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資金踴躍入市 A股市場熱點紛呈牛股奔騰

2025-07-19 08:20

轉自:證券時報

資金踴躍入市 A股市場熱點紛呈牛股奔騰

  證券時報記者 毛軍

  本周,A股穩步上攻,創業板指創年內新高,深證成指也創4個月來新高,並逼近年內最高點,科創50、中證500、中證1000等指數亦創階段性新高。周成交温和放大至7.73萬億元,為3個月來最大周成交量。

資金踴躍入市

  槓桿資金入市踴躍,絕大部分申萬一級行業本周都獲得融資淨買入,其中計算機行業獲得逾44億元淨買入,電子行業獲得逾30億元淨買入,機械設備行業、非銀金融行業均獲得超20億元淨買入,電力設備、有色金屬、醫藥生物、汽車等行業也獲得超10億元淨買入。僅紡織服飾、商貿零售兩個行業被小幅淨賣出。

  另據Wind數據統計,電子、醫藥生物、汽車三個行業本周均獲得超200億元主力資金淨流入,電力設備、通信、計算機、有色金屬等行業也獲得超百億元淨流入,機械設備行業則連續10日獲得淨流入。非銀金融行業主力資金淨流出逾83億元,公用事業行業淨流出逾34億元,房地產、傳媒、銀行等行業也都淨流出超20億元。

  展望后市,太平洋證券指出,隨着中美貿易談判利好消息的出現(如英偉達芯片解禁、稀土出口部分放開等),疊加「反內卷」帶來的通脹止跌的期待,股漲債跌后續將持續。自指數向上變盤之后,銀行、AI、創新葯、軍工等諸多板塊輪番上漲,呈現「百家爭鳴」的景象,目前成交量正温和放大,上漲呈現「進二退一」震盪上行的走勢。

稀土需求或快速增長

  有色金屬板塊本周表現強勁,尤以稀土永磁和能源金屬兩個方向最為活躍。

  稀土永磁板塊指數繼續發力上攻,再創3年半來新高。華宏科技6個交易日5次漲停,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逾110%,九菱科技年內漲幅更是高達303%,奔朗新材惠城環保廣晟有色等年內也大漲超100%。

  近年,隨着人形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發展,中重稀土需求量快速增長。中信證券預計,新能源汽車單車釹鐵硼用量約3千克—5千克,假設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量達2300萬輛,對應釹鐵硼需求至少將達7萬噸。

  人形機器人領域,摩根士丹利指出,人形機器人革命將對稀土磁鐵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每個人形機器人平均需要0.9公斤稀土金屬。預計從2035年開始人形機器人將快速普及,到2050年人形機器人將帶來8000億美元的關鍵礦物增量需求。

中信建投認為,國內稀土價格將向海外高價靠攏,價差有望收斂。國內稀土企業成本相對穩定,價格上漲將直接增厚利潤空間。以北方稀土為例,假設氧化鏑價格上漲50%,公司淨利潤有望提升30%以上。

  能源金屬方面,鹽湖提鋰、鈷金屬板塊指數均創2年新高,鋰礦、動力電池回收則創年內新高。富淼科技久吾高科等多股在周五20%漲停。

  消息面上,藏格礦業本周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格爾木藏格鉀肥有限公司於7月16日收到海西州自然資源局、海西州鹽湖管理局下發的《關於責令立即停止鋰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通知》。

  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近日連續走強,周五盤中一度突破7萬元/噸,創3個月新高,不到1個月時間自低點以來最大漲幅超20%。

  中信證券表示,智利5—6月出口量較此前大幅下滑,或導致7—8月中國鋰鹽進口量下滑,疊加國內藏格鋰業停產,短期鋰鹽供應或有所下降。6萬元/噸—7萬元/噸的鋰價已經觸及大部分鋰礦廠商的成本線,向下空間有限。在長期成本支撐以及短期基本面好轉的背景下,鋰價有望走出底部區間。

醫藥板塊牛股奔騰

  生物醫藥股也是本周一大亮點,創新葯板塊指數本周4次刷新歷史紀錄,減肥藥板塊指數連續3日創歷史新高,化學制藥板塊指數則連續9日上漲,創4年新高,仿製藥、輔助生殖等細分板塊指數亦創多年來新高。

  醫藥股更是牛股奔騰。聯環藥業10日6漲停,奧賽康萬邦德亞太藥業人民同泰等本周也均走出連續漲停行情。舒泰神年內漲幅高達523.75%,一品紅昂利康益方生物塞力醫療等7股年內漲幅超200%,博瑞醫藥等20股漲幅超100%。

  港股醫藥股也大幅上揚,樂普生物、三葉草生物本周均漲超60%,德琪醫藥、加科思、大健康國際等一周漲幅均超過40%。北海康成、三生製藥、歌禮制藥、樂普生物等46股年內漲幅超100%。

  本周,國家醫保局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工作啟動。本次集採堅持「集採非新葯、新葯不集採」的原則,也就是説臨牀使用成熟的「老藥」纔會納入集採範圍,創新葯不會被納入集採。

  本次集採國家醫保局還首提「反內卷」,其在召開的通氣會上明確表示,目前已完成擬採購品種遴選,即將開展醫療機構報量工作。採購規則總體將堅持「穩臨牀、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的原則。

  此外,醫藥上市公司近來頻頻預告2025年上半年業績大幅預增。亞太藥業預計上半年淨利潤最高增長超19倍,翰宇藥業最高預增超16倍,特一藥業最高預增超13倍,賢豐控股能特科技兄弟科技等26股預增上限也超過100%。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