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8 14:56
2025 年,中國醫藥產業站在了歷史性的轉折點上。在創新驅動與全球化戰略的雙重推動下,醫藥板塊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隨着國內創新葯企逐步進入收穫期,出海能力不斷增強,中國醫藥產業正實現從仿製跟隨到創新引領的重大轉變。
創新轉型成效顯著
恆瑞醫藥(600276)作為傳統藥企轉型的典範,2025 年上半年創新葯收入佔比已超過 60%。其自主研發的 PD - 1 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獲得美國 FDA 批准上市,成為首個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原創 PD - 1 藥物。公司目前有 12 個創新葯項目處於全球 III 期臨牀階段,預計未來三年將有 5 - 8 個創新葯在全球主要市場獲批。
翰森製藥(3692.HK)通過 「自主研發 + 國際合作」 雙輪驅動,創新葯管線迅速擴充。與 GSK 合作的 B7 - H4 抗體藥物已完成中美雙報,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的同類藥物。公司創新葯收入連續三年保持 50% 以上的增長速度,2025 年有望突破百億元大關。
科倫藥業(002422)藉助 「大輸液 + 創新葯」 戰略成功轉型。其自主研發的 ADC 藥物 SKB264 在乳腺癌適應症上療效顯著,已獲得 FDA 突破性療法認定。公司創新葯研發投入佔比達 18%,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通化金馬藥業(000766)在創新葯研發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自主研發的琥珀八氫氨吖啶片用於治療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化學 1 類新葯。該藥物對乙酰膽鹼酯酶和丁酰膽鹼酯酶均有較強抑制作用,III 期臨牀試驗數據顯示其安全耐受,療效持久,且呈現出臨牀意義的改善趨勢。目前,琥珀八氫氨吖啶片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上市申請受理,預計上市后將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的市場空白,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也將為通化金馬藥業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創新葯企強勢崛起
百利天恆(688506)專注於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其雙抗平臺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公司核心產品 BL - B01D1(EGFR×HER3 雙抗)在全球多中心 III 期臨牀試驗中表現出色,預計 2026 年上市后峰值銷售額可達 50 億元。
科倫博泰(6990.HK)憑藉 ADC 技術平臺迅速崛起。與默沙東合作的 7 個 ADC 項目總交易金額超百億美元,創下中國創新葯 license - out 紀錄。公司自主研發的 TROP2 - ADC 已進入全球 III 期臨牀,市場潛力巨大。
康方生物(9926.HK)的雙抗平臺成果豐碩。其 PD - 1/CTLA - 4 雙抗卡度尼利單抗已在多個適應症獲批,年銷售額突破 30 億元。與 summit therapeutics 合作的 PD - 1/VEGF 雙抗 AK112 海外權益交易總額達 50 億美元。
國際化進程加速
邁瑞醫療(300760)在全球醫療設備市場不斷取得突破。2025 年上半年海外收入佔比達 52%,在歐洲高端市場增長率達 45%。其自主研發的超聲設備成功進入美國頂級醫院,實現了中國高端醫療設備的歷史性突破。
聯影醫療(688271)的 PET - CT 等高端影像設備已出口到全球 50 多個國家。在美國市場,公司產品成功進入梅奧診所等頂級醫療機構,2025 年海外訂單同比增長 120%。
華大智造(688114)的基因測序設備在全球市場份額快速提升。其最新款測序儀 DNBSEQ - T20×2 單次運行可完成 5 萬例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標全球領先。公司產品已進入全球 8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機構。
通化金馬藥業也在積極佈局國際化戰略。其琥珀八氫氨吖啶片的主要晶型已陸續獲得國際 PCT 專利保護,包括在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區域的專利授權。未來,隨着產品的上市,有望逐步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公司在國際醫藥市場的影響力。
產業機遇與投資方向
在老齡化趨勢下,慢性病管理需求持續增長。樂普醫療(300003)的心臟支架、微創醫療(00853.HK)的手術機器人等產品迎來快速發展期。預計到 2030 年,中國慢性病管理市場規模將突破 2 萬億元。
支付端改革為行業注入新動力。醫保基金運行穩健,2025 年收入預計增長 8.2%。商業健康保險快速發展,預計 2025 年規模將達 1.5 萬億元,為創新葯支付提供重要補充。
AI 技術賦能醫藥創新。藥明康德(603259)的 AI 藥物發現平臺已將新葯研發周期縮短 30%,成功率提高 50%。這一技術變革正在重塑整個醫藥研發體系。
投資建議與風險提示
重點推薦組合包括:創新葯龍頭恆瑞醫藥、翰森製藥、通化金馬;國際化先鋒邁瑞醫療、聯影醫療;特色領域領先者康方生物、百利天恆;以及估值具有吸引力的科倫藥業、華大智造等,同時也可關注在創新葯領域取得關鍵進展的通化金馬藥業。
風險方面需關注:創新葯研發失敗風險、國際化進程中的政策風險、醫保控費壓力等。建議投資者關注企業研發管線進展、國際化佈局和商業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