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渣打為中企「鏈式出海」支招

2025-07-18 07:30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轉自: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本報記者 許予朋

不出海就出局?效率優先還是安全優先?當前,地緣政治衝突、貿易保護主義顯著加劇,技術革新浪潮迭起。在此背景下,全球供應鏈上的企業面臨更多變數,對金融服務也提出新的需求。

「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考量,正從成本效率優先轉向效率、安全和韌性並重。」7月17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期間,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副董事長魯靜在接受《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魯靜看來,跨國銀行擁有本地網絡、監管對接能力與全球協調機制,能通過更具適應性、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助力中國企業打破國別壁壘、克服體系分割。

「鏈式出海」成新趨勢

在兼顧效率與安全的前提下,從「產品出海」,再到如今的「品牌出海」「鏈式出海」,中國企業「走出去」已步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全球化並未停滯,而是進入再平衡階段。」魯靜表示,當前,爲了獲得更具韌性的發展,中資企業已不再僅僅滿足於出口商品或實現本地化生產,而要進一步實現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的全面出海。例如,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已在匈牙利形成涵蓋「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整車及充電設施的完整產業集羣,服務整個歐洲市場。

這一變化不僅僅意味着概念的升級,也將帶來系統性的思維重構。「出海企業必須深度理解目標市場需要,通過技術賦能來滿足需求,並與本地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打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供應鏈網絡,不再僅僅將追求效率放在首位。」魯靜介紹。

聚焦出海企業發展新趨勢,商業銀行跨境金融服務也需升級迭代。在本次鏈博會期間,渣打銀行推出一站式跨境金融解決方案「渣打環球鏈」,針對「走出去」中資企業及「生而全球」型企業在運營中面臨的多種痛點,提供覆蓋多個國家、幣種與業務場景的綜合金融服務。

「依託全球53個市場的協同能力,‘環球鏈’是渣打銀行在過去10年與中資企業在全球市場中不斷互動、打磨的成果。」魯靜説,本次解決方案的一大亮點,是打破了以往單純產品疊加的服務模式,將從企業全生命周期出發,為客户設計匹配的財資、貿易融資和外匯管理工具。一方面,更好支持企業拓展海外本地業務;另一方面,為全球佈局的中資企業提供境內外協同支持。

更多跨國企業願使用人民幣

在全球貿易體系、貨幣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全球市場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關注度日益提升。

中國銀行最新發布的2025年《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顯示,過去一年絕大多數境內外經營主體表示將提升跨境人民幣使用水平,境外工商企業使用人民幣的意向提升更為明顯。據渣打銀行發佈的人民幣環球指數(RGI)報告披露,今年前4個月,該指數持續攀升,達到5167,創8個月以來新高。

「出海的中資企業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大使’。」魯靜告訴記者,若不考慮其他因素,出海企業普遍更傾向於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融資、投資以對衝匯率波動對財務報表的衝擊。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交易對手是否接受人民幣,以及海外市場是否具備人民幣流動性,都構成了影響出海企業使用人民幣意願的重要因素。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已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動用人民幣未到期余額818億元。今年,新增6家外資銀行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朋友圈」。

「離岸人民幣投資產品及互聯互通機制日益豐富,疊加人民幣匯率在貿易摩擦中的穩健表現,這些因素都進一步提升了跨國企業持有人民幣的意願。」魯靜介紹,「我們很欣喜地看到,除中資企業外,日韓、歐美跨國企業也開始在東南亞、非洲、中東探索使用人民幣進行融資及完成供應鏈上的支付。未來,政策層面或可考慮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引導。」

據瞭解,渣打銀行是海外人民幣業務網絡覆蓋最廣的外資銀行之一,近年來,持續在境外發力,培育企業人民幣結算習慣,增強企業利用人民幣自然對衝規避匯率風險的意識。目前,該行能夠在全球35個市場提供人民幣綜合服務。

魯靜認為,通過持續豐富人民幣產品及風險管理工具,在海外市場落地更多使用場景,探索離岸人民幣的多網絡、多中心建設等方式,能夠讓更多跨國企業認識到使用人民幣的價值。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