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9 03:19
轉自:中國經營網
中經記者 楊井鑫 福州報道
作為科技創新的「細胞單元」,科技企業的培育與成長是城市創新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然而,在科技企業成長的道路上,研發、生產、出口各個環節都伴隨着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這意味着銀行需要以「陪跑」姿態提供全周期服務。
當前,在國家大力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政策指引下,銀行業普遍加大了對科技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但是,科技企業的成長往往具有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等特點,金融「活水」不僅需要精準滴灌,更需建立長效機制,通過定製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
陪伴科技企業成長
「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光股份’,688010.SH)與中國銀行(601988.SH)的合作始於2012年,至今已有13年。從最早的2000萬元授信,到目前3.1億元的授信,公司與銀行的合作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有默契。」福光股份董祕黃健表示。
福光股份是一家專業從事特種及民用光學鏡頭、光電系統、光學元組件等產品研發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全球光學鏡頭製造企業,在大變倍比變焦鏡頭、大口徑透射鏡頭等方面擁有多項行業首創技術。福光股份是全國首批、福建省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民營製造企業,其身影在「神舟系列」「嫦娥探月」「天問一號」等重大航空航天任務及高端裝備上廣泛出現。
黃健表示,商業銀行的資金支持對福光股份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在研發、生產、出口、投融資等方面都存在持續性的資金需求。「近年來,光學產品的市場需求一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水平。安防、車載和手機是傳統民用光學產品的三大領域,尤其是車載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企業在接到訂單后,階段性資金需求較大。」
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福光股份在戰略發展上還有開拓國際市場的規劃。「國外市場對光學產品的需求高,出口量也比較大,而公司也在推進國外建設工廠,這也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黃健表示。
此外,他還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福光股份每年的研發投入金額大約在6000萬元,佔到收入的8%—10%,這也需要企業持續投入資金。
對於目前企業與中國銀行的合作,黃健表示已經深入到企業業務的各個方面。目前雙方主要在四個方面深入合作,包括供應鏈金融、產業基金合作項目、企業定製品專項貸款和傳統流動性貸款。其中,供應鏈金融是銀行打通企業上下游堵點,通過融易信(應付賬款融資)產品,為企業搭建供應鏈融資平臺,助力產業鏈高效運轉。
據介紹,依託政策性金融工具優勢,中國銀行福清分行2023年為福光股份子公司福光天瞳光學有限公司提供5000萬元科技創新專項貸款,以低成本資金助力企業科技創新。
中國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不限於貸款,還協助福光股份產業鏈上下游打造金融投資生態。圍繞福光集團戰略佈局,聚焦「福光基金」,打造「募、投、託、管、退」全鏈條產業基金服務。緊盯基金投資鏈上擬新成立深圳小象光顯有限公司、北京小屯派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航星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入駐福建,為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
「十幾年前,中國銀行與福光股份合作主要是看到了企業的技術沉澱,在軍品和民品領域都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十幾年過去,福光股份從一家初創企業成長為行業龍頭,中國銀行一直持續陪伴企業的成長。」中國銀行相關人士表示。
記者瞭解到,福光股份的成長經歷僅是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支持科創的一個典型例子。目前當地不少龍頭企業的成長背后都有中國銀行的身影。
聚焦科技生態圈
「我們在踐行金融‘五篇大文章’過程中,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大局,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擎,聚焦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強化總分行聯動、前中后臺協同的頂層設計機制,持續加大對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高端裝備等熱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向科技企業提供低門檻、高效率的信貸支持。」中國銀行福州市分行黨委副書記李銘舟表示,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企業則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力軍。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末,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戰略新興產業的貸款余額822億元,較年初新增146億元,增速為22%。科技金融貸款余額474億元,較年初新增89億元,增速為23%。
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公司金融與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林培清表示,該行通過做實管理機制,做優服務能力,做精產品服務,做大生態圈的舉措,推進科技產業與金融的深度融合。2024年分行制定了專項行動方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明確工作目標提出了12條舉措,強化考覈激勵引導,提升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的質效。
林培清表示,爲了更有針對性地服務科技企業,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圍繞當地的優質產業集羣開展行業調研,完成了鋰電、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的調研報告92篇,提升了該行行業分析和風險研判能力。
在特色金融產品方面,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也加大了創新力度。林培清表示,該行為科技企業定製專屬授信業務,進一步擴大適用範圍,提升額度上限,降低融資成本,簡化盡職和審批環節流程,提高授信效率。創設了知惠貸產品,以知識產權質押為擔保,盤活專利無形資產的融資屬性,助力科技企業知產變資產。同時,該行還創新推出了惠投貸產品,針對投資機構股權投資的科技型小微企業,以引入資金的一定比例為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
「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還支持科技企業‘走出去’。」林培清稱,在跨境金融方面,銀行推出了跨境金融直通車產品,重點圍繞企業跨境資金池管理及其他需求,支持科技企業到境外發展。
林培清表示,爲了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該行還通過資源整合做大科技生態圈。目前匯聚了政府機構、投資機構、產業龍頭、行業協會、高校院所、上市服務機構和諮詢中介六大資源板塊,為科技企業提供從天使投資到創業投資,從股權投資到銀行融資,直至資本市場融資的接力式金融服務。
「對於不同階段的科技企業,中國銀行提供了不同的金融服務。在科技企業成長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努力打造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產品體系,甚至是定製化的金融產品。」林培清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常來看,科技企業的生命周期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重大科技創新的成功更是小概率事件,其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風險特徵也差異較大。銀行受制於自身的特徵,與科技企業保持全方位長期合作,其實並不容易。
楊濤表示,要真正做好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首先需要銀行能夠對科技企業內在規律、特定科技創新的演進特點有深入瞭解;其次,儘可能運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做好功能優化配置與持續性銜接,儘量匹配好科技企業發展不同階段,並且儘可能幫其擴展生命周期,提高創新成功的概率;最后是需要足夠支持金融服務跨越漫長周期的激勵相容機制,同時強化長周期風險識別與管理能力。
實際上,在銀行服務科技企業的過程中,業務涉及訂單生產融資、研發資金支持、供應鏈融資、跨境出口等服務,銀行為科技企業提供綜合服務的同時,也是在考驗銀行的服務能力。楊濤表示,科技企業的金融需求較為複雜,銀行在服務科技企業時需具備多重能力。一是組織能力,包括適應科技金融發展的組織架構與敏捷協調能力;二是人才能力,需要兼具金融產品與科技創新知識的複合型專業人才;三是產品能力,能夠適應不同科技企業需求及時創新產品;四是風控能力,可以突破科技企業高風險性與銀行風險偏好之間的差異;五是耐心能力,能夠真正通過合理的機制設計,使得銀行增加科技金融服務的長期性與耐心;六是生態能力,能夠帶動其他非銀機構與相關主體,協同改善科技金融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