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8 14:53
今年,最火的電子產品應該就是AR眼鏡了。
偶然的機會,在上手深度體驗XREAL的產品之后,有幾個感受:
一是真的很輕,整機的重量只有70多克了,即使是平時不帶銀鏡的人羣也能接受。
二是成像的效果十分清晰,分辨率最高有1080P,而且即使是在白天,户外陽光比較充足的天氣條件下,依然能夠看到十分清晰的畫面。
三是續航達到6個小時,據說最高的有8小時,外接電源能連續使用36小時,耐用程度上,基本上能夠滿足一天的使用,充電的速度也不算慢。
使用場景那就更爽了,導航壓根不用低頭,直接在眼鏡上成像,而且不耽誤看實景,這要是拿來送外賣………
坐地鐵,出差候機的時候,想刷個劇,聲光一體,視覺上大屏的效果對眼睛友好,而且再也不用擔心那搖搖欲墜的頸椎了。
拍照,錄視頻那就更方便了,運動相機、手機的便捷性説實話都不如這個小小的眼鏡,就是拍攝時長略短,只有十分鍾,但是對普通人也夠用了。
最重要的是價格上,真的不能説貴,兩三千塊錢,只需要一部中端手機的價格。
這一恍惚彷彿回到了十多年前,智能手機剛問世那會兒,體驗也是這麼的有顛覆性,不久之后也開始放量增長了。
不由得讓人暢想,我們是不是站在智能終端「DeepSeek時刻」的前夜。
地基穩固:成熟的技術提供商
盤點目前的國內AR眼鏡市場,主要還是獨角獸公司為主。
根據2025年最新行業數據,中國AR眼鏡市場呈現高度集中態勢,前四大品牌雷鳥創新、XREAL、Rokid、影目科技等品牌佔據近80%的市場份額,OPPO、華為、小米等主機廠商雖然有一些產品,但是產品成熟度遠不如這些獨角獸。
放眼全球市場還有Meta、微軟,其中Meta的產品在國外已經開始放量增長,同時也是整個行業的頭部公司。
同時可以看到,國內的這幾個品牌,除了雷鳥背后有着TCL之外,都是獨角獸公司。
從今年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爆火來看,獨角獸公司的創造力是獨特的,但是也需要供應鏈提供核心技術的支持。
AR眼鏡的核心技術主要就是光學顯示模塊,從成本端來看,艾瑞諮詢數據,目前AR設備BOM成本中,光學顯示模塊佔比超過40%。
所以,很明顯,光學顯示這個核心模塊的技術成熟度,就是AR眼鏡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一方面影響用户體驗,一方面也影響着價格。
總的來説,目前光學顯示的技術路徑還是以「光波導」為主,調研機構Yole Group預測,光波導技術在AR設備中的滲透率將從2021年的38%逐步提升至2027年99%。
光波導的技術路徑主要又分為兩種:
按照耦入耦出器件的不同,光波導可分為幾何光波導和衍射光波導,其中幾何光波導以陣列光波導為主導,衍射光波導又分為表面浮雕光柵光波導(SRG)和體全息光波導(VHG)。
幾何光波導依賴精密光學切割與鍍膜工藝,良率低、成本高(單片鏡片達數千元),難以滿足消費級AR眼鏡量產需求,所以主流的產品多數採用的是衍射光波導。
在衍射光波導中,表面浮雕光柵波導(SRG)的技術設計自由度較高,眼動範圍大,且輕薄易量產,較為成熟,市場中基於衍射光波導的AR近眼顯示設備大多都採用了表面浮雕光柵波導。
比如雷鳥創新、XREAL、Rokid、影目科技目前使用的都是表面浮雕光柵波導(SRG)技術。
但同時,體全息光波導雖然技術成熟度較低,存在材料瓶頸,但是有輕薄化,成像穩定的優點,未來如果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突破材料限制,有可能應用在中高端產品上。
所以,這兩個技術方向都不能放棄,目前在兩個方向上同時發力的企業除了有母公司支持雷鳥外,其他幾家都要靠上游製造商的技術支持。
目前,在上游國外的廠商優勢比較明顯,但是國內企業已經開始呈現突破的態勢。值得關注的有歌爾光學、光峰科技、舜宇光學等。
一、歌爾光學
技術上,2025年上半年,歌爾光學推出單光機雙目衍射光波導AR顯示模組(單綠色與全綵色),輕薄的同時實現高性能的光學顯示效果。
同時發佈的還有采用表面浮雕刻蝕光柵工藝的全新AR全綵光波導顯示模組Star G-E1,實現在AR光學鏡片先進刻蝕工藝的新突破。
另外作為果鏈的重要一環,依託歌爾股份的技術優勢,歌爾光學在光學方面申請三千余項專利,其中70%以上為發明專利,技術實力雄厚。
二、光峰科技
技術上,光峰在2022年就公佈了自研的全球首個PPI破萬AR光學模組。
該模組基於光學、結構、算法等多技術領域創新,研發了 SPD(super pixel density)技術,在0.5cc(立方厘米)的體積內,實現了超過1萬的PPI、720p的分辨率、40度的視場角和200mW以下的功耗,在同等的體積下,圖像清晰度高出行業平均水平一倍之多,同時也成爲了全球首個突破1萬PPI的商用AR光學模組。
關鍵的是,根據現有的信息,該光學模組已經有了量產的能力。
更小的模組,更低的功耗,更高的亮度,以及更低的成本,這是終端想要獲得更優質體驗的基本要求,也是想要獲得量產訂單的技術敲門磚。
兩年之后,根據天眼查APP顯示的信息,在去年光峰科技已經獲得了全綵體全息光波導技術的專利。
另外,在年初的CES上,光峰科技推出了全新自研的超小型、低成本全綵AR光機顯示方案。據有關消息透露,目前已向多家AR產業鏈上的頭部上市公司提供模組樣機,用於項目預研及產品預開發,並具備量產能力。
在戰略方向上,光峰科技自上市起就把AR技術放在了核心地位,比如招股書中披露AR是未來的重點研發方向,主要朝着小型化、高效率方面進行研發突破。
技術方向和AR眼鏡需要的技術一致。
三、舜宇光學
總的來説,舜宇光學的優勢主要還是在過往的技術和客户資源上。
比如2024年舜宇光學營收達到382.95億元,同比增長20.9%,其XR屏視一體化模組(OMI)全球市佔率第一,賦能Meta、Pico等頭部設備。
這是最接近AR眼鏡行業龍頭Meta的供應商,技術優勢和客户的體量的優勢比較明顯。
另外, 在國內與行業領先品牌雷鳥、小米、Rokid等都有合作。
當然,還有靈犀微光、理湃光晶等幾家企業有能力穩定供貨。
總的來説,整個上游產業鏈,技術的先進程度,以及過去在供應鏈中積累的經驗,都已經十分成熟。
AR眼鏡這個新的移動終端,似乎是個值得關注的風口。
錯過AR眼鏡,就是錯過下一個滴滴,美團?
説錯過AR眼鏡就是錯過下一個滴滴,美團,可能有點誇張。畢竟,技術上還不夠成熟,沒有實現10%的曲線。
但是這符合巨頭的邏輯,在大趨勢面前,巨頭的投資邏輯:寧可投錯,不可錯過。
比如四小龍中的XREAL,戰略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快手等巨頭,其中阿里巴巴在2021年9月參與C輪融資,2022年3月又領投C+輪6000萬美元。
甚至OPPO、小米、華為等巨頭已經開始親自下場來做。
那為什麼,巨頭要投資、親自做AR眼鏡?
答案很簡單,硬件終端的變革,意味着大的浪潮,大的時代機遇。
從手機-PC-智能手機的進化來看,優秀的終端,需要即時通信,需要視覺傳輸信息,同時體積更小,更方便了,用户體驗也更好了
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產生的新需求,從而催生出了滴滴、美團、字節、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無霸企業,也誕生了華為、小米、OPPO這樣的硬件製造商。
目前來看,AR眼鏡是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主流的硬件終端的。
因為從用户的體驗來看,更方便,更爽是核心,所以能讓用户更爽,更便捷的AR眼鏡,就可能是未來趨勢。
比如雷鳥更高端的機型,售價八千元左右的雷鳥X3 Pro,在具備拍攝、娛樂、導航等功能的同時已經可以完成視頻通話的場景。
那第一波的受益者會是誰呢?正如當年的蘋果帶火了果鏈,華為帶火了京東方,上游的技術供應商一定是最先受益的一波。
作為成本最高、影響產品直觀體驗的光學模組板塊,毫無疑問是最值得關注的。
從投資的角度看,需要的是確定性。
這些公司,旱澇保收,同時因為技術含量高,難以被轉移,而且無論是行業的哪個階段,都是剛需。從風險的角度講,上游廠商的風險可控,遠遠小於下游的品牌商。
所以無論長期還是短期,這些技術提供商,都能吃到紅利。
短期看,在目前這個階段,因為產品剛開始放量,熱錢不斷湧入,品牌的資金量十分充足,四小龍今年基本上都有融資的動作,並且資金量不小,都是10億級人民幣的規模。
說白了,不管銷量咋樣,都要去生產,需要出技術費用,AR光學模組的公司受益。
長期看,AR眼鏡這個賽道起來了,變成全民級別的消費產品,上游的供應商只需要看產能,能不能跟上訂單的增長。
比如英偉達,在全球AI行業爆發之后,變成了和茅臺一樣的稀缺產品,產能完全跟不上,盡產盡銷的同時,還沒有什麼競爭對手。
總的來説,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亦或者是巨頭,投資的邏輯是投大趨勢,大趨勢纔能有大的機會。
但同時,更需要關注稀缺性,唯一性,無論是英偉達的成功,還是當年iPhone的異軍突起,技術始終是第一生產力。
所以,在趨勢面前,誰的技術硬,誰的技術儲備夠多,誰纔是最后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