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孫彩亮:疊片技術 全面進化

2025-07-18 11:07

專題:2025中國汽車論壇

  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提質向新,智贏未來」,由「閉門峰會、大會論壇、技術領袖峰會、多場主題論壇、N場行業發佈、主題參觀活動」等15場會議和若干配套活動構成,各場會議圍繞汽車行業熱點重點話題,探索方向,引領未來。其中,在7月12日上午舉辦的「主題論壇九:識變,應變,鞏固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優勢」上,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品戰略規劃總經理孫彩亮發表精彩演講。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尊敬的楊祕書長、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我是蜂巢能源孫彩亮。感謝楊祕書長的介紹,感謝協會給我們一個平臺,給大家共享一下。雖然蜂巢能源比較新,蜂巢能源2018年成立,大概七年時間,蜂巢能源在行業里面雖然是新兵,但是我們思考還是比較深的。楊祕書長介紹的時候是商品戰略規劃,相信在電池廠「商品戰略規劃」這個部門或者職責比較新,我們部門成立的時候包括現在,有可能電池廠在這方面唯一一個具有這個職能的部門,我們部門2021年成立,當時是整個行業突飛猛進的時候,爲了把整個行業趨勢看清楚,把未來戰略定清楚,因為方向最重要,方向一旦錯了,做多大的努力都沒用,我們專門成立了商品戰略規劃部門,做整個產品路線、技術路線和市場研判。

  蜂巢能源2019年量產第一條產線的時候就是疊片,蜂巢能源的標籤第一個就是疊片,后來延伸到了無鈷和短刀,2021年我們推出了蜂巢能源的產品品類創新的短刀電池,基於這一系列的背景和我們對未來的思考,下面給大家分享。

  一、超充和高能量密度是未來電池主要進化方向。

  從市場角度來説,簡單説一下我們的思考。首先NEV這個領域已經基本完成市場化了,大家總認為同質化競爭和內卷太嚴重了,打價格戰了,沒什麼差異化的了,我們認為市場足夠大和足夠細分以后,還是有很多細分市場去挖掘的。一開始市場小,領域不多,大家都集中在這里,沒辦法纔打價格戰,但是一旦盤子足夠大,去年電池日的時候我們發佈了我們的「堡壘」越野品牌,因為越野汽車開始新能源化了,以前越野很少有新能源,我們識別到了越野領域新能源化整個趨勢,我們現在也是保持在整個全球越野品類出貨的第一,再往后還會有細分市場。

  燃油車也是如此,不管體量有多大,自然吸氣也好、渦輪增壓也好,什麼樣的形式都會越來越細分,市場會有足夠的空間去吸納細分市場。基於這個思考,技術的差異化、技術的迭代,在各個新增的細分市場還會有更大的潛力。

  另外儲能也是,我們認為今年可能會轉成市場驅動,市場驅動以后的技術迭代和技術革新可能會更快地到來。以前政策趨勢沒那麼大的體量,政策驅動爲了政策落地,爲了項目落地,儘快地做這個產品,但是一旦市場驅動,快速增長的時候,它的技術趨勢會非常明顯,大家看得很清楚,280,314統治了那麼多年之后,今年一系列的新產品開始鋪開了,因為市場在擴大,擴大的過程就會有不同的細分市場、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需求出來。

  另外低空剛纔大家講的比較多,對它目前我們的研判是還是初期、示範應用。這段時間是百花齊放共存,跟十多年前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似的,一堆新勢力雨后春筍地冒出來都想進入這個行業,但是這個行業里面的技術迭代會更快,一開始能用就行先用上,未來快速發展過程當中慢慢地迭代,再慢慢穩定,再細分,再不同的需求出來,這是對市場行業的判斷。基於這幾個判斷我們得出了方向的結論。

  超充方面,目前新能源滲透率已經達到了50%,不管是純電還是混動,一些爆款車型起來了,這也跟中國市場很大部分進入增購市場相關,本身有一輛車在那里,再買一輛的時候大概率會用代步車,有大有小。以后再滲透,還是要衝着替代燃油或者更大範圍的替代燃油,現在才50%的滲透率,什麼時候能做到60%、70%,至少70%以上,還有20%的滲透點,不能只靠細分或者第二輛增購的,肯定要擴大更大的第一輛車的市場。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超充就是一個趨勢,為什麼這麼説?以前大家出差都得備一個充電寶,不然手機無法充電,但是現在大部分人不帶充電寶了,因為手機快充了,最快120瓦,10幾分鍾可以充滿,第二充電設施充足了,高鐵都能充,到任何位置都有充電口,只要帶着充電器就可以了,我們認為隨着以后的超充樁、快充樁的普及,再加上這種需求,超充是必然要發展的,肯定高端先做,后期慢慢擴展到中低端往下走,但是后期不同路線還是會並存的,A0級、A級、B級、C級、D級純電、大電量增混,每個層級的車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它基於這些需求會延伸出不同倍率的充電需求,不會説6C、7C全出來之后,所有車都換成這種充電倍率的。我們認為,超充肯定是方向。

  其次是高能量密度。大家講低空講得比較多,低空因為載重,加上空間有限。其次車也對高能量密度有本質的需求,一百度電、90度電七八百公斤的電池重量,一個A級車的重量也就1~1.5噸之間,佔的重量比太大了,還是要減小,只是減小之后的成本現在還太大,還沒辦法把它大批量地應用,因為現在車的價格比較低,價格戰打得比較卷,基於這個情況車的遠期提高能量密度減重的需求還是有的,降低能耗、降低空間,降低電耗能量。所以超充和高能量密度,不管新能源滲透率到多少,還是要持續發展的。

  二、疊片是超充和高能量密度的最佳解決方案。

  基於這個背景,我們認為疊片就是超充和高能量密度最佳的解決方案。快充的技術路線從2C到4C、6C,不管是多少C,行業里面有説等效的,有説峰值的,都是往上走的。往上走了之后,疊片內阻更小、卷繞更多,卷繞也可以做多極耳,但是它的成本和工藝都會變化,會導致一些真正的其他因素和製造難度,製造成本更大,壓力更大,但是疊片天生具有這個優勢。其次疊片做短刀之后,整個温度分佈均勻性,做短刀之后可以做薄,層數可以變少,充分發揮出疊片的更大優勢。行業里大家基本上都會往這個方向做,不詳細介紹了。

  我們對疊片和卷繞在高能量密度和在一些場景里面詳細的應用對比,行業里面都比較瞭解了,不詳細贅述。

  另外是固態,只能用疊片。我認為這是行業的共識,剛纔姜總和陳總都認為,固態電池只能用疊片,卷繞做不了。

  蜂巢能源疊片發展了多代以來,我們的熱複合疊片是未來支撐固態電池快速、規模化、大批量產的一種技術路線,固態電池中間有很多工序,我們可以用一個熱複合疊片直接把它替代掉,而且輥對輥壓在一起,再分切的這種熱複合工藝可以更快地適合規模化量產,接下來也會根據疊片的理解給大家講一下疊片全面進化的過程。

  我們從設計、製造和質量全面提升,從第一代疊片量產到現在,已經發展了接近6年多的技術發展,下面分享我們對整個過程的理解。

  三、疊片設計、製造、質量全面提升。

  首先是設計進化。如PPT所示是商品戰略2021年時已經提出了,這張圖2021年畫出來,那時候整個行業沒有這麼全面,但是回過頭看這張圖擺的形式已經完全跟當時判斷的一致,基本上按照這張圖的方形和短刀的路線發展的。電池包的寬度當時是1.1、1.3米兩種,這是基於當時的純電,L600排兩排、L300排四排、L200排六排,混動因為電池包窄,大概800、900的電池包寬度,就是L400排兩排,當時為什麼提出短刀戰略?短刀在這個排布里面是最佳的,再加上剛纔提到的疊片,短刀充分地把疊片的優勢發揮出來了,疊片也把短刀充分地體現出來了,它倆是相輔相成的。而且短刀是最適合CTC和CTB的,我一直在講,手機發展到現在一開始用手機的時候,有一個萬能充換一個電池就可以了,但是發展到現在基本上跟手機一體了。東風的楊博士也在講,電池包/電池標準化希望儘快推動起來,整個CTB、CTC之后可以更大地節省空間,而且跟現在的手機似的,可以成一體,壽命足夠長的話,車和電池同壽,不需要中間換下來,再加上快充更不需要拆和換了。

  如PPT所示是疊片的發展路徑,2019年第一代,年底量產,那時候是Z疊;第二代是工位的增加,第三代熱複合是質的飛躍,我們用這個工藝提前把負極和隔膜複合好,這是質的躍升,在這個基礎上發展第四代,持續地快速發展。

  整個疊片發展過程很痛苦,因為要把整個產業鏈做出來,因為疊片和卷繞不一樣,工藝需求也不一樣,我要發揮疊片的優勢,要發揮高壓實、高能量密度,卷的角害怕膨脹,壓得太多容易斷、容易脆,把一系列發揮出來的話,我的隔膜、設計、箔材所有性能都要提升,基於這些情況,整個過程迭代蜂巢帶着產業鏈從箔材、隔膜、到設計,都進行了一個躍升,比如隔膜從普通的Z疊用第一代,已經發展到飛疊熱複合的第三代專用隔膜,開始很難找到適合產品設計的,都是和供應商一起研發開發出來的。

  幾代疊片工藝和設計進化之后,我們的質量也是一個躍升的階段,比普通Z疊高非常多的質量穩定性,詳細數據就不一一介紹了,大家可以看大屏幕。

  基於疊片,蜂巢能源推出了四大產品品類,一個是堡壘越野電池,另外是蜂行短刀電池,我們短刀電池累計出貨60萬套電池包,而且還在快速增量,大概今年年底之前有機會突破一百萬套,包括遠路電池,還有熱電分離的龍鱗甲是短刀的第二代,熱電分離這個月馬上量產,最適合熱電分離和CTC的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

  以上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閲,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王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