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8 13:19
來源:範範愛養基
剛進入7月時,我發了一個懸賞貼,問大家接下來的主線是哪個板塊。
當時收到答案最多的幾個是:銀行、券商、電力、創新葯。
還有不少人投票給白酒和新能源。
原因是:該漲的,上半年都漲了不少了,也該「高切低」了~
總之就是幾乎沒人再提科技,似乎「科技牛」早已成為上半年的歷史,大家都在積極挖掘其他還沒有大漲過的板塊。
沒想到,下半年繼續引爆行情的,還是科技!
這波科技牛的催化劑是英偉達恢復向中國銷售H20 AI芯片。
這件事情為什麼影響這麼大?
要知道,今年4月美國對英偉達向中國出口高端AI芯片開啟強監管后,英偉達當時表示:這些限制措施將使其收入減少150億美元。
150億美元是什麼概念?
按照7.2匯率來算,150億美元相當於1080億元人民幣。
對「英偉達產業鏈」來説,這次是失而復得了一筆千億級別的收入!
這也是為什麼15號消息出來后,我國光模塊龍頭「新易盛」直接漲停20%!今天繼續大漲7%!
因為,「光模塊」是英偉達H20芯片的核心模塊之一,隨着H20芯片供應恢復,直接利好最大的就是光模塊三劍客「易中天」。
新易盛:英偉達 800G LPO光模塊供應商,H20芯片的推理算力需求將帶動低功耗光模塊的採購。
中際旭創:英偉達1.6T/800G光模塊核心供應商,H20芯片的恢復供應將帶動國內AI服務器需求增長,進而提升高速光模塊(尤其是800G/1.6T)的訂單量。
天孚通信:為英偉達提供光引擎和CPO組件,H20芯片的服務器集羣需要更高能效的光互聯方案。
這波突如其來的大利好,也直接帶動「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大漲。
比如,規模最大的創業板人工智能ETF(159363),一天就漲了7%!
為什麼偏偏是「創業板人工智能」?
年初DeepSeek引爆AI時,我就跟大家分析過。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3個人工智能指數:
中證人工智能指數:涉及AI上中下游各個環節,更均衡。
科創人工智能指數:在「AI應用」佔比更高,接近60%,更受益於DeepSeek對AI應用端的利好行情。
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在「AI算力及基礎設施」含量更高,尤其是「光模塊」含量非常高!「易中天」剛好是該指數的前3大重倉股,佔比合計超28%!
更關鍵的是,像「新易盛「這種硬科技龍頭,不僅屬於風口熱點,更是有實際落地業績支撐!
新易盛: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37億元至42億元,同比預增328%-385%!Q2淨利潤21.27億元-26.27億元,環比增長35.22%-67.01%!
可以説是相當炸裂的業績~~
短期來看,隨着越來越多相關科技公司公佈中報業績,對「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大概率會有一段較持續刺激!
説到中報業績,我突然想起前段時間給大家安利的「金融科技ETF」。
當時説看好金融科技主要是2個原因:
我當時安利后,金融科技ETF(159851)的確漲了幾天,但隨后開始回調。
然后有一些朋友來問:穩定幣行情是不是結束了?
我認為肯定不是!
短期炒作的一波應該是結束了,但是后面肯定還有第二波。
因為「穩定幣」的戰略定位非常高,其本質則是針對美元霸權數字貨幣的防禦性創新,是爭奪數字經濟時代貨幣主權的關鍵一步!
近期「金融科技」為什麼持續回調?
一是之前漲多了,跌跌更健康。
二是現在中報季,更利好有實際盈利增長的個股,比如「新易盛」這種。而「穩定幣」目前更多是概念催化,還在早期,暫時沒有營收預期。
趁金融科技ETF回調,可以開始採取我之前説的「每跌5%加倉大法」,逐步低吸,等穩定幣和數字人民幣的下一波行情。
一句話總結:
穩定幣,目前處於「強預期、弱現實」階段,需要更多政策層面的推動(比如,我在等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生效)。
AI半導體,目前則屬於「強預期、強現實」,不僅未來需求強勁,核心企業也有高速的營收增長,確定性更高。
為什麼説AI半導體未來需求強勁?
如果説英偉達恢復供貨與新易盛中報都只是短期利好,那麼大摩近期發佈的這份研報絕對是中長期利好。
這份報告的核心觀點是:AI需求保持強勁,大摩上調大中華地區半導體行業評級至「吸引」。
「大中華地區「是指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臺灣的綜合經濟區域。
大中華地區的半導體產業鏈涵蓋了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的各個環節,體現出中國大陸在全球半導體需求中佔據着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大摩的這份報告我還特地下載下來認真拜讀了一番,整個報告共有59頁,數據詳實,圖文並茂。
我知道,大家最關心的是:大摩憑什麼認為「AI需求繼續保持強勁」?
這也是我最關心的點!
我直接給大家劃重點:
① AI半導體需求有多強勁?
大摩預計:到203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可能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Al半導體」將成為主要增長動力!(其中,絕大部分收入增長來自「雲端半導體」,即為雲計算基礎設施提供核心計算能力的半導體芯片,包括服務器CPU、GPU、FPGA等)
② AI需求主要來自哪里?
報告指出:根據瑞銀預計,全球AI資本支出將在2025年增長60%,達到3600億美元,並在2026年再增長33%,達到4800億美元。
原因是:越來越多新進入者(主權國家、機構)正在加大對這AI技術的投資。
舉兩個主權國家的例子。
沙特
上個月沸沸揚揚的新聞:沙特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
作為這筆6000億美元交易的一部分,沙特DataVolt公司將對美國的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和能源基建投資200億美元。
英偉達將向沙特阿拉伯人工智能公司Humain提供芯片,用於其大型數據中心項目,預計英偉達將出售超過18000塊最新AI芯片。
日本
7月3日,日本半導體制造裝置協會SEAJ公佈的最新的報告顯示: 將2025年度日本製造的半導體設備銷售額上修至4.8634萬億日元;並預估2026年度銷售額將衝破5萬億日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
SEAJ表示:2026年度,日本將對2nm進行量產投資,另外,AI服務器用的HBM、NAND Flash的投資也具有增長趨勢。
如果説第一輪高速增長是美國科技巨頭引爆的,那麼第二輪就是由更多國家和新機構的大力投資。
隨着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加大對AI和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對AI硬科技板塊絕對是一大利好!而在3只人工智能相關的指數中,只有「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是重倉AI硬科技的。
目前全市場跟蹤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的ETF只有5只,其中創業板人工智能ETF(159363)的成立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最新基金規模超15億元。同樣是7月15日那天,159363當日場內成交額高達3.89億元,創出歷史新高,流動性非常強。而且,創業板人工智能ETF(159363)的單日漲跌幅限制是20%,適合追求20cm高彈性的投資者。不過與,高彈性伴生高波動,這點大家也要心里有數~
最后,當時很多人出來質疑説AI大模型就是「泡沫」,説空有一堆算法,但是難以落地到具體應用上,難以盈利。
但事實證明,每次當被質疑是「泡沫」時,AI板塊總能再創新高。
我相信未來,隨着智能汽車、低空經濟和人形機器人的快速發展,AI應用場景只會越來越多。
這就是大勢所趨。
責任編輯:楊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