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8 17:28
(來源:超圖軟件集團)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總書記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繼2015年后,時隔10年中央專門就城市工作再次召開的會議,為新時代中國城市擘畫了清晰藍圖。
我國城鎮化步入「下半場」:從「快速增長」轉向「穩定發展」,從「增量擴張」邁向「存量提質」為主的新階段。會議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目標,並部署了七項工作任務,包括了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的總體要求,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和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從中可以看到,未來城市發展關鍵將在於增強城市動能,提升城市環境質量與公共安全、創新城市治理機制。
會議將「城市更新」定位為撬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這意味着城市發展思路的全面變革:
空間邏輯之變:從「大拆大建」轉向「精細織補」,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成為主戰場;
發展動能之變:從土地財政轉向運營服務,綠色低碳、智慧治理成為新引擎;
安全底線之變:防洪排澇、管網改造、生命線監測成為剛性任務。
「存量提質」轉型下的CIM核心價值重構
如果説此前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是散點創新,那在這場深刻的城市變革中,CIM被賦予了國家戰略級的定位:作為智慧城市的「時空信息樞紐」與「空間智能核心」。
會議明確要求「建設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通過數字化手段創新治理模式——這恰是CIM平臺的本質價值。其核心使命從此清晰,戰略價值空前凸顯,將在三個方向賦能城市「新生」:
重塑格局,築基數字未來:依託強大的三維空間底座,CIM匯聚海量信息,精準承載人口、經濟等核心數據,打造現代化城市體系的堅實數字根基,為科學決策提供「一張底圖」;
激活創新,提速空間革命:通過時空智能引擎,CIM驅動城市空間管理的產業級變革,讓數字化技術為空間規劃、利用、更新全面賦能、精準提速,釋放城市創新基因的巨大潛力;
築牢底線,織密韌性網絡:融合城市全要素感知網絡,CIM為城市生命線工程裝上「智慧大腦」,實時監測、精準預警、快速響應,成為兜牢民生安全底線、提升城市韌性的關鍵「安全繩」。
CIM作為城市從「增量擴張」到「存量提質」的轉型利器,通過時空智慧與城市運行數據的深度融合,賦能城市空間資源實現高效循環與綠色再生,讓城市真正成為一個持續進化、充滿活力的有機生命體,CIM+更是在多個領域實現城市智慧升級,有機更新。
「同頻共振」探索數字孿生城市樣板
在中央會議召開前一周(7月7日),住建部發布了《CIM平臺建設可複製經驗清單(第一批)》。這一「時間差」恰恰印證了國家戰略與行業發展現實的高度匹配,行業的自發探索,已為國家戰略落地鋪就了技術路基。
超圖軟件作為城市信息化領域建設的積極參與者,有多個參與支持服務的案例被收入其中,基於多年的行業積累打造的CIM平臺,正在城市數據互聯、智能審批、精細管理與韌性提升等方向創造新的價值,為數字孿生城市貢獻國家級的「樣板間」。
建設省級CIM平臺,開創區域CIM+應用新模式
廣西壯族自治區CIM基礎平臺2024年12月完成建設,匯聚融合二三維時空基礎數據、資源調查數據、工程建設項目數據、物聯感知數據、公共專題數據等數據資源,集成多源數據分析和評估診斷模型,同步搭建自治區(省)級—市級—區(縣)級三級聯動的城市體檢評估信息平臺。
打造空間智能引擎,增效全流程審批場景
雄安新區依託CIM平臺提供的高精度數據匯聚、流程引擎等支撐能力,開展依託現狀空間(BIM0)—總體規劃(BIM1)—控詳規劃(BIM2)—設計方案(BIM3)—工程施工(BIM4)—工程竣工(BIM5)六大環節的展示、查詢、交互、審批、決策及交易場景應用,實現對雄安城市生長全過程的記錄、管控與管理,推動數字城市、物理城市同步建設。
市-縣分佈式CIM平臺新樣板,賦能歷史文化保護
蘇州市CIM平臺搭建「1+10」分佈式平臺架構,採取市級統籌、市區共建的模式,在縱向上通過統一的數據標準實現市區兩級的數據匯聚和交換,在橫向上以空間編碼為紐帶打通各業務條線的空間管理單元,實現1個市級平臺和10個區級平臺數據和功能互聯互通。
蘇州市以「細胞級」數據底座支撐古城精細化保護。依託CIM基礎平臺的數據匯聚能力,打造「姑蘇CIM+數字孿生古城」平臺,通過梳理傳統民居、歷史院落、古樹古井等要素資源,對重點保護更新區域開展單體化數據建模,建立完備的「細胞級」古城建築數據庫,實現古城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的精準映射,構建歷史建築保護修繕的精準數據底座,對不同建築類型開展差異化管理,活化利用古建老宅,並提升項目審批效率。
打造」智慧中樞「,支撐構建運管服應用
四川省巴中市探索雙平臺融合新路徑。依託CIM基礎平臺的數據資源和服務支撐能力,搭建全市運管服平臺,構建融合三維空間模型、公共設施信息、地下管線數據、運行監測數據和省級迴流數據的「CIM+運管服」數據資源體系,支撐城市規建運治全周期管理,同時集成窨井蓋監管、違建治理、佔道經營整治、渣土運輸管控、沿街店鋪和户外廣告管理等專項業務場景應用,智能識別和動態追蹤城市問題的分佈規律、誘發原因、影響範圍,實現城市管理動態感知、實時預警、遠程監控,助力職能部門掌握城市運行底數、敏鋭洞察潛在問題、科學研判與預測風險隱患,為構建「可感知、會思考、有温度」的「數字巴中」現代城市治理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年一劍,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再次為中國城市發展按下「刷新鍵」。當存量更新成為主旋律,城市競爭將不再是「誰建得快」,而是「誰治理得聰明」。
未來已來,中央會議落幕,隨着AI大模型、數字孿生和實時感知技術的深度融合,CIM平臺將助力城市真正擁有可感知、會呼吸、有温度的生命體徵,韌性生長、永續繁榮。
在CIM構築的數字基座上,可感知的建築、會呼吸的管網、能思考的街道,正將中央擘畫的「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六大願景,澆築成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豐碑。這場變革的終局,指向總書記擘畫的願景:「讓城市成為有機生命體」。而CIM,正是讓城市「可呼吸、會思考、自進化」的數字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