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IPO火熱,哪家投行最忙?

2025-07-18 18:19

「港交所的銅鑼快不夠用了。」這句投資者的調侃,正成為港股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火爆最為顯性的一面。

7月9日,港交所金融大會堂6面銅鑼齊鳴,創下年內上市公司數量紀錄,也創下港交所銅鑼數量新高,原本在香港各區巡禮展覽的銅鑼都被拉回來擺在現場。

當日,峰岹科技(688279.SH)、極智嘉(2590.HK)、訊眾通信(2597.HK)、大眾口腔(2651.HK)、藍思科技(6613.HK)5家公司同日登陸港交所主板,恆生摩根美國股票高入息主動型ETF亦同日上市,金融大會堂首現六鑼同鳴。

據萬得(Wind)數據,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場的IPO募資額高達1067億港元,是去年同期的近8倍,重返全球第一。從上市時間分佈來看,5月與6月為上半年新股上市的集中時段,期間共有25家企業完成IPO,占上半年上市總量的58.14%。而2月、4月分別僅有1家和2家企業實現上市,為上半年上市數量最少的兩個月份。

從募資情況來看,實際募資額超過20億港元的新股有8只,超過10億港元的有17只。其中,實際募資總額前五名的分別為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海天味業三花智控與蜜雪冰城,募資總額分別為410.06億港元、113.74億港元、101.29億港元、93.36億港元和39.73億港元。

截至7月17日最新數據顯示,港股市場以51宗IPO、1134億港元募資額交出一份亮眼的中期答卷。這一數值不僅超越2024全年總額,更較去年同期激增217%。

港股IPO爆火帶動中外資投行業務的復甦,「忙」成為香港投行人今年的關鍵詞。

「今年港股IPO業務量遠超預期,主動接洽的擬上市企業也在增多,無論是企業還是投行,大家都不願錯失這輪風口,都在加班加點。」一位香港投行人士表示。

「投行從去年四季度就已經感受到了港股復甦的風,這輪復甦其實是在2024年9月初露端倪,2024年4月19日,中國證監會推出對港合作五項舉措,其中就包括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9月,美的集團等大型A+H股上市。」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根據 Wind 數據,截至7月17日,仍有多達 232 家企業正在排隊申請 H 股上市。在港股IPO市場的盛宴下,中資券商與外資券商之間的競爭態勢也愈發激烈。究竟未來哪一方能更勝一籌,佔據更大的港股市場份額?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港股市場是最為開放的,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場缺乏大型標的之時,以往具有競爭優勢的外資投行紛紛轉向,這也就給了中資投行一定的生長期,再加上A股公司赴港上市潮,逐漸形成了如今中資與外資投行微妙的競爭格局。但與頭部效應極為顯著的 A 股市場不同,很難説港股市場現在哪方優勢更大。這就意味着,每一家券商都擁有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為自身謀得更有利市場地位的寶貴機遇。

中資投行攻佔香港IPO市場

作為重要國際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憑藉全方位、高質量的金融服務,成為連接全球企業、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的樞紐,打造了極具吸引力的投融資平臺。今年以來,港股IPO市場大幅升溫,釋放出強勁吸引力,募資規模時隔6年重回全球首位。

在港股IPO市場中,機構對保薦人機會的爭奪最為激烈,能夠成為大型新股的保薦人甚至是獨家保薦人,往往彰顯着該投行的實力。

隨着2025年的港股IPO火爆,中資券商與外資投行的格局也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

截至7月17日,2025年內,共有36家投行參與港股IPO保薦項目,中資與外資投行幾乎各自一半。得益於A+H上市潮,中資券商憑藉其對企業的深入瞭解和不斷提升的國際化服務能力,在保薦市場中逐漸佔據上風。

從港股IPO保薦機構口徑看,中金公司無疑是「排頭兵」,據萬得數據,截至7月17日,中金共完成18單港股IPO保薦工作,市場份額佔比達16.67%,平均約每3家港股新股中即有1家由其參與保薦。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的保薦規模緊隨其后,保薦項目均為10單,市場份額9.26%;招銀國際排名第4,保薦家數為8家,市場份額為7.41%。

外資投行中,摩根士丹利、高盛與瑞銀分別位列第5、6、7位,保薦家數分別為7家、6家與5家,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為6.48%、5.56%與4.63%。

港股IPO馬太效應明顯,大型項目均由頭部投行主導,而有20家投行僅參與了1家IPO的保薦工作。2025年上半年,發行規模前五大港股IPO項目包括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海天味業等。其中,中金公司參與保薦3單;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銀證券和華泰證券參與保薦2單。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新股IPO在數量和速度上均創下港交所紀錄。6月30日,中信證券以獨家保薦人身份成功助力IFBH登陸港交所主板。這一項目不僅是2018年以來港股市場規模最大的東南亞企業IPO,還成為2021年以來港股非SPAC類項目中上市速度最快的案例,從遞交上市申請到正式掛牌僅用了82天。7月9日,中信證券獨家保薦的藍思科技H股IPO項目,從遞交上市申請到完成上市僅用時100天。

A+H模式成核心引擎

從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遞表情況來看,A+H模式已成為今年港股IPO的主旋律,這也意味着,已經在A股有所深耕的大型中資保薦人將持續發揮優勢。

萬得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遞表的A+H企業共50家,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海天味業、三花智控、鈞達股份吉宏股份安井食品、峰岹科技、藍思科技均已上市。

「近期新股表現亮麗,進一步提升了投資者信心;整體資金流動性改善、估值水平回升,吸引更多企業透過香港資本市場上市集資,展現出香港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健發展。A+H股上市已經成為新趨勢,企業通過兩地上市,可充分利用兩地上市平臺接觸不同投資者,滿足企業需求。」普華永道香港資本市場主管黃金錢表示。

據普華永道預測,2025年預計將有90至100家公司在港籌資2000億至2200億港元。

「下半年通常是香港IPO的高峰期。」黃金錢繼續提到,「已有超過200份上市申請提交,其中逾40家A股公司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此外,香港IPO熱潮剛剛開始,若沒有重大不利因素下,本次IPO熱潮至少可持續至2026年上半年。」

畢馬威則表示,香港IPO市場2025年的卓越表現主要由連同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在內的A+H上市激增所驅動。預計A+H股上市數量將在2025年創下歷史新高,將貢獻770億港元的全年募資總額,與2024年上半年相比增加約85%。

展望港股IPO下半年走勢,銀河證券認為,科技、生物醫藥和消費行業將持續領跑下半年的港股IPO市場,但隨着供給增加,破發率可能會升至35%。這意味着投資者在關注這些熱門行業的同時,也需要警惕市場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