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有人清盤,有人延期4次!券商這一業務即將徹底退出

2025-07-19 07:19

  隨着整改的不斷推進,券商大集合產品將正式淡出歷史舞臺。

  證監會網站顯示,7月16日,國信證券資管的一款產品申請變更為鵬華基金的產品。7月15日,國投證券資管的一款產品申請變更為安信基金的產品。7月8日,信達證券資管的一款產品申請變更為信達澳亞基金的產品。

  這是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在轉為公募產品,而且這一進度正在加快。始於2018年底的券商大集合整改,至今已經接近7年。由於整改過程存在一定難度,不少產品一再延期。目前,仍有產品原計劃6月底到期,繼續選擇了延期到今年下半年。在具體的整改過程中,還有的大集合產品選擇清盤,有的選擇轉為私募產品等。

  清盤

  7月9日,信達證券資管大集合產品「信達價值精選一年持有期靈活配置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發佈了清算報告。

  據悉,該大集合產品於2025年6月30日到期。報告提到,「本集合計劃到期后,按照中國證監會相關規定執行。如本集合計劃到期后,不符合法律法規或中國證監會的要求而須終止本集合計劃的,無須召開集合計劃份額持有人大會。本集合計劃於2025年6月30日存續期屆滿。存續期屆滿后,本集合計劃將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的約定進入財產清算程序。」

  轉私募

  6月底,國投證券發佈了《國投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關於旗下參公大集合后續處置方案的公告》。公告稱,為進一步落實《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的要求,公司將在旗下參公大集合到期前,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資產管理合同的約定,在切實保護現有份額持有人利益的前提下,對各產品進行妥當處置。

  其中,對「安信資管瑞元添利一年持有期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處置方案為轉為私募資管計劃。據悉,該資管產品成立於2021年5月6日,將於2025年9月30日到期。

  公告稱,國投證券將積極推動「安信資管瑞元添利一年持有期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轉型為私募資產管理計劃。該事項將在該產品與託管人協商一致併成功召開持有人大會並審議通過相關議案后方可進行,存在不確定性,具體變更事宜以屆時公告爲準。公司將遵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及資產管理合同的約定,嚴格履行相應的程序和流程,平穩推進相關工作,充分做好份額持有人利益保護。

  延期

  6月底,光大證券資管「光大陽光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發佈了《關於光大陽光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延長存續期限並修改資產管理合同、招募説明書的公告》。

  公告稱,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該集合計劃原存續期限為自《資產管理合同》變更生效日起存續至2025年6月30日,2025年6月30日后按照證監會相關規定執行。為更好地服務集合計劃投資者,經與集合計劃託管行中國光大銀行協商一致,並報告中國證監會,上海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決定延長集合計劃存續期限為自《資產管理合同》變更生效日起至2025年11月30日。

  同樣在6月底,中信建投發佈了《關於中信建投價值增長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延長存續期限並修改集合計劃合同、招募説明書的公告》。公告稱,為更好地服務投資者,在切實保護現有份額持有人利益的前提下,公司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等,經與託管人中信銀行協商一致,決定對該資管計劃延長存續期限至2025年9月30日。原方案到期時間為2025年6月30日。

  管理人轉為其他公募

  今年5月,中信證券資管發佈了《關於中信證券中短債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變更管理人並變更註冊為華夏安裕中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有關事項的説明》。

  公告稱,根據證監會於2018年11月28日發佈的《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的規定,集合計劃經證監會准予,由中信證券貨幣理財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等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及中國證監會的規定進行變更,變更后的《中信證券中短債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合同》於2022年9月13日生效。根據集合計劃存續期限的約定,將於2025年9月12日到期。

  公告表示,鑑於以上情況,為充分保護集合計劃份額持有人利益,管理人經與託管人中信銀行協商一致,決定以通訊方式召開集合計劃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集合計劃管理人由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華夏基金,中信證券中短債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相應變更註冊為華夏安裕中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有關事項的議案。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對於券商而言,將大集合的管理人轉為其他基金公司或許是無奈之舉,不到最后時刻並不願意這麼做。上述中信證券的公告也表示,若大集合產品有效期限內管理人獲得證監會批覆的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或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產品可以繼續延長期限,則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有權不進行上述變更管理人和變更註冊事項。

  整改已近7年

  這一輪券商大集合產品的整改,已經持續了將近7年,比原先預定的時間要晚一些。市場傳言,今年年底是整改時間的大限,目前來看還無法證實。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目前發現的產品延期最晚的時間是今年11月底。

  2018年底,證監會發布了《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正式拉開券商大集合整改的序幕。

  這份文件的核心規定是,存量大集合應當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公募化改造。沒有公募牌照的券商,在產品完成公募化改造以后,要向證監會提交產品合同變更申請,合同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3年。沒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證監會鼓勵通過將大集合產品管理人更換為其控股、參股的基金公司並變更註冊為公募基金。有公募牌照的券商,在完成公募化改造以后,經中國證監會註冊,可以按照公募基金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存續運作。

  按照這一規定,沒有公募牌照的券商,3年時間是大限。不過在實際的整改過程中,不少產品都出現了多次延期的現象。

  以光大證券資管產品「光大陽光優選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為例,該產品2020年10月14日開始參公運作。產品存續期不超過3年,即最晚於2023年10月13日到期。后該產品宣佈存續期延長到2023年12月31日。后來再次宣佈延期到2024年12月31日。到期后,繼續宣佈延期到2025年6月30日。到期后,又一次宣佈延期至2025年11月30日。

  在最近一次的延期公告中,也公佈了該集合產品的后續處置方案。公告表示,根據《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的相關要求,經公司控股股東光大證券同意,並報告證監會,公司已與光大保德信基金協商一致,擬將集合計劃管理人變更為光大保德信基金,並同步將集合計劃變更註冊為公募基金。

  公募牌照求而不得

  目前,取得公募牌照的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一共有13家。仍在排隊申請的有4家。

  2024年4月,招商資管正式獲准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招商資管當時表示,以獲取公募牌照為契機,積極推動首批公募產品的申報和發行準備工作,有序推進存量大集合產品變更註冊為公募基金。據悉,今年上半年,招商資管的大集合產品已經完成變更註冊為公募基金。

  更多的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仍然沒有拿到公募牌照。雖然在2018年出臺的券商大集合整改的文件中,監管表示,對完成規範工作且成效顯著的證券公司及其資產管理子公司涉及申請公募基金管理資格或設立、參股基金管理公司等行政許可事項,在審覈進度方面予以優先支持。

  尚未取得公募牌照的券商,目前比較主流的處理方案是將大集合產品的管理人變更為券商控股或持股的基金公司並註冊為公募基金。

  比如,中信證券資管的大集合產品就將管理人變為華夏基金,中信建投的大集合產品管理人變為旗下的中信建投基金,光大證券的大集合產品管理人變更為光大保德信基金,國投證券的大集合產品管理人變更為安信基金,國信證券資管的大集合產品管理人變更為鵬華基金,信達證券大集合產品管理人變更為信達澳亞基金,西南證券的大集合產品管理人變更為銀華基金,中金公司的部分大集合產品管理人已經變更爲了中金基金。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