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特朗普關税對通脹影響不容小覷 7月可能開始見真章

2025-07-18 02:31

  市場原本預期一波新的關税政策出臺后美國物價將全面上漲,而事實並非如此,似乎就像關税支持者所言,這些徵稅舉措並未對通脹造成影響。

  但真實情況可能要複雜得多。

  本周公佈的政府數據顯示,家俱、體育用品、家電等常見進口商品的價格在6月出現多年來最大漲幅。而汽車和部分服務類別的價格下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這些漲勢,使整體通脹率保持平穩。

  其他因素也抑制了更大幅度的價格上漲:一些企業在關税生效前搶先進口產品令關税影響得以更晚顯現。另外,許多公司不願將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而是選擇自行承擔。外國供應商也通過降價以維持對美出口,從而緩解了衝擊。

  隨着庫存耗盡,以及特朗普更嚴厲關税的臨近,企業面臨着進一步的漲價壓力。預測人士仍然預計,未來幾個月關税將推動通脹走高。

  「各家公司仍在消化此前集中採購的庫存,我們預計關税帶來的通脹衝擊效應將在夏季繼續累積。,」安永—博智隆的高級經濟學家Lydia Boussour表示。「我認為他們會越來越不願意繼續犧牲利潤。」

  但企業在面對對通脹已高度敏感的消費者時,究竟還能將價格推高到什麼程度?這個問題至今沒有答案,關税相關漲價的範圍和持續性也尚未明朗。而最新零售銷售數據顯示消費支出全面增長,暫時緩解了這方面擔憂。

  部分企業已暗示將繼續加價。工業用品供應商Fastenal公司本周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已嘗試通過供應鏈多元化和庫存積累來應對更高的成本,該公司近幾個月內三次漲價,且可能還會再次上調價格。

  「2025年下半年,我們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調價,具體幅度可能翻倍,取決於延迟徵收的關税最終落地情況,以及我們採取措施的節奏和力度,」臨時首席財務官Sheryl Lisowski在電話會議中表示。

新關税

  過去一周特朗普重申其激進的貿易立場,計劃從下月開始對來自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及其他國家的商品徵收新關税。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表示,按目前公佈的關税措施計算,若全部成本被轉嫁,將使美聯儲首選的通脹指標上升約0.4個百分點。但更可能的情況是,企業會吸收部分成本,從而降低影響。

  特朗普的關税政策反覆變動也為企業提供了額外的進貨窗口。美國最繁忙的貿易樞紐洛杉磯港6月集裝箱吞吐量反彈至創紀錄水平。

  Santander US Capital Markets首席經濟學家Stephen Stanley本周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由於關税變動頻繁,許多企業選擇暫緩調價,以避免多次提價引發客户反感。包括Albertsons和Kroger在內的零售商表示,消費者對價格變化非常敏感;而Dollar General公司預計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纔會小幅漲價。

  加拿大皇家銀行經濟學家Michael Reid和Carrie Freestone周二在報告中指出,商品價格上漲「很可能將在未來幾個月壓制消費者需求,我們預計商品支出將因此有所回落」。

  外國供應商也通過降價吸收了部分關税衝擊。根據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數據,歐元區的工廠產品售價在上月出現下滑,美國以外大部分地區的價格保持低迷。

  日本出口價格已連續三個月下降,該國汽車製造商6月對美出口價格創下2016年以來最大降幅。

  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因素還能在多大程度上繼續抑制美國通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