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嵌入式到生態基座:高通RISC-V戰略的技術演化與挑戰

2025-07-19 09:00

(來源:電子創新網)

在通用計算架構的「第四次革命」中,RISC-V正逐步擺脫「嵌入式工具」的邊緣角色,向真正的平臺級體系邁進。作為全球領先的移動芯片巨頭,高通不僅看到了這一轉變,更希望通過自身深厚的軟件與平臺能力,在RISC-V生態中扮演「基礎設施建設者」的角色。在2025 RISC-V中國峰會上,高通高級副總裁 Leendert van Doorn 的發言透露出其清晰的路線圖、對行業現狀的深度洞察,以及關鍵技術挑戰的系統性迴應。

Leendert van Doorn 圍繞平臺標準化、生態適配、ISA拓展與二進制翻譯四個核心議題,解析了高通的RISC-V戰略意圖與關鍵落點。

一、從CPU到平臺:RISC-V不再只是「核心」

「計算機不僅僅是CPU,它只是整個系統中非常小的一部分。」Leendert 的這句話直指RISC-V當前最關鍵的生態瓶頸——如何從單核性能的比拼躍遷至系統級平臺的部署能力。

高通的視角明確表明,推動RISC-V主流化的核心,不再是「能不能跑一個benchmark」,而是:

能否完整支持 UEFI、ACPI 等平臺啟動協議;

能否建立統一的設備樹(Device Tree)與硬件抽象層;

能否兼容現有Android/Linux/Windows子系統中的啟動棧、驅動模型和GPU等協處理器接口。

他表示高通正以ARM服務器架構標準化所取得的經驗,投入到RISC-V平臺建設中,這也意味着未來RISC-V SoC將更可能以**平臺即服務(Platform-as-a-Product)**的形態被整合進雲基礎設施、移動設備、IoT終端等主流平臺。

二、RVA23配置文件:ISA碎片化下的統一錨點

目前RISC-V正面臨指令集爆炸式增長的挑戰:AI擴展、FMA、矩陣乘法等ISA擴展不斷涌現,給軟件開發者帶來了極大的適配壓力。

「55,000個二進制、幾十種不同ISA擴展組合,每一種都可能引發編譯、部署和兼容性問題。」Leendert van Doorn 指出,「高通以RVA23為代表的Profile配置文件機制,將成為未來解決「ISA碎片化」的核心方式。」

其意義在於:定義一組最小兼容性子集,支持跨平臺應用部署;降低操作系統廠商和編譯器廠商的維護複雜度;提供硬件產品的一致性認證路徑,推動軟硬一體化部署。

這表明高通希望推動RISC-V ISA逐步從開放混亂轉向受控開放,構建一套和ARM類似的兼容性體系。

三、二進制翻譯:RISC-V生態冷啟動的加速器

平臺生態冷啟動最大的問題是「長尾軟件」無法遷移。在x86和ARM的歷史中,64位生態的遷移用了十年。

「RISC-V要成為主流架構,必須跨越二進制兼容性這道坎。」Leendert van Doorn 強調。

高通提出三條路徑並行:本地原生移植:適合開源項目和新興軟件;混合執行方案:如微軟的ARM64EC,通過本地+仿真混合運行;高效二進制翻譯引擎:從x86/ARM轉譯為RISC-V的指令流。

這其中最具挑戰性的是硬件協同的二進制翻譯機制,涉及對複雜指令(如x86的非對齊訪問、隱式標誌位等)進行精確建模;翻譯過程中減少動態代碼生成的性能損耗;降低功耗和延迟開銷,確保翻譯代碼在SoC上具備商用可行性。

雖然當前RISC-V在此仍屬早期探索階段,但高通顯然希望藉助其在安卓生態、虛擬化平臺、GPU驅動優化等方面的經驗,把翻譯機制做成「生態冷啟動加速器」。

四、從生態連接器到護航者:高通的戰略定位

從他的演講看,從整體上看,高通在RISC-V領域並未急於推出「大核心」,而是首先着力構建:

標準化平臺架構(UEFI、ACPI、Device Tree);

二進制生態兼容機制(仿真+原生);

軟件堆棧集成(Linux、Android、Windows子系統);

ISA子集定義與驗證框架(RVA23等);

高通顯然更傾向於「生態先行、產品后發」的策略,即利用其生態整合能力,在RISC-V從「控制器」向「應用處理器」升級過程中,扮演平臺型技術供應商的角色。

這種策略既降低了前期的研發投入風險,也為后續RISC-V芯片的快速商用提供堅實土壤。

五、總結:高通RISC-V路徑的「軟件優先論」

高通正在以「平臺標準化 + 軟件堆棧兼容 + ISA Profile規範 + 二進制翻譯」為核心,推動RISC-V從嵌入式內核向全功能應用平臺躍升。

這一路徑體現出高通對於現代芯片行業規律的深刻理解:硬件差異可以彌補,生態鴻溝難以跨越;系統平臺纔是未來芯片的真正「護城河」。

未來,若RISC-V能在高通及其合作伙伴推動下建立起類似於ARM生態的啟動協議、軟件棧與認證體系,其主流化之路也將從「可能」變成「現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