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7 23:23
(來源:北京商報)
繼三家股份行獲准籌建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即「AIC」)后,又一大行將攜百億資金入局——郵儲銀行擬出資100億元發起設立中郵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暫定名,以下簡稱「中郵投資」),相關事項目前正待監管部門覈准。
這一舉動不僅有望實現國有六大行在AIC領域的全體「集結」,更將推動銀行系AIC市場形成「國有大行全陣容+股份行新勢力」的競爭新格局。隨着行業佈局深化,銀行系AIC行業發展路徑又將呈現怎樣的新特徵?
又一國有大行展開佈局
國有大行有望在AIC領域迎來「總動員」。7月16日晚間,郵儲銀行發佈公告稱,該行擬出資人民幣100億元,全資發起設立中郵投資,並將其作為全資一級子公司管理,具體業務範圍以有關監管機構批覆爲準。公告顯示,中郵投資將嚴格遵循各項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在做好風險管理基礎上開展各項業務。
郵儲銀行表示,此次設立AIC是響應國家號召、服務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有利於郵儲銀行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科技金融生力軍,進一步發揮對科技創新和民營企業的支持作用,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對於此次郵儲銀行官宣入局,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表示,郵儲銀行百億設立AIC將使國有大行陣營全面集結,將強化對大型央企、地方國企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
回溯行業發展歷程,AIC的崛起與市場化債轉股改革進程深度綁定。2016年10月,國務院啟動市場化債轉股改革,明確鼓勵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多種類型實施機構參與,並支持銀行通過現有或新設機構開展相關業務,由此開啟AIC發展序幕。2017年,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率先完成佈局,工銀投資、農銀投資、中銀投資、建信投資、交銀投資等5家AIC相繼設立。
此后,伴隨着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成為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發力點,AIC的職能也發生了重大轉變。2020年,經監管批准,AIC在上海開展不以債轉股為目的的股權投資試點;2024年試點範圍擴大至18個城市,AIC逐漸從化解債務風險的工具,升級為支持科技創新的「耐心資本」。
今年3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的通知》,將股權投資試點範圍擴展至18個試點城市所在省份,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發起設立AIC,既為國有大行補位鋪路,也為股份制銀行打開了入場通道,成為行業擴容的關鍵節點。
政策東風下,股份行加速入局。7月3日,招商銀行公告稱已獲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覆,獲准籌建招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籌建完成后將按程序申請開業;此前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已率先拿到籌建批文,分別推進興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暫定名)、信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暫定名)的設立工作。
對此,薛洪言分析,股份制銀行憑藉機制靈活優勢聚焦科技民企與區域產業集羣,有望推動市場從單極主導轉向分層競爭格局,實現實體經濟全生命周期覆蓋。「股份制銀行佈局AIC的優勢在於區域產業鏈深度耦合、高淨值客户資金轉化能力及市場化激勵機制,這類機構能夠快速響應科創企業‘小快靈’的融資需求,有效填補中小科技企業股權融資的斷層。」
在業內看來,AIC牌照的加速擴容背后,是政策引導金融資源向新質生產力傾斜與推動銀行盈利結構轉型的雙重考量。薛洪言指出,當前行業呈現業務模式多元化、盈利貢獻提升、科技屬性強化等特徵,未來試點需聚焦暢通非上市股權退出渠道與完善財税激勵政策。
注入更多金融動能
長期以來,科創企業高風險、輕資產的固有屬性,使其難以通過傳統信貸模式獲得充足融資,這一融資痛點正隨着AIC的加速擴容得到有效緩解。
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曉曙分析指出,通過金融AIC與商業銀行合作的模式,能更好增進創投風投與銀行間的信任與信心,進一步打通投貸聯動業務的風險分擔不匹配、利益分配不均衡等堵點難點,促進更多信貸資金的流入。同時,金融AIC股權投資的定位本身是「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這將對服務科創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發展形成有益補充。
在政策激勵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銀行系AIC的服務能力持續凸顯。最新數據顯示,國有五大行AIC已在科創投資領域形成規模效應:今年4月披露的數據顯示,工銀投資市場化債轉股及股權投資累計落地近4000億元,私募基金管理規模超2000億元,試點城市基金簽約規模超1500億元;農業銀行一季報披露,已在杭州、廣州等城市設立7只AIC股權投資試點基金,構建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鏈條;2024年末,中銀投資已與18個試點城市達成基金合作意向,完成北京、蘇州等8只基金設立,儲備商業航天、人工智能等領域優質科創項目超100個;今年4月,建信投資披露,已在北京、天津、蘇州、杭州、合肥等地完成7只基金設立備案;交銀投資表內外資產規模突破千億元,開發了針對早期科創企業的「新苗計劃」,通過利用母行與業內機構等各方資源匯聚,進行優質股權項目儲備。
通過AIC的賦能不僅為科創企業送來發展「及時雨」,更推動商業銀行加速從傳統信貸中介向綜合資本服務商轉型,在優化金融供給結構的同時,為新質生產力培育注入持久動能。
從行業發展深層邏輯看,AIC擴張正在重塑金融生態。薛洪言表示,長期來看,銀行AIC擴張有助於彌補科創企業早期融資短板,通過債轉股降低企業槓桿率優化金融風險結構,併爲銀行開闢非息收入新增長點,推動從信貸中介向資本中介轉型。
劉曉曙進一步強調,AIC股權投資擴大試點對支持科技創新取得新成效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無論是在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金融市場的補充、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及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還是商業銀行的自身發展等方面,都能產生積極效應。這種多維度價值的疊加,使得AIC成為當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與銀行自身轉型的關鍵連接點。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實習記者 周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