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先行者」變「掉隊者」!比特幣衝高之際,加密「老兵」灰度低調IPO

2025-07-17 17:25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在比特幣價格突破12.3萬美元新高之時,加密資產管理公司灰度(Grayscale)在7月15日宣佈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註冊聲明,但並未提供具體時間表。

  近期,加密貨幣行業迎來新一輪上市熱潮。加密貨幣交易所Gemini和Bullish相繼遞交IPO申請。運營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初創公司Figure負責人也在近日透露,公司計劃在今年秋季上市,希望融資5億美元—10億美元。

  「現在美國政策對數字資產的態度松動,勞工部對退休賬户配置數字資產的態度發生變化,國會正推進多項數字資產相關立法,市場整體氛圍明顯偏向開放。」香港註冊數字資產分析師學會董事、香港Uweb商學院校長於佳寧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這種環境為企業融資和業務擴展創造了新的預期,較之前幾年監管不確定性更高的階段,IPO審覈與市場接受度顯然具備更高可行性。

  昔日風光不再

  作為曾經的比特幣巨鯨,灰度成立於2013年,隸屬於DCG集團,是加密投資領域最具代表性的資產管理機構,目前管理着約500億美元的資產,其旗艦產品GBTC(比特幣信託基金)曾一度是機構投資者接觸加密資產的唯一主流工具。

  CoinGlass數據顯示,GBTC目前管理213.85億美元的資產,憑藉1.5%的管理費率,該基金每年約可獲得3億美元的收入。

  回看GBTC的發展史,在2020年前后,GBTC因為持續的高溢價,成為眾多對衝基金套利的重要工具。當時,GBTC持倉最多的機構分別為借貸公司BlockFi、加密對衝基金三箭資本以及方舟資本(AKR)。

  但自2021年2月底開始,GBTC開始呈負溢價狀態。隨后,2022年FTX交易所的崩潰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加密市場流動性危機爆發,BlockFi、三箭資本紛紛破產,灰度的GBTC也未能倖免。

  受連環爆雷的牽連,灰度的GBTC一度折價超過40%,母公司DCG旗下的另一交易平臺Genesis也宣佈破產重組。在此背景下,灰度開始將希望寄託於將GBTC轉化為ETF,其與監管之間的拉鋸戰也由此展開。

  2021年10月,灰度向美國SEC提交了將其GBTC轉換為比特幣現貨ETF的申請。此后,這一申請多次被SEC推迟,並在2022年6月審覈最后期限,拒絕了該申請。灰度也並未放棄,在同年10月向SEC提出了訴訟。2023年8月,灰度贏得了訴訟。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準灰度的請求,要求SEC必須審查其ETF請求。

  這場勝利不僅為灰度打開了ETF之路,也推動了美國首批現貨比特幣ETF的誕生,2024年初,與其他比特幣現貨ETF一起,灰度的GBTC正式轉化為ETF。

  不過,屬於灰度的戰爭纔剛剛開始。目前,貝萊德集團的iShares比特幣信託ETF(IBIT)憑藉0.25%的低費率,其資產規模已達到859.84億美元,約是GBTC的三倍。富達的FBTC也以超過20萬枚比特幣的資產管理規模超越了GBTC。

  對此,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周迪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GBTC最初作為機構投資者進入加密資產的主流工具,具有先發優勢,但在ETF市場化運作后,貝萊德等大型金融機構憑藉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較低的費率以及廣泛的銷售渠道,迅速吸引了大量資金,導致GBTC的市場份額被擠壓。此外,GBTC本身存在一些侷限性,相比之下,新的ETF產品在運作機制上可能更具優勢。

  當地時間7月1日,美國SEC批准了灰度旗下多資產加密ETF——數字大盤基金(GDLC)的上市申請。然而,時間只過了一天,該ETF便被SEC緊急叫停,並將其置於進一步審查中。根據官方介紹,灰度的GDLC ETF覆蓋比特幣、以太坊、Solana、XRP和Cardano五種主流代幣,管理規模超7.75億美元。若成功上市,這將是首隻多資產加密ETF。

  在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灰度選擇了IPO。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灰度在加密貨幣ETF競爭加劇、自身市場地位受挑戰的背景下選擇上市,核心動機在於突破發展瓶頸。一方面,高費率產品導致資金持續流出,亟須通過上市引入外部資本以支持產品創新與技術升級;另一方面,傳統金融巨頭憑藉低費率、多元化產品搶佔市場,灰度需通過上市強化品牌背書,吸引主流機構投資者,減少對單一產品的依賴。

  「上市也需披露更多財務信息,可能暴露高費率模式的脆弱性,若無法快速調整策略,仍可能被市場淘汰。」王鵬如是説。

  行業政策受阻

  近期,加密貨幣企業不斷向傳統IPO發起進攻。政策的利好被認為是加密企業集體IPO的重要推動因素,本周美國監管將審議三項關鍵法案(《天才法案》《數字資產市場清晰度法案》《反央行數字貨幣監控國家法案》),旨在就穩定幣、交易所註冊、資產定義等核心問題達成立法突破。

  但幣圈的風向總是變得很快。連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支持的三項加密法案在程序性投票環節中多次受阻,比特幣價格也應聲下跌。

  對此,於佳寧認為,這些法案有望明確市場規則、劃定監管邊界並提供法律依據。在比較明確的框架下,投資者和機構可以減少因規則不確定帶來的擔憂,更加放心地參與交易、投資與創新。相較於以往依賴單一監管機關逐案裁量的方式,如果這些法案能夠通過,可以使行業整體預期由等待監管轉為適應規範,市場可能在短期內出現正面反應,價格有望繼續穩定上行。

  「短期內,審議結果的公佈往往會帶動情緒波動。若市場預期美國監管從阻礙走向支持,資金會更積極流入公開交易產品和合規平臺,現貨ETF、機構持倉以及跨境結算需求都可能出現階段性放大。相反,如果法案在關鍵條款上延宕或收緊,也可能帶來短暫觀望情緒。無論結果如何,投資者和企業都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法案細節,評估未來在美國市場的佈局。」於佳寧表示。

  在於佳寧看來,合規標準的建立,意味着大型資金和國際機構將更有信心佈局數字資產,行業將從區域化競爭走向全球化博弈。未來的市場更可能呈現出以合規平臺為核心、以多樣化產品為支撐的格局,數字資產將從投機工具逐漸演化為全球資本配置的組成部分。

  周迪也認為,美國三大加密法案的審議結果對加密貨幣市場影響重大。如果法案順利通過並落地,將為加密貨幣市場提供更清晰的監管框架和制度保障,降低市場的不確定性,吸引更多傳統資金進入加密市場。但如果法案未能通過或審議結果不理想,可能會導致市場恐慌,引發加密貨幣價格下跌。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責任編輯:朱赫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