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8 21:23
7月18日,長城證券公告,公司總裁、財務負責人李翔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相關職務,辭任后將不再擔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任何職務。與此同時,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祕書周鍾山將代行總裁、財務負責人職責,這一人事變動引發了業內廣泛關注。
周鍾山先生,1974年1月出生,中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擁有博士學位,且是中共黨員。他的職業經歷豐富且亮眼,堪稱從基層一步步走向核心高管的典範。
1995年8月,21歲的周鍾山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入職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在計劃處國債科擔任科員。1998年2月,他選擇加入長城證券,來到南昌營業部工作,此后歷任副總經理、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總經理等職。在這段時間里,他深耕經紀業務與區域市場,積累了紮實的基層工作經驗。
2015年4月至2024年4月,周鍾山的職業生涯迎來了穩步提升,他歷任長城證券南昌分公司(籌)負責人、江西分公司總經理、經紀業務總部總經理、規劃發展部總經理、戰略執行總監。2024年4月,他升任長城證券副總裁,同年6月正式接任董事會祕書,而到了2025年7月,他又被委以代行總裁職責的重任,完成了從基層員工到核心高管的華麗蜕變。
作為戰略執行總監,周鍾山在戰略引領方面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是產業金融的有力推動者。他主導了公司「十四五」規劃的落地,提出以「科創金融、綠色金融、產業金融」為核心的發展特色,這一方向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大金融」方向高度契合,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找準了定位。他還推動成立「集團與戰略客户部」,建立「1+N」服務模式,整合華能集團資源,成功落地5單入港企業項目,儲備產業鏈企業342家,進一步強化了產融協同效應。
在業務創新上,周鍾山積極推動投行與財富管理的轉型。投行業務方面,他將其定位為「特色化投行驅動力」,依託「科創金融港」聚焦能源、科創領域,大力拓展綠色債券、北交所業務,致力於打造碳中和品牌優勢。財富管理領域,他構建「一體三翼」模式,即以財富管理條線為「體」,資管、私募、公募為「翼」,深化景順長城、長城基金的投研協同,有效提升了公司在該領域的市場化競爭力。
周鍾山還是穩健經營的守護者,具備出色的風控能力。在2024年小盤股暴跌期間,他主導DMA、雪球業務動態風控,通過對客户資質的嚴格篩選與實時監測,成功避免了違約情況的發生,保障了自營業務的平穩運行。同時,他推動公司構建「弱敞口投資體系」,增加高股息策略佈局,優化債券結構,增強了公司的抗周期能力。
作為出海戰略的先行者,周鍾山兼任長證國際金融董事局副主席,主導香港子公司牌照申請。該子公司定位為對接華能集團海外需求、服務在港能源央企的國際化窗口,他在這一過程中十分強調合規與本土化團隊建設,為公司的國際佈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組織變革方面,周鍾山堪稱架構優化的操盤手。2024年,他牽頭撤銷了戰略創新部、香港辦公室等冗余部門,新設「品牌與公共關係部」以強化統一傳播,推動公司治理精簡與效能提升。他還主導高管團隊年輕化,2024年提拔三名70后副總裁(包括他自己),為公司注入了創新活力。
作為央企資源的整合者,周鍾山深化了與控股股東華能集團的協同,業務覆蓋負債管理、新能源融資、資本市場運作等領域,助力集團綠色轉型。同時,藉助央企背景優勢,強化了公司在電力、能源行業的品牌壁壘,踐行「政治性」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
周鍾山的業績貢獻也十分顯著,是公司增長曲線的關鍵支點。2025年上半年,公司歸母淨利潤預增85%-95%(達13.35億–14.07億元),其中他分管的財富管理、自營投資業務成為增長主力。他還推動資管產品線擴展,佈局滾動持有債基、中短債等5類集合計劃,豐富了公司的收益來源。
在行業洞察上,周鍾山是政策響應的風向標。他解讀新「國九條」要求,強調證券業需聚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核心功能,並將監管導向融入公司差異化戰略。他提出在行業併購重組趨勢下,中小券商應「做精做細」,這一觀點與長城證券產業特色化路徑相呼應。
當前正處於行業轉型關鍵期,周鍾山代行總裁職責,他需要平衡戰略延續性(如產業金融深化)與創新突破(如數字化、國際化)。憑藉兼具業務一線與總部管理的豐富經驗,他有望推動公司組織效率與戰略執行力再升級。
從薪酬來看,長城證券離任的總裁、財務負責人李翔,2022--2024期間,年薪均穩定在120萬元左右,2021年薪酬高達588萬元。周鍾山去年擔任副總裁、董祕等職務,年薪58萬元。那麼今年周鍾山薪酬能領多少,新浪證券將持續關注。
綜合來看,周鍾山的職業圖譜清晰展現了「戰略設計者—業務革新者—資源整合者」三位一體角色。其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戰略適配性,能夠將國家政策(如雙碳、科技金融)、股東資源(華能集團)、行業趨勢(嚴監管、國際化)轉化為公司差異化路徑;二是執行穿透力,從架構調整到考覈機制(增加功能性指標權重),確保戰略落地;三是在代總裁期間的關鍵任務,需在業績高增基礎上,破解券商同質化競爭困局,夯實「產業投行」標籤。
責任編輯:AI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