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寧王怒了,起訴前員工!海辰儲能攤上大事

2025-07-18 15:39

專題:電池儲能界大戰即將開打!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來源:説財貓

寧德時代,這次是真的生氣了。

對,你沒看錯,中國儲能巨頭,把儲能獨角獸,正式告上了法庭!

  電池儲能界的大戰,即將開打!

  原告方寧王,應該是想找回場子!

畢竟在它的立場看來,對方是成建制「挖牆腳」,甚至是帶着技術跑!

而被告方海辰儲能,在衝擊上市的關鍵節點,若核心技術無法自證清白,則將遭遇重新估值。

  畢竟,上一次官司只是「挖牆腳」,而這一次,事關不正當競爭。

甚至涉及海辰儲能的商業倫理,和技術合法性!

  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開庭打官司了。

  結果會如何,可以先關注一波!

  不過今天,先詳細説説,他倆的「恩怨情仇」。

  其實雙方的恩怨,已經長達五年之久。

根據目前流出的這份起訴狀,就知道寧德時代這次的態度。

  足足上萬字。

  起訴狀顯示:

  寧德時代要求海辰儲能等6名被告,合計賠償1.5億的經濟損失。

這個數字乍一看不大,但要是你們看過這篇文章(👉任意門),就知道:

  海辰儲能去年淨利潤,才2.88億。

  再往前兩年,是虧錢的。

  更何況,海辰儲能正打算赴港上市。

  説來也是不順,上個月,美國儲能巨頭申請破產,影響國內電池儲能供應商,海辰儲能籤的大單可能要飛了。

  隨后寧德時代又起訴它,海辰儲能ipo路,不太平坦。

至於具體的故事,要從海辰儲能創始人吳祖鈺,從寧德時代離職説起。

  先捋一個時間線:

2011年8月-2019年2月,吳祖鈺在寧德時代「擰螺絲」。

2019年12月,吳祖鈺創立海辰儲能,但公司起初的法定代表人是他妻子林秀華。

2021年5月,吳祖鈺成為海辰儲能法代。

  這個時間,距離2年競業限制協議期限結束,正好過去3個月。

  這很難讓人很難不想入非非啊!

  似乎一開始就佈下這盤棋,從寧德辭職,另起爐灶。

  吳祖鈺,在寧德時代工作了7年7個月的時間。

  他的職務頭銜包括:資深工程師、主任工程師。

  從起訴書來看,吳祖鈺應該是參與了寧德時代鋰電池相關的設計開發。

  他在寧德時代的時候,就申請了很多專利。

  這個不奇怪。

  比較奇怪的是:

在他離開寧德時代,競業限制期滿之后,2021年6月開始,半年內申請了96項專利

  我勒個去,洋洋灑灑。

  幾乎兩天就有一項專利。

  要是一直這麼牛,那也就算了。

  但在那之后的兩年,海辰儲能的新增專利數量明顯減少。

  2022年僅有7項,2023年13項。

  和半年96項,完全不在一個節奏。

難免會讓人感覺,這半年96項的專利準備,會不會在競業限制期就完成了。

  其次,起訴狀還大篇幅提及海辰儲能挖角一事。

  根據貓崽掌握到的信息,從寧德時代離職后又加入海辰儲能的核心骨干,多達10位(不完全統計)。

  其中除了管理層吳祖鈺、易梓琦、龐文傑外,另外7位均是來自寧德時代的核心骨干。

  他們的離職時間,從2020年3月跨度到2021年12月不等。

這期間,正值海辰儲能創立的頭兩年。

  早在三年前,吳祖鈺就因為違反競業協議,向寧德時代賠了100萬。

  而這次起訴狀中,涉及的違反競業協議的人員更多了。

  不得不感嘆,科技企業的人才,基本就是等同技術本身。

  海辰儲能大量挖走寧德時代的人,確實是快速發展的辦法之一。

  你看,海辰儲能四、五年的時間里,估值衝到300億,出貨量40倍以上的增長。

  IPO前,海辰儲能融資也拿到手軟,完成了7輪融資,投資方都是有頭有臉的基金及風投機構。

  這東西怎麼説呢。

  人才流動是正常的。

  但也像前陣子何小鵬陰陽其他車企,就是説:

  如果大家都抄作業,誰來原創作業給大家抄?

  所以寧德時代不爽,也很正常。

最后,在儲能電芯業務上,寧德時代和海辰儲能也經常「撞車」。

  這次官司的另一個核心,是大容量儲能電芯產品587Ah。

海辰儲能和寧德時代,今年在587Ah電芯都有新動作:

4月,海辰儲能發佈587Ah電芯;6月,寧德時代宣佈量產587Ah電芯。

業界看來,他們的能量密度偏差只有4.4%,參數高度相似,遠低於行業10%的技術代差標準。

  其實,過去幾年,寧德時代每推一款新電芯,海辰好像都會迅速跟進。

  2020年寧德時代推出280Ah電芯,海辰儲能在2021年跟進量產;

20238月寧德時代量產314Ah電芯,海辰則在同年11月,量產搭載該電芯的系統。

  ...

  所以,這次寧德時代忍不了,下決心要秋后算賬。

  至於8月開庭打官司會有什麼后果?

  最嚴重的情況是,海辰輸了官司,要賠寧德時代1個小目標。

  不知道會不會影響IPO,畢竟如果真的是靠挖角起家,關鍵技術存在爭議,那投資人可能要重新考慮估值。

  另外,儲能的大客户,像什麼國網、南網這些,都很看重供應商合規背景。

這案子潛在的風險,也可能影響海辰的中標機率。

若是被禁止使用相關專利或技術,那影響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目前一切都還未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