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消費熱潮湧動,體驗經濟打開增量空間

2025-07-18 18:59

(來源:中時財經)

CET FINANCE

當潮玩店客流突破承載極限,當演唱會門票瞬間售罄的提示刷屏社交平臺,當一座城市因一場演出迎來規模外來遊客——消費者的消費熱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態勢轉化為真金白銀的商業價值。

泡泡瑪特用LABUBU魔法橫掃全球,2024營收突破130億元印證着潮玩經濟的爆發式增長;而「演唱會+旅遊」的化學反應更令人驚歎,一場演出就能撬動一座城的交通、住宿、餐飲消費,成為激活文旅市場的新引擎。

從指尖把玩的潮玩到跨城追逐的聲光盛宴,消費者為「體驗」 買單的熱情開始高漲。這場由體驗經濟主導的消費變革,正預示着下半年更具想象力的商業圖景。

國研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牛家儒對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分析指出,體驗經濟是不同業態的跨界融合,有利於企業快速進行戰略調整,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倒逼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自主創新能力,催生新的消費動力。

作者:李   捷

製圖:喬寒雲

PART 1

潮玩經濟:IP驅動,跨界出圈

前不久,一隻薄荷綠色的LABUBU拍出108萬元天價,為國內的潮玩經濟再添一把火。

消費者楊女士指着包上「齜牙咧嘴」的LABUBU對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表示:「幸虧下手早,原價買到一隻,現在加價都不一定能買到。」比起楊女士的得意,張女士則「悔不當初」,她曾有一隻大號的LABUBU,因為自己對這類潮玩沒有太多喜好,一年前在二手交易平臺,以數百元的價格轉讓。「如果放到現在,也值不少錢吧。」張女士感慨。

作為泡泡瑪特旗下IP「Monster」中的角色,LABUBU已經是當之無愧的頂流。根據財報,LABUBU系列在2024年為公司創造了6.26億元的銷售額。公開數據顯示,泡泡瑪特整體的市值在去年上漲了近10倍,在資本市場上,成為備受矚目的明星企業,創始人王寧也在今年6月踏入中國富豪榜Top10。

無論是盲盒癮引發的消費熱潮,還是飢餓營銷策略產生的市場效益,泡泡瑪特帶來的影響力在持續擴散。

據萬聯證券報告,谷子經濟作為IP生態中的關鍵情緒載體,正在帶動傳統商城轉型,為線下消費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泡泡瑪特的門店選址策略也體現了這一點,其高端定位和明星帶貨效應,成為城市潮流地標。

近年來,潮玩經濟在消費市場中表現突出,持續保持爆發式增長態勢根據Wind數據,2024年,中國潮玩市場規模達到764億元,同比增長22%。預計20252028年,中國潮玩市場將以9.27%的年均增速增長,到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六分之一。

某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分析指出,近年來,伴隨經濟轉型和生活壓力的上升,興趣消費和情緒消費成為很重要的形式,是體驗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諸如泡泡瑪特這樣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隨着Z世代的成長,他們的需求會成為新的風向標,任何行業和企業需要重視他們的需求。而潮玩產品通過「即使滿足」,還兼具「社交屬性」,滿足了Z世代對個性化、情感價值和社交互動的需求。

事實上,不止泡泡瑪特的LABUBU系列,包括布魯可的拼搭玩具、52TOYS的盲盒產品等,均展現出強大的用户粘性與復購率並且都在通過創新玩法體驗,不斷拓展業務邊界。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對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指出,大消費領域正經歷深刻變革,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實體商業轉變為品牌體驗中心。而個性化、定製化需求爆發,文化創意和設計佔據產業價值鏈頂端

業內專家認為,儘管目前國內潮玩行業面臨着潮玩IP的熱度難持續、版權風險、渠道管理、市場加劇等一系列問題和挑戰,但具備優質IP、全產業鏈佈局及強大渠道能力的企業正在快速崛起。而作為體驗經濟的一部分,接下來,潮玩企業的跨界合作將會更加頻繁與多元。

PART 2

「演唱會+旅遊」:點燃文旅新引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3%,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其中,文旅、體育、健康等服務類消費增長顯著。

演唱會+旅行為代表的體驗式經濟在近年異軍突起,成為文化旅遊領域的創新模式,在名人效應的帶動下,粉絲和消費者用實際行動為區域經濟增長帶來顯著拉動。

海南文旅廳數據顯示,海口周杰倫演唱會海口站共吸引15.46萬人次觀眾入場,其中島外觀眾佔比約62%,實現旅遊收入9.76億元。此外,社交媒體發佈的數據稱,這些粉絲在4天演唱會期間,為當地帶來包括住宿、餐飲、購物等各項收入超5億元。

攜程2024上半年演出帶動旅遊消費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大型演唱會、音樂節項目數量超過去年全年總和。演出舉辦期間,當地酒店預訂量同比增幅最高達200%,機票預訂量同比增幅最高達150%。五月天、張學友、陳奕迅等資深歌手巡演所到之處,無不掀起消費狂潮。薛之謙的「天外來物」巡演甚至出現「薛之謙效應」——粉絲跟着巡演路線輾轉多個城市。

對此,攜程方面表示演唱會+旅行為代表的體驗式經濟的興起,是疫后文旅行業復甦的重要特徵和強大驅動力。文化與旅行行業收益迎來雙反彈,行業收入均反超2019年同期。現象如「演出一票難求」「旅遊景點人從眾」屢見不鮮,印證了文化旅遊正通過現場娛樂場景加速融合,併成為拉動目的地旅行收益增長的關鍵因素

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還從同程旅行了解到,演唱會對於周邊2公里範圍內的住宿業務提升平均在40%以上對酒店客房價格的提升幅度平均約40%。

攜程旅行的統計數據,「全球節演」用户平均年齡低於攜程大盤用户3—5歲,顯示出對於年輕用户的強勁吸引力。

「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的趨勢之下,對於OTA平臺的戰略定位也帶來了深刻影響。

攜程集團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表示,攜程為實現「從傳統OTA向文旅融合生態構建者轉型」的關鍵契機。不僅是一個新的增長點,更是改變行業格局、創造行業價值、提升平臺增量、佈局未來賽道、並提升海外市場品牌知名度與市場佔有率的重要契機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目前攜程正在快速整合演出賽事與旅行雙場景的上下游資源,並已經在一些演出和賽事合作中落地。

對於正在進行中的「暑期檔」,同程旅行與草莓音樂節繼續深度合作,以烏魯木齊為起點,共同探索「文旅+音樂」跨界融合新路徑,以場景創新與生態協同為文旅產業注入活力。

對此,同程旅行CMO白志偉表示:「音樂節正成為年輕人探索城市的新入口。平臺通過產品設計打破消費場景壁壘,用‘一張票撬動一趟旅程’,激活新疆暑期文旅消費潛能。」

PART 3

體驗式經濟:個性定製,多元深入

無論是炙手可熱的IP玩偶,還是一次因為熱愛奔赴山海的旅行,體驗式經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爆發期。

賴陽認為,這些新消費形態的爆發,在於精準契合了消費者對享受、情感、社交和獨特體驗的追求。有一定的稀缺性與獨特性,再通過數字化賦能和城市文旅戰略推動,催生了巨大成功。

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在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對於體驗的個性化和定製化要求越來越高。體驗經濟作為大消費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將呈現出更多元和深入的發展趨勢。

作為「演唱會+旅遊」的成功實踐,這樣的融合模式正在向其他領域蔓延。牛家儒指出,體驗式經濟還可能會在傳統領域,包括體育、鄉村旅遊;以及新興領域,包括銀發經濟、低空旅遊、海洋經濟等領域不斷延展。

這其中,體育賽事已經逐漸浮出水面。

當前地方上在推動「賽事+旅遊」融合發展方面已經開始積極探索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之前的「村超」「村BA」以及最近火爆全網的「蘇超」(江蘇城市足球聯賽),就是體驗式經濟在體育領域里的具體表現。牛家儒談道。

公開數據,「蘇超」前三輪就有超過18萬名球迷現場觀賽,第三輪恰逢端午小長假,6個主場城市的銀聯異地渠道文旅消費額增長14.6%,全省接待遊客1241.55萬人次,消費46.93億元,銀聯異地消費佔全國的10.8%,「蘇超」球賽創新性將票根轉化為消費憑證,球迷可憑票兑換商圈優惠和文旅消費優惠。

牛家儒指出,這是一次成功的以「票根經濟」實現「小投入撬動大消費」的良性循環。

攜程研究數據顯示,如馬拉松、F1等大型體育賽事。數據顯示體育旅遊用户以8090后為主,且賽后消費轉化率是普通遊客的3.2倍。這也為體驗式經濟的下一個熱點提供了數據支撐。

F1中國大獎賽期間,攜程通過推出「賽事門票+酒店+接送車+翻譯導遊」套餐,吸引35%海外用户延長停留。

體驗式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但挑戰也同樣存在。

牛家儒指出,消費者對體驗式經濟等產品和服務質量、應用場景、創意設計等要求較高,一定程度上會增加企業直接和間接成本,如技術創新、創意設計研發投入、創意人才隊伍建設及運營管理、品牌建設及市場營銷等。同時,也會面臨市場激烈競爭,特別是線上線下的流量爭奪。

對此,賴陽提出建議,企業具備數據驅動的洞察力、柔性化供給、創新性場景營造和高效資源整合能力,還應加強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基建,用於洞察體驗式經濟下的消費者情緒,滿足個性化和定製化的需求。

他進一步提出,隨着中國企業走向國際,需要深挖文化基因並創新表達,構建全球化合作網絡,實現技術與體驗並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