長城人壽等也在年內多次舉牌上市銀行H股。

風險再評估

  大資金願意入場,除了找債券的替代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機構在過去幾年里完成了對銀行板塊風險的再評估。

  把時間拉回2021年左右,那時候銀行板塊還「名不見經傳」,市場上最熱鬧的是生物醫藥、白酒新能源等板塊,在國信證券看來,彼時市場對銀行板塊的預期,可以用「悲觀」來形容。

  擔憂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不良貸款率、房地產行業的走勢,以及對銀行息差走窄,高投資收益難以持續的擔憂。

  「過去幾年國家防風化債工作效果明顯,銀行板塊實際暴露出的風險,比以往市場低估值中隱含的壞賬要小。」陳欣表示。

  數據非常直觀地反映出銀行板塊市場預期的修復。截至2025年7月18日,中證銀行指數的市淨率為0.74。而在2023年1月31日,這個數字還是0.55。

  為何市場會對銀行板塊進行風險重估?我們同樣從市場的擔憂出發去看。

  一是不良貸款率。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2024年財報陸續披露,數據顯示2024年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整體較上年末有所下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34%、1.34%、1.31%、1.3%、1.25%,較上年末分別下滑0.02個百分點、0.03個百分點、0.02個百分點、0.03個百分點、0.02個百分點。

  二是房地產行業的調整。2024年,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適時推出,將合規房地產項目納入「白名單」,成為實現金融和房地產良性循環、改善市場預期的重要舉措和有力保障。截至2025年1月22日,房地產「白名單」項目的貸款金額已達5.6萬億元。

  此外還有高風險機構。相較於大型金融機構,中小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更大,兼併重組是中小銀行化解風險的主要方式之一。截至7月7日,今年已有約200家中小銀行獲准合併或解散,其中多為村鎮銀行、信用社和農商行。

「穩賺不賠」?

那麼對投資者來説,這是否意味着,目前的銀行板塊「穩賺不賠」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必須承認的一個現象是,銀行經營端的壓力依然很大,這也是市場對於銀行板塊的另一個擔憂。

  4月底,42家A股上市銀行集體「交卷」了2025年一季度業績報告。從報告中可以發現,2025年一季度,銀行淨息差下行趨勢暫未扭轉,給不少銀行未來的經營帶來一定的考驗和挑戰。在42家上市銀行中,有26家營業收入實現正增長,30家淨利潤保持增長。還有10家銀行出現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經營狀況顯示出一定的承壓態勢。

  同時,現在的銀行股已經不那麼「便宜」了。比如在2024年的7月份,42家上市銀行的平均股息率高達4.9%,而截至今年7月7日的數據,上市銀行股息率已跌至3.89%。儘管目前股息率依然仍高於理財產品,但相比去年,現在上車已經顯得不那麼「划算」。

  「現在的銀行股不貴,也不便宜」,陳欣提醒,投資者需要警惕市場情緒驅動的短期炒作風險,需根據經營情況、經濟整體環境來綜合判斷銀行股估值是否合理,避免在市場過熱時追高入場。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