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北芯生命上會迎考:持續虧損5億業績回暖,銷售費用率遠高同行

2025-07-18 08:2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轉自:港灣商業觀察

《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7月18日,上交所上市審覈委員會將召開2025年第23次上市委審議會議,屆時將審議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芯生命)的首發上會事項。

北芯生命是一家擬採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的醫療器械公司,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牀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在穩步推進的營收背后,北芯生命也面臨持續虧損、期間費用畸高等一連串問題,公司未來業績能否持續增長、經營與支出能否平衡還有待時間檢驗。

1

三年持續虧損5億,今年上半年業績大增

天眼查顯示,北芯生命成立於2015年,專注於心血管疾病精準診療創新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和銷售,致力於開發爲心血管疾病診療帶來變革的精準解決方案。

自成立以來,北芯生命根據心血管疾病診療臨牀需求和前沿技術發展持續佈局了冠狀動脈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及房顫等領域。截至招股説明書籤署日,北芯生命累計向市場推出11個產品,在研產品共有6個,覆蓋IVUS系統、FFR系統、血管通路產品、衝擊波球囊治療系統及電生理解決方案五大產品類別。

北芯生命的核心產品IVUS系統、FFR系統分別於2022年及2020年獲批上市,並自其銷售獲得收入,雖然前期收入增速較高,但由於創新產品上市前期的市場準入、市場教育及推廣至實現規模銷售需要一定周期,公司仍主要以IVUS系統和FFR系統銷售收入為主,尚未達到較大規模。

從2022年-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FFR系統銷售產生的收入分別為8058.47萬元、7914.58萬元和7745.84萬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7.31%、43.06%和24.48%。

隨着北芯生命核心產品IVUS系統以及單腔微導管、雙腔微導管掛網、招標、入院等環節逐步完成,相關市場推廣及教育的不斷推進,上述產品銷售收入將逐步提升,2023年及2024年度公司核心產品IVUS系統銷售規模快速增長至9708.59萬元和2.17億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2.82%和68.62%。

量價方面,報告期內,北芯生命的主要產品FFR系統的銷售單價分別為2955.72元、3204.93元和2996.46元,期間價格的小幅波動主要系受不同階段公司的促銷政策變動影響、境內外市場銷售佔比變化以及經銷商層級調整等因素所致。

同一時期,IVUS系統的銷售單價分別為6496.62元、3856.29元和2696.36元,單價下降主要受公司的促銷政策及2024年IVUS集採陸續落地影響。

受前述提及的因素影響,北芯生命的營收規模在近幾年增長較快,不過公司也面臨持續虧損而帶來的失血困境。

報告期內,北芯生命實現營收分別為9245.19萬元、1.84億元和3.1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億元、-1.55億元和-5373.97萬元,扣非后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79億元、-1.64億元和-6294.1萬元。過去三年時間,北芯生命合計虧損金額約5.09億元。

北芯生命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IVUS系統、單腔微導管、雙腔微導管等產品在2022年度陸續完成獲批並上市銷售,延長導管於2023年上半年獲批上市,若公司新上市產品商業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產品市場接受度不高,或在各區域掛網及入院流程無法如期完成,收入增長在短期內存在不及預期的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3.50%、65.02%和63.32%,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3.51%、65.02%和63.31%。其中,2022年、2023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較上一個年度增長4.61、1.51個百分點,2024年北芯生命的綜合毛利率同比減少1.71個百分點。

同一時期,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別為67.66%、65.22%和64.33%,略高於當期北芯生命的綜合毛利率。

對此,北芯生命解釋稱:報告期初,公司FFR壓力微導管生產銷售初成規模,生產工藝流程正在持續優化,且整體業務規模相對可比公司仍較小,材料採購成本、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均較高,且可比公司的業務及產品處於成熟期,整體商業化發展進程也與公司有一定的差異,導致公司綜合毛利率低於可比公司均值。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北芯生命合併報表累計未分配利潤為-7.36億元,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

2025年1-3月,北芯生命實現營業收入1.28億元,同比增長104.9%;淨利潤1867.98萬元,同比增長184.28%;扣非后歸母淨利潤1638.54萬元,同比增長170.13%。

北芯生命預計,2025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2.55億元-2.61億元,同比增長75.6%-79.73%;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4400萬元-5200萬元,同比增長246.27%-272.87%;扣非后歸母淨利潤為3400萬元-4200萬元,同比增長190.07%-211.26%。

2

期間費用畸高,銷售費用率遠高同行

爲了保持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北芯生命也依賴於產品研發、市場推廣和銷售等經營活動提升各項核心競爭力。近年來,公司的各項支出費用也保持在較高水平。不過投資者質疑聲音較多的是,北芯生命的各項費用支出畸高,且明顯遠高於同一時期可比公司均值水平。

報告期內,北芯生命的期間費用分別為4億元、3.22億元和2.81億元,佔當期收入比重的432.64%、175.17%和88.76%。2022年,公司當期銷售費用投入要高於當期營收規模的四倍不止。儘管從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期間費用投入已下滑過半,但整體仍維持在超高水平。

詳細而言,北芯生命期內的銷售費用分別為7588.23萬元、1.03億元和1.1億元,佔當期收入的82.08%、55.98%和34.61%,銷售費用主要由職工薪酬、會議費、差旅費等構成。

與同一時期同行可比公司銷售費用率均值的26.04%、23.25%和20.92%相比,北芯生命當期的銷售費用投入要高於可比公司均值13個百分點以上。

進一步分析,銷售費用中職工薪酬佔比分別為49.2%、43.05%和48.01%,會議費佔比分別為12.2%、14.03%和13.44%,差旅費佔比分別為9.64%、10.82%和10.4%,業務招待費佔比分別為6.52%、5.41%和4.47%,宣傳推廣費佔比分別為2.51%、3.30%和2.67%。

在第一輪審覈問詢函中,上交所對於北芯生命銷售費用的構成進行了關注,要求北芯生命説明:銷售費用支出的合理性;分析銷售人員平均薪酬以及合理性;是否存在不當的利益輸送;發行人防範商業賄賂風險的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及其執行情況等。

對此,北芯生命於問詢函回覆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處於商業化初期,收入主要來自於FFR壓力微導管和IVUS成像導管,銷售收入整體規模仍較小但增速較高。公司的會議費和宣傳推廣費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高於可比公司,主要因公司作為該領域國產企業先行者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舉辦會議、進行市場調研等推動整體行業的理念及操作能力提升,預計未來公司的費用水平將逐漸降低至同行業平均水平。

同時北芯生命還強調,發行人差旅費及業務招待費支出均與實際情況相對應,不存在不當的利益輸送的情形。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監管層關注高銷售費用率的核心在於防範財務舞弊和商業賄賂,2025年監管重點包括打擊「變相利益輸送」,規範學術活動,要求企業加強內控制度。北芯生命的高費用率與行業合規趨勢背道而馳,很自然會成為監管焦點。

張孝榮指出,公司高銷售費用(尤其是學術推廣、會議及差旅費)是個異常信號,需警惕合規隱患,比如:學術推廣可能通過虛構活動變相行賄;會議費易滋生虛假報銷;差旅費可能因管理松散導致虛報。公司得把每筆錢花得明明白白,比如公開會議記錄、差旅行程,證明錢沒亂花。建議企業完善內控流程,透明化披露費用細節,加強合規培訓,並主動配合監管覈查,以證明費用合理性與業務真實性。

除了銷售費用外,北芯生命管理費用率也顯得過高,研發費用率優於同行。

報告期內,北芯生命的管理費用分別為2.06億元、8778.94萬元和6970.38萬元,佔當期收入的222.68%、47.72%和22.02%;研發費用分別為1.32億元、1.31億元和1.01億元,佔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42.73%、71.43%和32.04%。

於上述同一期間內,管理費用率均值分別為23.18%、14.16%和11.87%,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37.69%、25.97%和18.44%。

2022年,北芯生命的管理費用高於當期營收的兩倍不止,公司方面表示,主要因該年度公司對部分管理層進行了股權激勵且未額外約定服務期等限制條件,使得一次性計入管理費用的股份支付費用1.33億元;公司股票申請在H股上市,2022年產生相關中介服務費;公司進行股權融資,2022年度由此產生的財務顧問費用及融資服務費用為347.89萬元。

報告期內,北芯生命實施股權激勵確認股份支付費用分別為1.49億元、6185.95萬元和3937.16萬元,導致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增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便研發費用率大幅領先同行,但公司的研發人員卻呈現持續下降趨勢。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北芯生命研發人員數量持續下滑,分別為151人、136人及109人,同時,且存在覈心技術人員離職的情況。2024年8月,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李恆偉離職。離職后,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分別為宋亮、李林、張鵬濤。

3

經營現金流轉正,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較高

在報告期初的各項費用投入、前期新品研發、銷售渠道搭建、日常經營管理等多項經營支出下,北芯生命當期的現金流自然承受着不小的壓力。

報告期各期末,北芯生命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61億元、-1.38億元和2990.72萬元,各期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分別為-5.07億元、388.92萬元和-2095.1萬元,最近三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累計淨增加額為-5.24億元。

2025年1-3月,北芯生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3732.27萬元,同比增加237.91%,主要原因為本期銷售收入增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較上年增加較多。

截至報告期各期末,北芯生命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分別為3209.9萬元、3598.83萬元和1503.72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北芯生命處於產品商業化初期,客户主要為境內和境外經銷商。公司通過與經銷商簽訂經銷協議、訂單合同、誠信承諾函、授權書等方式確立經銷合作事項。且報告期內由於公司授權單個經銷商區域相對較大,因此客户集中度相對較高。

報告期內,北芯生命向前五大客户銷售取得的收入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82.06%、62.28%和74.21%。其中,因2024年國藥菱商終止與公司平臺經銷的合作關係后,相應區域業務由嘉事唯眾承接,因此2024年北芯生命來自嘉事唯眾的收入佔比較大。同一時期,北芯生命向嘉事唯眾銷售金額分別為0.00萬元、5225.29萬元和1.73億元,佔比分別為0.00%、28.40%和54.67%。

此次IPO,北芯生命計劃募集資金9.52億元,其中3.82億元用於介入類醫療器械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4.7億元用於介入類醫療器械研發項目,1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而在產能消化方面,北芯生命總體保持穩定向上。報告期內,FFR系統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2.67%、67.06%和67.54%,IVUS系統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3.02%、93.17%和98.64%,血管通路類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45.93%、52.01%和83.89%。

此次並非北芯生命首次嘗試IPO,根據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8月,北芯生命曾遞表港交所,高盛和中金公司擔任聯席保薦機構,后因上市申請材料失效而告終。

港股失利后,北芯生命將目光投向科創板,並於2022年10月與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2023年3月,北芯生命的IPO獲受理,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在經過兩輪審覈問詢函后,北芯生命也終於走到上會階段。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本次發行前,北芯生命整體股權結構較為分散,公司實際控制人宋亮的持股比例較低,直接持有公司16.1530%的股份。除自身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外,宋亮通過擔任公司員工持股平臺北芯共創、北芯橙長及北芯同創的執行事務合夥人控制公司13.4140%的股份,宋亮自身及通過其控制的員工持股平臺合計控制公司29.5670%的股份。公司第二至第四大股東紅杉智盛、DechengInsight、國投創合分別持有公司10.1759%、9.6743%及7.1479%的股份。

北芯生命提示稱,本次發行后實際控制人的持股比例將進一步降低,存在控制權發生變化的風險,從而對公司經營管理產生不利影響。(港灣財經出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