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球那麼多無人駕駛玩家,Uber為啥選擇蘿卜快跑?

2025-07-18 23:10

(來源:伯虎財經)

今年可算是無人駕駛的大年。以前好多人還在質疑,這無人駕駛到底行不行,結果今年特斯拉直接官宣加入,馬斯克更是表態:Robotaxi能讓特斯拉成為30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不過,你有特斯拉,我有百度。

前陣子,百度的蘿卜快跑和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Uber官宣合作,將在全球市場部署數千台無人駕駛車輛,是迄今為止,史上最大車輛規模的無人駕駛合作。

你肯定會問:全球那麼多無人駕駛玩家,Uber 為啥偏偏挑了蘿卜快跑?最核心的原因,就在於蘿卜快跑的技術路線足夠靠譜。

大家都知道,對無人駕駛來説,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目前無人駕駛(感知技術)主要分為兩大派:1.純視覺 2.激光雷達 + 多傳感器融合。而后者經過行業驗證,對L4級的高階自動駕駛來説,確實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加州車管局2023 年的報告里有組實打實的數據:用激光雷達的 Waymo,每跑百萬英里需要人工介入才 0.68 次;

而純視覺的特斯拉,得介入3.2 次,差了快 5 倍。

再看看具體場景,夜里檢測行人時,激光雷達準確率能到98.5%,純視覺只有 82.3%;遇上雨雪霧等惡劣天氣,純視覺看錯的概率能翻 4 倍,激光雷達僅為 1.2 倍。

現階段的差距明明白白,Uber自然看得很清楚 —— 要做大規模無人駕駛,目前還得選經過驗證更穩的技術底盤。

而蘿卜快跑走的正是激光雷達+ 多傳感器融合的路子,而且配置相當硬核。

就拿它的Apollo RT6 車型來説,裝了 4 顆激光雷達:

「128 線,能看 200 米遠,每秒 153 萬個點的掃描密度,比 Waymo 還高 1.5 倍」

除此之外,還有12 個 800 萬像素攝像頭,5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雷達,硬生生搭出了 5 層 360° 無死角的 「感知網」。

有了這層層保障,無論是極端天氣、還是複雜路況都能扛住,對於Uber 這種全球佈局的平臺來説,太重要了。

除了技術靠譜,蘿卜快跑的「實戰經驗」 也很豐富。Uber 要的肯定是能快速落地、規模化運營的夥伴,而蘿卜快跑早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蘿卜在中國各個城市複雜路況應對出色,它今年的出海節奏也非常迅速:3 月剛和迪拜簽了部署 1000 多臺車的合同,5 月就啟動了路測;同期又和阿布扎比合作搞當地最大的無人車隊;甚至在瑞士都設了公司,準備啃歐洲市場。

香港是右舵左行也開始獲批載人測試,已經安全跑了1.5 萬多公里,也就是説,蘿卜快跑已經有了整個世界範圍的快速落地性。

這背后是百度12 年的技術積累:L4 級自動駕駛安全測試跑了 1.7 億公里,高級別自動駕駛專利數全球第一,還有 Apollo ADFM 大模型幫忙看明白各種複雜場景。這種全球唯一「無人駕駛+大模型」的優勢,讓 蘿卜快跑「到哪都能快速上手」 。這也正是 Uber 全球化佈局最需要的。

所以説,Uber 選蘿卜快跑,不光是選了個合作伙伴,更是選了條能走通的技術賽道。這次合作,不光是幾千臺車跑起來那麼簡單,也證明了中國的無人駕駛技術穩穩坐在全球規模化落地的第一梯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