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8 16:47
金吾財訊 | 今年以來,醫療保健板塊持續修復,恆生醫療保健指數年內累積漲幅達到72.46%,創新葯板塊表現尤為突出,萬得創新葯指數年內升幅亦超42%。
近期創新葯板塊升勢更為兇猛,本周恆生創新葯ETF累計漲幅達到12.49%。港股多隻個股漲幅超20%,樂普生物(02157)累漲62.04%領跑,麗珠醫藥(01513)、康諾亞(02162)分別上漲27.15%和25.14%,三生製藥(01530)、康方生物(09926)、復宏漢霖(02696)等16只成分股悉數錄得兩位數漲幅。
易方達基金指數研究部總經理龐亞平表示,今年以來跨國藥企大幅增加在中國的創新葯專利的採購,1-5月採購金額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驗證了我國創新葯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中金公司亦提到,長期看,中國創新葯在經歷跟隨創新沉澱后,已經進入漸進式創新時代,開始具備國際競爭力。
政策端:全鏈條護航創新葯發展
從創新葯審批加速到醫保支持力度加大,政策端一系列舉措正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成為板塊走強的深層支撐。
6月30日,國家醫保局與衞健委聯合發佈《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研發、准入、支付等環節提出16條支持政策,明確「加快創新葯納入醫保目錄,推動多層次支付體系完善」
7月15日啟動的第十一批國家藥品集採進一步強化「新政」導向:
· 嚴守「新葯不集採」原則:55個納入集採的品種均為仿製藥,創新葯及協議期內國談藥均被排除,避免「內卷」壓縮企業利潤空間。
· 優化質量監管:提高投標企業資質門檻,要求生產線2年內無GMP違規,並實施「低價聲明」制度,遏制惡性價格戰。
· 差異化報量規則:醫療機構可按品牌報量,臨牀認可度高的企業有望獲得穩定份額,同時為創新葯留出市場空間。
摩根大通指出,鑑於近期政策討論聚焦於防止行業過度競爭、優化「最低價中標」模式,疊加本次第11批國家藥品集採中市場規模較大的「重點品種」數量較少,該行預計本批次藥品價格下調幅度將相對温和,對中國大型製藥企業的影響也將逐步減弱。
花旗則表示,此次集採規則的優化釋放了政府支持行業創新、推動理性競爭的積極信號。基於此,該機構預計本批次藥品價格降幅將保持温和態勢,綜合來看,對主要藥企的整體影響有限(預計不超過3%)。
支付端:商保目錄擴容緩解創新葯商業化壓力
2025年醫保目錄調整首次增設「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葯目錄」,聚焦5年內上市的獨家新葯及罕見病用藥,允許通過商保覆蓋超出「保基本」定位的高價創新葯。新版目錄將於10-11月發佈。
交銀國際指出,首個商保創新葯目錄旨在納入超出基本醫保範圍的品種,有望創造比醫保談判更寬松的定價環境,並在多方面享受和醫保目錄相似的待遇。長期內保費和創新葯支付規模有望呈數十倍增長。
世紀證券指出,此舉將重構多元支付體系,商業健康險支付佔比有望從目前的不足5%提升至15%以上,顯著緩解創新葯商業化壓力。
港股創新葯板塊獲機構看好
市場與政策的雙重驅動下,機構對於創新葯行業的發展邏輯也有了更細化的分析。
中郵證券表示,港股創新葯板塊持續受益於「海外大額BD預期+政策支持」雙輪驅動,接下來的25年醫保談判、集採優化等政策持續推進,政策面和資金面雙重驅動,創新葯板塊表現有望持續走強。
交銀國際從估值維度分析指出,當前港股創新葯板塊仍具顯著吸引力:其一,頭部藥企前瞻市銷率(PS)與熊市以來歷史均值基本持平,雖略高於美股可比公司,但營收增長預期亦遠高於后者;其二,港股龍頭收入達峰時市銷率約3倍(個別僅2倍),顯著低於美股平均4倍水平;其三,2025年上半年內資通過港股通持續加倉,而外資創新葯持倉仍處於底部,配置性價比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