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徐斌:歐盟電池法規概況及汽車行業相關后續進展

2025-07-18 11:48

專題:2025中國汽車論壇

  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提質向新,智贏未來」,由「閉門峰會、大會論壇、技術領袖峰會、多場主題論壇、N場行業發佈、主題參觀活動」等15場會議和若干配套活動構成,各場會議圍繞汽車行業熱點重點話題,探索方向,引領未來。其中,在7月12日上午舉辦的「主題論壇九:識變,應變,鞏固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優勢」上,歐盟駐華標準化專家組總監徐斌發表精彩演講。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我來參加中國汽車論壇,尤其講一下電池方面的工作。今天看到了很多老面孔,自從歐盟《電池法》發佈以來,我們開過很多討論會和推薦會。今天講的內容並不是很新,我相信電池行業對歐洲的《電池法》應該是耳熟能詳,而且這兩年研究得都比較深刻了,所以不再繼續講一些細節,講一些最近的發展和我們的觀察。

  剛纔楊總介紹了我們單位的情況,我叫徐斌,我們是歐盟駐華標準化專家組,這個項目是歐盟委員會專門出資的,2006年在中國設立辦公室,主要負責歐洲和中國的標準化工作,這個項目主要由歐盟委員會的成長總司、歐洲自由貿易區聯盟、沒有加入歐盟的四家企業,還有歐洲三大標準化組織,歐洲標準化委員會、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共同出資的。我們的主要工作是促進國際標準和歐洲標準的交流,加強中歐在標準化工作和技術法規工作方面的一些聯繫,加強中方對歐洲標準化系統和歐洲一些法規的理解,促進雙方的貿易發展。

  今天我專門講一下歐洲電池法法規。第二部分主要內容,第三部分后續措施和進展。

  一、歐洲電池法法規。

  有時候我跟中國電池企業也進行過交流,我去調研過寧德時代,也訪問過陽光儲能,都去過我們的企業,我們也調研溝通過,大家普遍反映中國企業應對電池法還是非常複雜的。應該講,歐洲的《電池法》是從2018年就有一個歐洲「電池戰略」,那時候電池行業沒有像現在這麼發展,比如新三樣,沒有像現在有這麼大的優勢。等到法規2018年開始討論立項,2023年開始提出,2024年開始做,做完正好碰到要大面積地出口歐洲,正好碰上了。

  也就是説,我們在研究它的《電池法》的時候要了解一下它的立法背景,它的立法主要原則是發現電池對環境影響太大,針對環境是它的重點,比如可拆卸、可替換、可再生資源也是它的重點,循環經濟計劃就是關於回收的哪些能源,歐洲新工業戰略這個背景跟特朗普的想法是一樣,希望有競爭力的製造業迴歸歐洲。另外實現無毒的可持續發展化學品戰略,這是《電池法》里面的有毒物質、有害物質,哪些物質在這里面的,只要可持續發展化學品戰略里面提的《電池法》里面都不能有,搞電池的都看到了那個表,這個未來還會發展,大家一定要對這幾個都要有了解。零污染行動計劃就是怎麼回收,45%、60%、80%,這些量逐步地來,沒有污染全部回收。其次是關鍵原材料法案,這是2023年3月提出的,去年剛剛通過。原材料法案里面有37個主要的關鍵原材料,基本原則是不要離開歐洲。一旦進口了,我以前也參與過電池的會,大家經常講加強國外稀土或者重點鋰、礦的購買,但是歐洲的觀點是隻要你進入到歐洲的鋰等重點行業,就不要離開歐洲。當我們做回收時很多人問我,電池回收行業可否在中國做,可否到國外,如果看了關鍵原材料法案就知道,它要求你儘量在本地拆解,不要到別的地方做,這對我們整個企業的戰略來講,你深刻了解歐洲的這些法規,才能做出戰略性的選擇。

  也就是説,以后只要鋰進來就不要讓你出去了,一定要在本地拆解,留在歐洲本地,這樣歐洲不需要做新的礦產。2027年回收率達到了60%的樣子,大部分走不了,你可以繼續往里面進口,但是你想把它弄出來相對來講比較麻煩。每個法案都有很多原則,比如循環經濟里面的原則都是對應着法規里面的很多內容,建議大家看一眼就知道你該怎麼做。

  原來我們有一個歐盟電池指令,針對電池的,現在已經完全被覆蓋了,2024年2月18日正式實施,它是分步實施的,不是馬上上來都要做碳足跡,都要做電池護照,它列了大量的時間表,這些時間表我都背不過,里面時間表很多,而且我不認為一個人就能把時間表都搞定,對應《電池法》需要四五個小組,原材料的、可拆卸的、碳足跡的、電池護照的,這些都要不同小組來應對它。

  如PPT所示是主要內容,比如第四章是電池合規,還有認證誰來做、市場準入怎麼做,其他要求也都在,比如電池回收、電池可拆卸,《電池法》本身是好幾個、無數個律師和具有律師背景的專家坐在一起寫的。歐洲任何一個法規,regulation或者directive額后面都有一個小組叫quality,比如我是搞標準化的,大約四五十個人,歐盟委員會三五個官員組織四五十個專家長期維護這個法規,負責《電池法》。歐洲電池行業不具備優勢,真正企業參與的不是很多,你去歐洲看一下,生產電池的企業沒幾個,所以大部分的法規企業做影響的還是比較少的,強烈建議咱們國家你作為企業你應該及時地提出comments,比如去年5月碳足跡的動力電池協會都給了回覆。其次便攜電池這些都不說了,咱們國家EV電池是最重要的,一個汽車7萬,電池三五萬得有,電池是整個電動汽車行業里面重要的一個部件,也是進入歐洲市場的重要准入要求。

  還有碳足跡可再生含量、有害物質減量進行強制檢測,國內經常講電池護照、碳足跡等還有很多的,比如有害物質要緊跟歐洲化學法案,標籤就是電池護照部分,還有供應鏈盡職調查,這也是企業的一個痛點,你要把所有原材料里面的碳足跡和生產,未來還有其他的要求,歐盟現在對於一些企業的工作時間做了要求,供應鏈上的工作時間是不是也要做?這對我們系統影響還是很大的。最后是廢電池的回收,現在要求只是回收,以后要原地生產,它也是促進供應鏈製造業迴歸歐洲的一個手段。

  二、主要內容。

  《電池法》本身170多頁,《電池法》基本上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但是根據《電池法》的詳細內容,我們理出了60項法案,涉及實質性的是36項,還有24個未來變化的,比如未來有毒有害物質又要增加了,就又要做一個。如PPT所示是我們做的分類,比如委託法令或者實施法規有多少個,到法案里面找,比如電池性能耐久性要求里面有2個法案,碳足跡是最多的,有12個法案要做,不是馬上做,是2025年做一個,2026年做一個,2028年做一個,盡職調查方案的認可也是1~2個,電池護照雖然只有一個,但是電池護照對我們行業影響是最大的,下面還有其他的。

  后面有一些時間表,涉及電動汽車的我做了一下標註。現在的時間是延后的,比如2025年2月18日之前要做碳足跡的分級,2024年要做碳覈算的方法,目前還沒有正式發佈,但是法規除了給了時間以外,也給了一個口子,法規發佈之后的一年之內實施,所有的歐盟法規都給了一年的過渡期,我不做詳細解釋,在坐的電池行業同行都已經認真研究過了,我的意思是大家瞭解下面,你是哪一塊的就做哪一個,我不相信一個人能覆蓋所有的,你是性能的要把性能法規跟好,你是盡職調查的要把盡職調查的法規跟好,你是可拆解/可回收的就把那幾個法規跟好,通用格式、標籤標誌也是放在這個地方。再比如,電池護照的時間,大約什麼時候做,還有綠色公共採購的,比如未來讓政府採購,還有合規風險的我們都做了。這個時間僅做參考,歐盟委員會盡力達到這些,但是有一些延后。

  除此之外,未來在法規沒有寫的但是會受到影響的,比如化學物質限制,現在定了三五項,未來可能再加,怎麼加誰來加?比如可回收物質現在是鋰、鈷、鎳這些,以后會不會加,有可能,以后根據技術的發展狀況或者未來電池行業發展狀況來做。比如電池預期壽命和信息,現在對電子壽命時間比較短,以后隨着技術發展會不會增加?你是做電池的你要看,因為你要緊跟它,瞭解它的要求。主要參考因素是市場變化、技術和科技發展、相關法規的修訂。比如化學物質里面的情況,附件1的化學限量會改,回收評估結果會改,市場發展里面的可回收目標會改,現在60%,以后要達到80%,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中國企業現在內卷這麼嚴重,很多企業説別說2028年,先把2026年的事搞定,沒有經歷看2028年的,先把2025、2026不在這個過程中被卷掉,纔能有精力和心情搞這些新的,但是咱們國家還是有龍頭企業,比如寧德時代他們還是有余力做這方面的研究。其次咱們利用行業,比如電池工業協會,利用政府的力量,對這個東西要進行早期的研究和研判。

  三、后續措施和進展。

  60多個法規意味着36個小組,做的過程中大部分不能一個個詳述。我建議大家主要跟的是歐洲的科研機構叫Joint Research Centre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RC),它是給歐洲所有法規做調研的,歐盟委員會委託它做很多方面的工作。前段時間我帶着一個老外過去了,他説20年前咱們做能效標識,冰箱、洗衣機、彩電放能效標識,一開始企業都做不了,問題很多,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現在20年過去了,能效標識已經成為習慣,也給社會增加了很多效益。他認為歐盟委員會雖然在進行碳足跡的起始階段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幾年下來慢慢地會讓企業習慣,他們也習慣,大家慢慢把這塊都做下來,把整個環境保護方面的成果也做下來。這個機構是歐盟各類法規的重要支撐機構,它不是立法機構,但是它的文件非常起作用,歐盟委員會委託它做的,它做出來的基本上按照這個思路來的,除非有非常大的反對意見,比如綠電因子,德國和法國爭起來了,中國的意見不是那麼重要have your say,他們考慮的時候你不發聲更不能被聽到,所以還是要有中國的聲音,歐洲各個member state政府的聲音最重要。

  比如最新的時間表工業電池碳足跡的核算方法支持,昨天我才把英文翻譯成中文,英文版我那里都有,比如查谷歌在歐盟委員會網站上都能查到,have your say就是中國的提意見,電動汽車電池是去年做的,這兩年開了兩次Workshop,但是沒有發佈新的,所以碳足跡的聲明沒有實施,要麼是剛纔定的時間,要麼是你有依據以后的12個月后纔開始進行申報。比如碳足跡的徵求意見稿,本來定在2025年7—9月預計的公佈時間,我也一直在看,但是沒有聽説到,還有聲明要求,這也是在2025年1—3月,我是沒有看到有新的。為什麼這個比較重要?它基本定了調子,它做了這個可能進行微調,除非有重大意見,一般不會再進行大的調整/修改,所以大家還是要對它進行學習。

  電池護照現在基本的想法是,2026年就是CE標誌,2027年一定是二維碼和電池護照。具體要求不再詳細贅述,它的主要目標是否清晰可見等等,大家都清楚,而且還有及時的更新,2027年起我覺得會晚。大家都問我電池護照里面寫什麼,《電池法》里面寫得很清楚都有什麼,當然它會再出一個最終的下位法寫電池護照里面要做什麼,電池護照本身不可能跟其他的有區別,現在歐洲在搞整個數字產品護照,覆蓋所有的雄心勃勃的計劃,覆蓋所有的產品都要做數字產品護照,電池護照是先行一步,它的規定可能稍有區別,但是你用什麼二維碼,用什麼數字結構、用什麼interface這些不會變,這些有下位法,但是這些內容已經確定了,碳足跡、預計壽命、操作、再生材料、可回收等等。

  電池護照要求的內容已經基本上定了,而且會有一個下位法來做,但是電池護照的呈現方式是跟歐洲的《可持續產品設計生態設計法規》(ESPR)對應的,歐盟做整個大的數字產品護照的法規和相應的標準,電池護照標準沒有單獨再做,都在歐盟委員會的CEN-CLC和JTC24做相關標準,比如互操作性的、訪問權限、信息安全、數字處理,所有標準發生在歐洲標準化委員會的CEN-CLC/JTC24,做什麼是法規來定的,怎麼做是用標準來做的。

  今天重點講兩個,一個是碳足跡的最新變化,一個是數字產品護照,今天先講這些,會后有什麼問題我們加強討論,非常感謝!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閲,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王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