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8 17:27
7月6日,在2025年(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上,2024年度中國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企業揭曉。其中,國藥集團繼續蟬聯榜首,華潤醫藥、齊魯製藥、遠大集團、復星醫藥、石藥集團、諾和諾德(中國)、恆瑞醫藥、正大天晴、上海醫藥位列前100位企業第二至第十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十當中,諾和諾德(中國)、正大天晴是首次進入,且諾和諾德(中國)還是近5年來首家進入前十的外資企業;恆瑞醫藥是時隔兩年重新迴歸。「這三家本屆新晉企業分別代表了外資藥企本土化突破、本土企業生物藥快速佈局和創新轉型的成功範式。」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主任郭文説。
穩中提質 強者恆強
2024年,我國醫藥行業繼續承壓。這從2024年度前100位企業的業績表現回落可以看出。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前100位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049.7億元,較之2023年的10301.9億元,同比下降2.5%。郭文指出,在市場環境與政策調整的雙重影響下,前100位企業的總體收入連續三年出現下滑。
不僅如此,2024年,入圍「前100位」門檻由2023年的30.9億元下降至30.2億元,其中前十位企業門檻由2023年的253.3億元下調至237.3億元。
數據還顯示,2024年前100位企業集中度為33.8%,較2023年下降1.1個百分點。不過,郭文認為,產業集中度自2018年首次突破30%以來,該指標始終在30%至36%區間波動。「這一波動意味着醫藥行業在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共同作用下,正經歷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效益轉變的結構性調整過程。」郭文説。
雖然多個宏觀數據出現回落,醫藥行業出口交貨值卻在連續兩年負增長后呈現顯著回升態勢。2024年,前100位企業出口交貨值為959.6億元,同比增加9.4%。
「這一增長主要源於三個關鍵驅動因素:全球醫藥市場需求回暖、企業國際化戰略的持續推進,以及產品結構向高附加值方向的優化升級。」郭文分析,另外,我國醫藥企業不斷開拓新興市場,以東南亞、中東、非洲為代表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也逐漸成為醫藥產業新的增長極。
在整體承壓的同時,行業分化在2024年日趨凸顯。2024年,前100位企業中有42家企業實現了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雙增長,其中增幅≥10%的企業數量為15家;但兩項指標雙下降的企業也達31家,其中17家企業降幅超過10%
在郭文看來,分化的背后是行業競爭加劇和創新轉型壓力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她認為,從行業實踐來看,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來源於技術創新、市場運營和品牌建設等。
創新求變 多元並進
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企業不僅是醫藥行業發展的主力軍,也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分析2024年前100位企業的發展,不難看出,研發創新成為醫藥行業健康發展的法寶。在業績增長持續承壓的大背景下,前100位企業持續加碼創新,研發投入逐年遞增,不斷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
數據顯示,2024年,前100位企業研發投入再創新高,平均研發費用達8.3億元,同比增長6.3%,是十年前的3.2倍;研發投入強度為8.2%,較上一年提升了0.6個百分點,是十年前的2倍。
具體來看,2024年,前100位企業中有13家企業研發強度超過15%,其中7家超過了20%。從研發投入強度看,信達生物位居第一,恆瑞醫藥、東陽光、百利藥業和先聲藥業等企業也保持了較高的研發投入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石藥集團、長春高新等企業在當期業績回落下,仍保持較高研發投入。「這體現了前100位企業在行業深度調整期,仍然堅定加碼創新投入,為長遠發展蓄力。」郭文如是點評。
持續的創新投入也結出了豐碩成果。
2024年,我國全年共獲批48個創新葯物,其中有12個來自前100位企業。這12個創新葯包括多個具有重要臨牀價值的突破性療法,例如我國首款國產TROP2 ADC藥物蘆沙妥珠單抗、全球首款融合抗PD-1與抗CTLA-4雙重機制的組合抗體艾帕洛利單抗+託沃瑞利單抗、全球首款雙周超長效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PP-4i)考格列汀片等,創新程度不斷提升。
「這些研發成果反映了重點企業通過持續的技術積累和前瞻性研發佈局,正在實現從仿製跟隨到創新引領的重要轉變,同時也標誌着我國醫藥創新正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郭文説。
「出海」已成為我國醫藥企業成長發展的必由之路。2024年,以恆瑞醫藥、豪森藥業、信達生物為代表的多家企業完成了多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國際授權合作,有效推動了其主營業務收入的大幅增長。在創新葯國際化方面,2024年億帆醫藥的艾貝格司亭α注射液獲得歐盟EMA和巴西ANVISA的上市許可;豪森藥業的HS-20093、先聲藥業的依達拉奉右莰醇舌下片、科倫博泰的蘆康沙妥珠單抗均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突破性療法認定。2024年數據顯示,前100位企業共開展39項國際多中心臨牀試驗,覆蓋美國、澳大利亞等32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數智賦能、開放協作、併購重組也是前100位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重要的制勝法寶。例如,以復星醫藥、恆瑞醫藥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應用於藥物發現、臨牀試驗優化等研發關鍵環節;豪森藥業通過外部引進快速擴充產品管線;羚鋭製藥收購銀谷製藥切入化藥領域,東北製藥併購鼎成肽源佈局細胞與基因療法,康緣藥業收購中新醫藥拓展生物藥管線,通過技術躍遷實現創新升級等。
「2024年,面對醫藥行業深度調整與轉型挑戰,前100位企業以創新驅動發展,以責任引領變革,既彰顯了產業發展的強大韌性,也為行業轉型升級樹立了標杆示範。」郭文説,未來,這些領軍企業必將繼續堅持創新突破技術瓶頸,深化數智融合提升產業效能,加速資源整合優化產業格局,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推動中國醫藥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注入持久動力。
聲明
投稿及商務合作:13386409839(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