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0 06:05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兆寰 北京報道
近期,滬指在站上3500點后展開震盪整固,「先鋒隊」券商板塊的市場表現趨於冷靜,資金呈現大幅流出。
據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7月14日至18日,證券板塊下跌1.2%,主力資金淨流出達98.8億元,位居行業第一;軟件開發和遊戲板塊分別淨流出64.15億元和51.82億元,位居第二和第三。
個股方面,分化較為明顯。此前漲幅較大的中原證券、國盛金控、湘財股份等跌幅超4.3%。不過,華西證券、國信證券股價上漲超3%,招商證券、中銀證券、廣發證券等股價仍然上漲超過2%。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7月18日晚間,東方財富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其實先生的父親沈友根先生,即一致行動人,計劃通過詢價轉讓方式轉讓股份15,88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
一位接近東方財富的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股權轉讓的下家是機構投資者,他們將通過競價報價,預計下周出結果。此次轉讓由機構投資者承接,不屬於二級市場減持。
半年報增幅搶眼
隨着7月中旬的到來,上市券商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陸續披露完畢。
受益於資本市場回暖,上半年A股日均成交額同比大幅增長61%,券商經紀、自營業務邊際改善,推動利潤同比高增,已披露業績預告的券商基本實現40%以上的利潤增長,整個板塊在市場中格外搶眼。
在東海證券非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陶聖禹看來,A股的交投活躍度提升將顯著催化券商中報業績,重視披露窗口期帶來的配置機遇。
7月13日,上交所發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5號——科創成長層》,並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中國銀河報告指出,科創成長層正式落地,其核心價值在於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本市場制度支撐,同時也為券商投行業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報告認為,國家「穩增長、穩股市」「提振資本市場」的政策目標仍將持續定調板塊未來走向,而流動性適度寬松環境的延續、資本市場環境持續的優化、投資者信心的重塑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證券板塊景氣度上行。同時,中長期資金擴容進一步增強證券行業基本面改善預期,板塊配置正當時。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券商行業的利好消息逐漸落地,整個板塊的表現趨於理性,資金呈現大幅流出跡象。
「儘管近日A股三大指數小幅收漲,但主力資金連續兩日淨流出,證券板塊成為資金撤離重點。」一位北京券商營業部理財經理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前兩周資金紛紛進場,板塊股價表現搶眼;在券商板塊上半年業績高增預告集中披露后,部分資金選擇兑現收益,轉向低位資源股(如稀土、鋰電)或科技成長板塊(AI算力、機器人)。
「券茅」的新動向
7月18日晚,「券茅」東方財富發佈的《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公告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公告稱,股東沈友根計劃通過詢價轉讓方式轉讓股份15,88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
公告顯示,該筆轉讓原因為個人資金需求。此次詢價轉讓不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進行,不屬於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次詢價轉讓的受讓方為具備相應定價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機構投資者。受讓方通過詢價轉讓受讓的股份,在受讓后6個月內不得轉讓。
那麼,沈友根是誰?東方財富公告指出,沈友根先生與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其實先生系父子關係,為一致行動人。截至2025年7月18日,沈友根先生、其實先生及其他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股份佔公司總股本22.90%。
百度百科資料顯示:其實,原名沈軍。1998年,其實成為國內第一批註冊證券分析師。「其實」就是他在這一階段使用的筆名,取「期貨市場」之意。
《華夏時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沈友根本次轉讓股份所獲資金,主要用於投資科技創業類企業。此次東方財富通過引入優質境內外長期機構投資者,形成一二級股東有序接力的格局,進而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助力資本市場實現良性循環。
東方財富公告進一步顯示,出讓方委託中金公司組織此次詢價轉讓。在詢價認購的報價結束后,中金公司將對有效認購進行累計統計,依次按照價格優先、數量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確定轉讓價格。
在分析人士看來,此次詢價轉讓將有效引入更多境內外優質長期機構投資者羣體,不僅意味着更多力量參與企業價值共建,更有望為東方財富帶來業務合作、資源整合等多方面的新機遇。
估值仍在低位
近年來,東方財富加快「AI+金融」戰略佈局,公司自主研發的「妙想」金融大模型持續迭代升級,通過人工智能深度賦能金融生態,在用户服務、產品創新等方面不斷創造新增值,為行業數智化轉型貢獻新智慧。
東方財富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9億元,同比增長41.9%;歸母淨利潤27.2億元,同比增長39.0%。
招商證券報告指出,東方財富證券業務方面,經紀、兩融業務顯著增長且有望保持強勁勢頭,自營有望保持平穩;基金業務方面,權益走牛帶動基金申購熱情高漲,「妙想」大模型有望攜手DeepSeek,實現業務能力的全面躍遷,加速買方投顧轉型,描繪出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
開源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高超認為,券商的其他綜合收益和股票自營、海外業務高增或帶來中報超預期,預計上半年上市券商業績同比增速有望超50%(扣非口徑),環比增速可期。
高超表示,2024年新國九條、央行等金融部委組合拳穩股市的長效影響延續,個人投資者和中長資金持續流入,交易活躍度中樞抬升邏輯驗證,券商港股業務和投行業務逐步改善,當下估值仍在低位,機構欠配顯著,繼續推薦券商板塊機會。投資者可關注業績預告、穩定幣主題以及基準回補等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