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CGS-NDI研究】中東局勢不確定性將如何影響全球產業鏈?——全球產業鏈系列之三

2025-07-18 13:29

(來源:中國銀河證券新發展研究院)

中東局勢與市場觀點:

近年來,中東地區地緣局勢不確定性高企。當前部分衝突雖階段性降温,但區域內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外溢風險仍不可忽視。市場普遍認為,不穩定局勢仍將帶來能源市場波動並引發供應風險,但現有研究更多剖析衝突下的能源價格走勢與短期航運威脅。本報告將系統分析中東局勢的延續與升級對全球供應鏈的潛在中長期影響,旨在為產業與政策層提供前瞻性判斷與應對建議。

本文圍繞中東局勢對全球供應鏈的中長期影響展開系統研判:

我們認為,儘管霍爾木茲海峽完全封鎖的可能性較低,伊朗對該海峽的控制力仍是全球航運的較大風險因素。即便未完全封鎖,局部控制或衝突也會干擾航運,導致油價上漲、成本增加及全球能源供應緊張。同時,現有替代管道的運力有限(沙特「東西管道」、阿聯酋富查伊拉管道、伊朗戈雷–賈斯克管道在最優情況下同時運行的最大替代運力僅能覆蓋霍爾木茲運輸量的1/4至1/3),無法完全彌補霍爾木茲海峽的運輸缺口,形成嚴重的供應風險。

經我們測算,若衝突局勢延續或升級,與6月13日衝突爆發前相比,經過霍爾木茲海峽的油氣和化學品等運輸將下降25%;極端情境下,全球超過12.7%的石油需求或將面臨供給缺口。海峽通行船舶總量將下降約25%,其中,受影響油船、天然氣船約佔7.2%、1.5%。受影響的石油運輸中,中國將佔9.7%,印度、日本、韓國均佔3-4%,歐洲佔1.5%。在海峽封鎖的極端情境下,即便假設其他替代路線可承載700萬桶/天的運輸能力,仍將留下約1310萬桶/天的缺口,相當於全球石油需求的12.7%。

以中、印、日、韓為首的亞洲經濟體面臨的風險最大,歐美國家風險較弱但高端供應鏈受影響較大。中東的貿易結構和對霍爾木茲海峽依賴結構均反映出中國、印度、韓國、日本四國對中東油氣產品的風險暴露程度。歐美對霍爾木茲海峽能源運輸的依賴正在下降,但部分國家是以色列溴素、鉀、芯片等主要出口領域的最大目的地。

能源化工所受影響最為直接、快速,並將傳導至交通運輸、醫藥、電子等領域;同時,武器彈藥、航空航天、醫療器具等高技術製造領域將遭遇卡堵。一旦出現油氣等資源斷供,會對中下游諸多製造應用領域造成嚴重打擊。同時,以色列武器和彈藥、測量和分析儀器、飛機飛船、醫療儀器等高技術領域出口或將被阻斷,同時芯片供應鏈中斷將會導致汽車等下游製造商停工停產。

未來斷供風險下中國的處境與應對:

對中東高進口依賴的產品及其中下游製造應用面臨斷供風險,亟需多元化探索進口來源。這些產品主要集中在上游能源和非能源類初級產品,及部分化學產品,是製造領域常見的生產材料,其供給的衝擊也將進一步傳導至我國對應的中下游製造領域。例如,液化丙烷和丁烷被廣泛應用於汽車配件、家電外殼、橡膠、塑料、潤滑油等的生產製造,醇類、酚類、鹵化物等是塑料、橡膠、消毒劑、內燃機、燃料電池、包裝材料以及航天傳感器的重要製造材料。

風險提示:1.國際局勢變化超預期的風險;2.國際政策變動超預期的風險;3.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風險。

近年來,中東地區地緣局勢持續緊張,不確定性高企。儘管部分衝突階段性降温,但區域內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外溢風險仍不可忽視。伊朗、以色列及中東其他國家在全球大宗商品、高科技與資源型產品供應鏈中佔據關鍵位置。以色列在半導體、精密儀器與化工材料等領域具有重要地位,伊朗則是全球重要的能源輸出國之一。霍爾木茲海峽更是全球約20%石油運輸和30%海上貿易的必經通道。每一次地區緊張局勢的升級,不僅引發能源價格波動,也可能擾動全球芯片製造、原材料供應及製造業鏈條的穩定性,暴露出全球產業鏈對中東地緣格局的高度依賴與脆弱性。

當前多數分析集中於中東局勢對能源價格的短期衝擊及對航運安全的威脅,但對全球產業鏈造成的影響關注較少。基於上述背景,本報告將系統分析中東局勢的延續與升級對全球供應鏈的潛在中長期影響,旨在為產業與政策層提供前瞻性判斷與應對建議。

一、資源樞紐成產業鏈風險長期交匯點

(一)中東地區在全球能源、資源及科技供應鏈中有重要地位

伊朗是全球主要能源生產國之一,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位居世界前列,位於全球能源運輸要道霍爾木茲海峽北岸。伊朗約80%的出口產品與石化和石油產品以及礦產品相關。伊朗官方與國際能源機構數據顯示,伊朗已探明石油儲量約2090億桶,居全球第三;天然氣探明儲量達2440億立方米,位列全球第三。此外,伊朗素有「世界礦產博物館」之稱,已探明68種礦產、儲量約380億噸,佔全球7%,居第15位。其中,伊朗的鋅儲量2.3億噸,居世界首位;銅儲量33億噸,約佔全球4%,位居世界第三;鐵礦石儲量47億噸,位居世界第十。

以色列在全球芯片產業及溴素和鉀肥供應鏈中發揮着關鍵作用。從其產業結構來看,高科技產業是以色列經濟的核心支柱。2023年,計算機和通信等高科技服務佔商業服務出口的比重高達86%。商品出口方面,2000至2024年,以色列高科技產品出口金額持續增長,2024年更是創下歷史新高,高科技產品佔全國商品出口總額的比重穩步提升至37%。其中,集成電路佔高科技產品出口的比重達29%,顯示出半導體在其出口結構中的重要地位。當前,以色列半導體產業已有逾50年的發展歷史,是全球少數擁有較完整半導體生態體系的國家之一,孕育了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之一的Tower Semiconductor、全球第二大FPGA芯片廠商Altera和自動駕駛芯片巨頭Mobileye。英特爾、英偉達、蘋果等國際半導體巨頭也在以色列設立了多個研發中心。

此外,以色列是全球前三的溴素生產國,依託死海地區豐富的滷水資源,其溴化物儲量佔全球探明儲量的約27%。當前,以色列化工集團(ICL)、約旦溴業、美國雅保三家公司合計佔據全球70%溴素產量,供應格局高度集中。此外,在鉀肥方面,以色列亦為全球主要出口國之一,自2017年以來,以色列的鉀肥年產量一直保持在200萬至250萬噸之間。2024年,以色列向全球出口的前十商品中,包含以上元素的肥料出口額達11億美元,位列第八。與此同時,發達的科技水平使其在精密儀器、切割鑽石、有機化學品等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

霍爾木茲海峽為全球能源運輸要道,位於伊朗和阿拉伯半島的阿曼之間,是連接波斯灣與阿曼灣的重要通道。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統計顯示,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霍爾木茲海峽日均石油運輸量超過2000萬桶,約佔全球石油消費的20%和海上貿易總量的30%(圖8);此外,該海峽也承擔全球約五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氣運輸任務,對國際能源市場穩定具有決定性影響。霍爾木茲海峽主要服務於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聯酋等中東主要產油國。其中沙特和伊拉克分別有超過530萬桶/日和320萬桶/日的原油出口需經此通道運輸,而霍爾木茲海峽運輸的全球液化天然氣(LNG)主要出口來源為世界第三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卡塔爾(圖9、圖10)。

(二)矛盾長期化使全球產業鏈面臨高度不確定性

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緊張關係由來已久,長期根植於宗教分歧、意識形態差異、安全觀念以及地區戰略利益等多重因素的交織。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並中斷與以色列的外交關係以來,雙方關係持續惡化。此后數十年,兩國在代理人衝突、安全部署、防禦等領域的對立日趨突出。此外,外部力量的介入也也加劇了局勢的複雜性,該地區整體乃至全球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波及。2025年6月,雙方衝突全面升級進一步放大了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問題。考慮到雙方深層矛盾未解,中東局勢雖暫時緩和,但未來仍將面臨高度不確定性與反覆升級的風險。

二者作為全球能源與科技供應鏈中的關鍵國家,其長期矛盾對全球產業鏈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能源方面,伊朗作為世界主要原油出口國,其油氣設施遭襲將導致原油和天然氣供應大幅收緊,引發國際油價和氣價劇烈波動,例如,1990年海灣戰爭,油價短期內翻倍。近年來,結合全球原油現價的數據,二者直接或間接衝突帶來了油價的升高。這進而推高全球化工原料成本,化工領域將面臨供應中斷壓力。資源方面,伊朗豐富的鋅和銅礦產因衝突受阻,會帶來全球鋅價、銅價飆升,新能源、電池等行業面臨原材料漲價壓力。科技層面,以色列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佔據重要地位,若其晶圓廠運作受限,將進一步加劇成熟製程芯片供應緊張。整體來看,衝突不僅加劇能源和資源供給不確定性,也對全球製造業和科技供應鏈穩定構成挑戰。

二、區域局勢在中長期會對全球產業鏈帶來哪些影響?

(一)霍爾木茲海峽局勢變動將對全球航運與能源供應造成潛在影響

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全球石油運輸的重要通道,每天約有2200萬桶石油通過該海峽運輸,佔全球海上石油運輸的五分之一。儘管目前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的可能性較低,但伊朗在該地區的控制力仍然是全球航運面臨的較大風險因素。即使伊朗未完全封鎖海峽,局部控制或局部衝突爆發造成的干擾,都會顯著影響航運的順暢運行,進而帶來油價上漲、航運成本增加和全球能源供給緊張等深遠影響。此外,即使替代管道運行良好,其整體運力仍不能滿足霍爾木茲海峽的運載量,造成的供應缺口依然龐大。例如,沙特「東西管道」日輸量最高達700萬桶,阿聯酋富查伊拉管道日輸量約180萬桶,但備用產能有限,且仍需經紅海通行;伊朗雖啟用戈雷–賈斯克管道避開海峽,但實際使用率偏低,2024年已停止出口。根據EIA測算,即使上述三條路線在最優情況下同時運行,其最大替代運力也僅為500–700萬桶/日,僅能覆蓋霍爾木茲運輸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整體繞行能力有限船舶經紀公司Gibson指出,若伊朗切實封鎖霍爾木茲海峽,2240萬桶的石油(6月12日—14日海峽日均運輸石油量)幾乎無法通過其他航線或管道替代,短期將推升油輪運價並迅速抬高油價,長期則因貨運量短缺對航運業與全球經濟形成深遠影響。

從短期來看,地緣衝突干擾航運秩序,提高航運成本,導致部分企業作出航線調整計劃。霍爾木茲海峽船舶數據顯示,相比2024年,2025年船舶總體波動量較大,尤其是自2025年6月衝突升級后,進出海峽的船舶日均數量相對2024年有所降低。此外,航線經常受到虛假AIS信號、導航干擾及電子戰威脅,導致船隻偏離航道,運輸效率大幅下降。部分船東甚至被迫繞行好望角,運輸時間和成本大幅增加,最高延長至45天、成本上升超30%。此外,隨着局勢不穩,霍爾木茲海峽和周邊地區的航運保險費率大幅上漲,根據CIPS數據,保險費用為衝突前的2-3倍。這一變化促使許多航運公司調整航線,避開霍爾木茲海峽或在臨近水域拋錨避險。一些大型航運公司,如Frontline,已暫停簽署經過霍爾木茲海峽的運輸合同,進一步表明了航運公司對該通道的通行風險有了持續的警覺。

從長期來看,若未來衝突延續或進一步升級,將使全球超過12.7%的石油需求受到影響。我們基於霍爾木茲海峽的總體船舶數量估計了衝突延續升級對船隻以及石油需求的影響。 6月13日至24日期間,受伊朗與以色列衝突升級影響,海峽通行船舶總量下降約25%(減少29艘)。根據以往油船和天然氣船的佔比推算,其中受影響的油船約佔7.2%,受影響的天然氣船約為1.5%。根據不同國家2024年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運輸的原油量佔比數據推算,中國石油運輸受到影響的比重約佔9.7%,印度、日本、韓國均佔3-4%,歐洲整體約佔1.5%。在極端情境下,若海峽封鎖,即便假設其他替代路線最多可承載700萬桶/天的運輸能力,仍將留下約1310萬桶/天的缺口,相當於全球石油需求的12.7%(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為1.029億桶/日),對全球能源供給將構成巨大挑戰。

(二)亞洲國家能源資源風險暴露程度大,歐美高端鏈條易受影響

以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為首的亞洲經濟體高度依賴中東資源與霍爾木茲海峽運輸,風險暴露程度顯著高於其他地區。一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經由該海峽運輸的日均石油量中,中國以5.4百萬桶/日的進口量位居首位,其次為印度、韓國和日本(圖17),亞洲國家對該通道的原油依賴極高。同樣地,液化天然氣(LNG)方面,中國和印度2025年Q1的日均進口量分別達到2.7 Bcf/d與2.2 Bcf/d(十億立方英尺/天)(圖18),持續擴大對中東LNG資源的依賴。因此,意味着中東局勢下,亞洲的能源市場將面臨嚴重供應中斷與價格波動風險。另一方面,中東地區的石油和石油產品主要出口至中國(22%)、日本(13%)、印度(11%);金屬礦石和金屬廢料主要出口至中國(22%)、印度(14%)和韓國(13%);天然氣主要出口至中國(25%)和印度(21%)(圖19)。

歐美經濟體受海峽封鎖影響相對較小,但在部分領域受打擊較為嚴重。歐洲與美國對霍爾木茲海峽能源運輸的依賴正在下降。2025年第一季度,經霍爾木茲運輸至歐洲的原油僅為0.5百萬桶/日,較2020年顯著下降;LNG方面,其他歐洲國家進口量也持續下降至0.8 Bcf/d以下,反映出其通過供應多元化顯著降低對中東能源路徑的依賴。然而,歐洲國家在以色列主要出口領域可能遭受嚴重打擊。例如,前文講到以色列的溴素和鉀佔據一定地位,該國氯化鉀出口的主要目的地90%以上集中在德國和捷克。再如,前文也講到以色列在全球芯片供應中佔據重要位置,其集成電路出口超過八成集中在愛爾蘭和美國,其中52.1%流入愛爾蘭,32.5%流入美國。

(三)直接影響化工行業並向中下游製造傳導

能源化工將受到最直接、最快速的衝擊,進一步傳導至交通運輸、醫藥、電子等眾多領域。中東地區作為全球化工原材料的重要出口區域,一旦因設施停擺、航線中斷等原因導致油氣等資源供應不穩定,將會引發全球能源市場的劇烈波動,不僅將直接影響原材料的出口,還會對下游應用領域造成嚴重打擊。

此外,武器彈藥、飛機飛船、醫療器具等高技術製造領域恐面臨斷供風險。數據顯示,以色列其高技術領域出口主要集中在武器和彈藥、殺蟲劑、肥料、鞣製材料、測量和分析儀器、飛機飛船、無機化學品、醫療儀器和器具等產品。值得強調的是,以色列在芯片領域佔據重要地位,供應鏈出現中斷將會導致汽車製造商因芯片短缺而停工停產。

三、未來斷供風險下的中國處境與應對

未來,中東局勢的延續與升級或將進一步導致供應中斷,受影響最為嚴重且最難以找到替代來源的,通常是那些對進口依賴度較高的產品。於中國而言,主要集中在上游的能源和非能源類的初級產品,以及部分化學產品。具體來看,直接遭受影響的領域主要包括粗化肥(87.7%)、液化丙烷和丁烷(50.5%)、石油、瀝青油(48.2%)、醇類、酚類、鹵化物等(42.4%)、硫磺和未焙燒的硫鐵礦(39.3%)、乙烯聚合物(26.0%)、石頭、沙子和礫石(22.9%)以及鐵錠或鋼錠(20.6%)(圖24)。這些產品是製造領域非常常見的生產材料,其供給的衝擊也將進一步傳導至我國對應的中下游製造領域。例如,液化丙烷和丁烷被廣泛應用於汽車配件、家電外殼、橡膠、塑料、潤滑油等的生產製造,醇類、酚類、鹵化物等是塑料、橡膠、消毒劑、內燃機、燃料電池、包裝材料以及航天傳感器的重要製造材料。

未來,若中東局勢長期難以得到實質性解決,斷供風險將一直存在,建議我國面向上述對中東地區進口依賴度較高的產品積極推動自主化和進口來源多元化,從而保障供應鏈安全穩定。

一方面,加速推動對中東高依賴領域的自主化供給。隨着國內政策對自主化的推動,越來越多的行業逐步實現自主化發展。例如在化肥領域,部分磷肥和鉀肥產品中國仍然需要進口。但通過加大對綠色環保技術和現代化農業技術的投資,國內化肥行業可以通過提高生產效率滿足國內農業需求,降低外部風險。如青海鹽湖、國投羅鉀和藏格鉀肥等企業,通過不斷優化生產工藝、加快自動化改造,顯著提升了經濟效益,在保障我國鉀肥穩定供應的同時,也為鉀肥產業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再如,在丙烷等能源化工產品方面,石腦油制烯烴、煤制烯烴為行業轉型提供了方向。擁有乙烯裂解裝置且具備石腦油資源的主營煉化企業,可在液化氣供應短缺時切換原料,減少對丙烷進口的依賴。例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雙楔式閘閥在全球最大丙烷脱氫裝置成功運行,打破了該核心設備被國外廠商壟斷的局面,為國內相關產業自主發展奠定基礎。隨着技術的進步和產業政策的支持,預計這些領域的自主化水平將逐步提高,進一步促進國內製造業的穩定性。

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對中東高依賴領域的進口多元化渠道。我們梳理了上述領域除中東地區和我國以外的全球前五大主要來源國,具體來看,我國可適當提高從荷蘭、祕魯、阿爾及利亞、意大利、南非的粗化肥進口,從加拿大、阿爾及利亞、挪威、澳大利亞的液化丙烷和丁烷進口,從俄羅斯、巴西、哈薩克斯坦、加拿大的石油和瀝青進口,從荷蘭、德國、新加坡的醇類、酚類與鹵化物進口,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加拿大、贊比亞的硫磺和硫鐵礦進口,從荷蘭、加拿大、韓國、新加坡的乙烯聚合物進口,從印度、荷蘭、德國、意大利的石頭、沙子和礫石進口,以及從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巴西、德國、馬來西亞、越南的鐵錠和鋼錠進口。

四、風險提示

1.國際局勢變化超預期的風險。

2.國際政策變動超預期的風險。

3.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風險。

本文摘自:中國銀河證券2025年7月18日發佈的研究報告《【CGS-NDI研究】中東局勢不確定性將如何影響全球產業鏈》

首席經濟學家:章俊  S0130523070003

研究助理:李沁蔓、田冀霖

評級標準:

 評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后的6到12個月行業指數(或公司股價)相對市場表現,其中:A股市場以滬深300指數為基準,新三板市場以三板成指(針對協議轉讓標的)或三板做市指數(針對做市轉讓標的)為基準,北交所市場以北證50指數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恆生指數為基準。 行業評級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10%以上。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10%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 

公司評級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20%以上。 

謹慎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20%之間。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5%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眾訂閲號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證券」)研究院依法設立、運營的研究官方訂閲號(「中國銀河證券研究」「中國銀河宏觀」「中國銀河策略」「中國銀河總量」「中國銀河科技」「中國銀河先進製造」「中國銀河消費」「中國銀河能源周期」「中國銀河證券新發展研究院」)。其他機構或個人在微信平臺以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義註冊的,或含有「銀河研究」,或含有與銀河研究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其他訂閲號均不是銀河研究官方訂閲號。

本訂閲號旨在交流證券研究經驗。本訂閲號所載的全部內容只提供給訂閲人做參考之用,訂閲人須自行確認自己具備理解證券研究報告的專業能力,保持自身的獨立判斷,不應認為本訂閲號的內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閲號並不構成對訂閲人的投資建議,並非作為買賣、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請或保證,銀河證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閲號發佈的任何內容所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有關的其他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訂閲號所提及的任何證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風險,訂閲人需自行承擔依據訂閲號發佈的任何內容進行投資決策可能產生的一切風險。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微信訂閲號發佈的本圖文消息僅面向銀河證券客户中的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圖文消息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並非銀河證券客户中的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閲、接受或使用本訂閲號的任何信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