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8 14:0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近期,香港交易所的IPO申請名單中,生物醫藥企業的身影顯著增多,形成了一波引人矚目的「遞表潮」。多家處於不同研發階段、聚焦腫瘤、自身免疫、細胞基因治療等領域的生物科技公司,正積極籌備登陸港股市場,尋求資本助力以推進管線研發及商業化進程。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今年已有12家生物醫藥企業成功登陸港交所,分別是腦動極光、大眾口腔、維升藥業、映恩生物、Mirxes、恆瑞醫藥、紐曼思、派格生物、佰澤醫療、藥捷安康、泰德醫藥和撥康視雲,另有超過40家企業處於申請階段。
這一現象的集中涌現,其核心背景在於多重因素的共振,包括「18A章」制度紅利持續釋放、研發管線更多向創新葯傾斜企業融資需求更為迫切、港股指數有所提振、企業出海需求強化港股平臺優勢凸顯、行業信心回暖與政策環境支持等。
而對於投資者而言,對港股18A生物醫藥企業的評估需穿透傳統財務指標,聚焦三大核心維度,包括現金生存周期、臨牀管線價值以及知識產權護城河。
以荃信生物為例,從財務健康角度來看,2024年公司流動比率為1.43,現金及等價物共計5.56億元,2022年-2024年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分別為2.25億元、3.01億元、1.86億元。按照現金及等價物/三年年均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計算,公司在不融資前提下現金儲備能夠維持約28個月的正常經營。由此可見,IPO募資補血后公司資產負債情況較好,短期無償債壓力。
研發方面,由於部分18A上市公司尚無營收,以研發費用佔總營收的比率來衡量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的通用方法存在失真現象,因而改用研發費用除以總資產計算,以評估企業研發投入的相對力度,適用於比較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研發資源分配。
2024年,公司總資產為9.84億元,當期研發費用為3.34億元,研發費用/總資產的數值為33.98%。據Wind數據顯示,2023年-2024年上市的11家港股18A企業的研發費用/總資產的中位數為26.99%,加權平均值為32.91%,荃信生物的研發投入強度在2023年、2024年上市的18A企業中排名第四,處於第一梯隊。
從管線研發進度看,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9款候選藥物。其中處於Ⅲ期臨牀或申報上市階段的候選藥物共3款;處於臨牀Ⅱ期的候選藥物共2款;其他進入臨牀階段的候選藥物共3款;處於臨牀前研發階段的候選藥物共1款。公司管線梯隊分佈較為合理,處於Ⅲ期臨牀、申報上市階段、已上市的藥物佔比為33%,即將全面步入商業化階段。
從管線價值看,公司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包括IL-17A抑制劑QX002N、抗IL-4Rα單克隆抗體QX005N。其中,QX005N用於治療成人中重度特應性皮炎、結節性癢疹適應症均已進入臨牀Ⅲ期;QX002N用於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適應症也已進入臨牀Ⅲ期。
從市場角度看,就QX005N而言,國內佈局IL-4Rα抑制劑的藥企眾多,三生製藥、正大天晴、康方生物等多家藥企管線已進展至臨牀Ⅲ期,且各競品適應症扎堆現象顯著,未來市場競爭或將持續加劇。
QX002N與QX005N情況類似,目前國內外已有超20種藥物獲批用於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就國內市場而言,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4款藥物獲批,另有數款同靶點同適應症競品處於臨牀Ⅲ期或申請上市階段。因此,荃信生物雖然始終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但其商業化價值兑現仍面臨較大挑戰。
知識產權方面,截至2024年,荃信生物於中國持有50項專利,包括40項發明專利及10項實用新型專利,以及於海外持有10項專利。於中國及海外另有47項專利申請尚待批准。就核心產品而言,QX002N的九項註冊專利及一項專利申請尚待批准;QX005N的六項註冊專利及三項專利申請尚待批准。截至2024年,公司並無涉及任何威脅提出或待決的重大知識產權法律程序或接獲任何有關侵犯該等知識產權的重大索賠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