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宏大敍事」到「一地雞毛」!新消費的估值殺到位了嗎?

2025-07-18 10:4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在「新消費」概念炒作如火如荼的6月,估值之家分別於6月4日、6月6日連續發佈《還是對「新消費」多一分警惕吧》、《收手吧阿祖,外面全是鐮刀》兩篇文章,用於提示「新消費」宏大敍事背景下的炒作風險,並明確指出:

1. 「新消費」沒有明確的定義,當一個概念沒有嚴格的定義、以及含糊不清的表述,往往能留給資本市場無限遐想空間和炒作空間;

2.如果硬要給「新消費」加一個定義,那麼股價漲了就叫新消費,股價跌了就叫「舊消費」,如同股價漲了就叫人形機器人,股價跌了就叫汽車零部件一樣。

然而,無數前車之鑑告訴我們,每當市場陷入宏大敍事后、每當市場到處都在宣揚「怕高都是苦命人」時,往往就是該付出代價的時候。僅一個多月的時間,現在用「一地雞毛」來形容「新消費」,怕是也不過,無論有業績支撐的、還是純粹炒概念的,不是在走A字殺,就是在綿綿不斷的陰跌。

慘不忍睹的「新消費」

當7月15日泡泡瑪特(9992.HK)用一份淨利潤同比增速超過350%、遠超市場預期的業績來證明自己時,7月16日迎接投資者的不是狂歡,而是資本市場毫不留情面的逢高兑現,股價當天放量下跌4.03%。即便面對賣方不斷上調的業績預期,市場似乎仍不願意買賬。

圖片説明:在泡泡瑪特公佈業績后,各券商分析師紛紛上調2025年業績預測,數據來源於Wind

當「新消費標杆」的狂熱不再,迎接其他「新消費」的,則是估值下修,即便公司本身估值不算太高或業績增速良好。例如,截止到2025年7月16日,泡泡瑪特最大回撤為11.64%,而蜜雪集團(2097.HK)、老鋪黃金(6181.HK)、毛戈平(1318.HK)、衞龍美味(9985.HK)、鉅子生物(2367.HK)等等一批優質「新消費」企業,最大回撤達到18%~30%的區間。

圖片説明:港股代表性「新消費」公司近3個月股價最大回撤,數據來源於Wind

如果説港股「新消費」的標杆是泡泡瑪特,那麼A股「新消費」的標杆就是萬辰集團(300972.SZ),一家迎合了「第四消費時代」、把握零售渠道變革機遇、充分滿足消費者「花小錢獲得巨大幸福感」的公司,同時也是最能體現「新消費」內涵的10倍股,其業績表現絲毫不遜於泡泡瑪特。

圖片説明:萬辰集團與泡泡瑪特業績增速對比,數據來源於Wind

同樣的,當A股「新消費標杆」的狂熱不再,其他優質「新消費」公司免不了更大幅度的估值下殺,若羽臣(003010.SZ)、一致魔芋(839273.BJ)、中寵股份(002891.SZ)、潤本股份(603193.SH)、丸美生物(603983.SH)等等一批典型優質「新消費」公司,股價表現上都在綿綿陰跌。

圖片説明:A股代表性「新消費」公司近3個月股價最大回撤,,數據來源於Wind

而基本面不是那麼「優質」的公司,或者缺乏業績支撐的「新消費」公司,則更是直接「一地雞毛」。還記得那首資本市場上流傳的詩歌嗎?現在哪一家公司不是已經完成了一輪A字殺,就是在A字殺的路上?

圖片説明:「新消費」詩歌,數據來源於雪球

宏大敍事常有,而常青樹不常有

二季度「新消費」的高潮、與一季度人形機器人的高潮,本質上都是宏大敍事背景驅動下的估值抬升,如果一定要對兩者做一個區分,或許差異在於:人形機器人板塊幾乎找不到業績支撐的公司,而「新消費」板塊確實有一批業績正在爆發的公司。

可是,業績爆發又能怎麼樣?估值過高就是原罪。

上一個有宏大敍事背景支撐、且業績連續多年爆發性增長的消費品公司,或許是珀萊雅(604605.SH)和愛美客(300896.SZ),其中:

珀萊雅在2017年IPO的第一天起,就有國貨崛起、長坡厚雪的宏大敍事背景,絲毫不遜於今天的「新消費」,這使得珀萊雅一上市走出了連續3年的主升浪,2020年7月市場把珀萊雅的估值給到了100倍PE(TTM)附近,和今天大量的「新消費」公司如出一轍。

而珀萊雅也不負眾望,歸母淨利潤從2020年的4.76億飆升至2024年的15.52億,期間CAGR高達34.38%,但珀萊雅今天的股價,仍與2020年5月基本持平。換句話説,即便企業經營優秀如珀萊雅,也花了整整5年的時間,才把過去的高估值給消化掉,問題是有幾家企業能像珀萊雅一樣優秀呢?

圖片説明:珀萊雅估值與股價變化,數據來源於Wind

2020年9月上市的愛美客,同樣承載了消費升級、強成癮性、醫美茅臺、以及女人對愛美的無限追求等宏大敍事邏輯,PE(TTM)一度超過300倍,比今天的「新消費」有過之而無不及。

愛美客同樣沒讓市場失望,僅用3年時間就將淨利潤提高了332%,CAGR達到了62.84%。但愛美客今天的股價,還不及上市后第5天的價格。換句話説,即便企業經營優秀如愛美客,整整5年時間也沒有把高估值完全消化掉,而且論起商業模式和打造大單品的能力,絕大部分「新消費」企業更是遠遠不如愛美客。

圖片説明:愛美客估值與股價變化,數據來源於Wind

「新消費」的估值殺到位了嗎?

一方面,以估值角度講,「新消費」樣本企業當前的平均PE(TTM)約56倍、2025年的平均動態PE約37倍,2026年的平均動態PE約29倍。無論從哪個估值指標來看,現在的估值還是非常高。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市場上存在不少景氣度更高、業績增速更快、業績能見度更清晰、估值遠卻低於「新消費」的企業,儘管這些企業未必屬於消費行業,但傷害往往來自於對比。例如光模塊翹楚新易盛、高密度HDI板的勝宏科技等等。

毫無疑問,對於這些在港股和A股上市的優質「新消費」企業,「一地雞毛」過后一定有被錯殺的優質企業,同時大概率也會有憑藉超高成長性快速消化掉高估值的公司,只是去偽存真的難度將變得極高,千萬不要相信類似「怕高都是苦命人」這樣的鬼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