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7 19:50
面臨人才、風控與資金錯配挑戰。
第9家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正式落子。
7月16日晚間,郵儲銀行(601658.SH)公告,擬出資100億元設立全資一級子公司「中郵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暫定名,下稱「中郵投資」)。這意味着繼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之后,最后一家國有大行即將擁有自己的AIC。若監管批覆順利,全國AIC將擴容至9家,註冊資本總額近1500億元。
AIC試點擴容半年來,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3家股份行AIC相繼獲批籌建,加上郵儲銀行,銀行系資金跑步入場。但記者採訪發現,從主要從事債轉股到真正實現股權投資,AIC仍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傳統風控體系下,不良率容忍度低,槓桿受限,退出渠道收窄,投早投小難以落地;二是債性資金與股權資金在期限、收益、合規要求上存在錯配,缺乏系統性資產負債匹配方案;三是銀行薪酬體系難以吸引資深股權投資人才,人才短缺問題突出。
AIC擴容提速
AIC是指經管理機構批准,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主要從事銀行債權轉股權及配套支持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AIC發展始於2016年,當年10月,國務院啟動市場化債轉股,允許銀行設立專門機構開展相關業務。2017年,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大國有銀行相繼成立各自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成為首批持牌機構。
但其后幾年間,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牌照一直未有新增,作為六大行之一的郵儲銀行也一直沒有自己的AIC,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更是無緣籌建。直至今年3月5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的通知》,明確支持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
政策松綁后,股份行先行獲得入場券。5月7日,興業銀行獲批籌建「興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成為首家獲准設立AIC的股份行,註冊資本為100億元。中信銀行緊隨其后,於6月3日披露獲准籌建「信銀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註冊資本為100億元。招商銀行為第三家獲批籌建AIC的股份行,「招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50億元。郵儲銀行則成為本輪擴容中,將拿到AIC牌照的最后一家國有大行。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擴容標誌着AIC牌照發放進入加速期,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邁出關鍵步伐,AIC功能已從最初的債轉股工具向綜合化投資平臺轉變。Wind數據顯示,五大行AIC 2024年合計淨利潤183.54億元,雖僅佔母行利潤的2%,但中銀資產、工銀資產等子公司利潤增速(最高達35.74%)顯著超越母行。2018~2024年間,五大行AIC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高達57.93%。
在銀行淨息差持續收窄背景下,AIC正成為撬動綜合收益的新支點。「AIC基金具備規模大、期限長的特性,是股權投資市場的‘長錢’。」某大型商業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項目來源除母行推薦外,我們正通過跨區域合作主動拓展項目資源。」銀行系機構依託母行龐大的客户網絡,能夠快速觸達企業並提供「股權投資+信貸支持+結算服務」的全鏈條解決方案。
對於被投企業而言,銀行系資本注入具有顯著的信用增級效應。「獲得銀行系投資相當於獲得市場認可的品牌背書。」多位科技企業負責人在採訪中表示。某地方金融監管局人士進一步指出:「銀行系資金風控嚴格,其投資行為本身具有風向標意義,有助於企業后續融資。」這種協同效應正在形成良性循環,特別是對於需要長期資金支持的科技企業。
當前AIC業務主要受《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約束,但業內預期其業務範圍將進一步拓寬。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擴大試點將促進銀行內部投貸聯動發展,更高效地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股債結合融資服務,助力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直投待破局
在AIC試點不斷擴容的背景下,銀行系資金正式進入直投賽道已無障礙。然而,試點推開並不等於業務跑通。記者發現,AIC股權投資要形成可持續商業模式,仍存在一定難點堵點。
首先,傳統商業銀行對不良率的容忍度通常在1.5%以內,即使普惠貸款放寬至3%左右,仍顯著低於股權投資行業的可接受波動區間。一位股份行投資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股權投資天然伴隨高失敗率,如果沒有符合行業規律的盡職免責和約束激勵機制,一線團隊很難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上真正落地。」
目前,國有大行AIC的資本槓桿普遍不高,可投「盤子」受限,疊加IPO退出通道收窄,容錯空間進一步壓縮。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監管與母行層面應儘快明確「風險可計量、損失可撥備、責任可追溯」的盡職免責細則,降低一線人員對風險資本的顧慮。
其次,銀保資金以「債性」為主,期限、收益、合規要求均與股權資金存在錯配。上述人士對記者指出:「偏債資金如何支持高風險股權項目,需要系統性的資產負債匹配方案,而非簡單放開額度。」在現行監管框架下,AIC表內外槓桿仍受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約束,難以像市場化母基金一樣通過結構化設計放大規模。
此外,股權投資對行業研究、估值定價、投后賦能要求更高,而銀行傳統信貸評審體系與股權投資邏輯差異較大。採訪過程中,多家科技企業、創投機構及AIC人士均對記者提到「人手緊缺」:一方面,試點基金批量落地,項目經理缺口明顯;另一方面,銀行薪酬體系與市場化機構存在差距,難以吸引資深股權投資人才。某產投機構人士稱:「不以債轉股為目的的直投業務對投研、法務、退出全流程提出新要求,AIC現有人才儲備能否匹配業務模式仍需觀察。」
三方面補齊短板
針對上述問題,業內普遍認為,還需從組織架構、人才激勵機制和外部協同三方面補齊短板。
中國銀行研究院建議,銀行應給予AIC更大自主權,建立扁平化決策流程和市場化運作機制,避免傳統科層體系拖慢投資節奏。績效考覈也需隨市場變化動態調整,並強化投后管理,定期評估項目進展,及時調整策略。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為,股權投資需要既懂行業又懂資本的複合型人才,而銀行現有薪酬體系難以吸引這類人員。建議引入市場化薪酬和長周期考覈,設立與業績掛鉤的收益分享制度,同時圍繞重點產業鏈配置研究團隊,建立科技企業估值標準。
投資人士提出,母行可在資本補充、客户引薦、投貸聯動等方面提供支持,幫助AIC降低獲客和風控成本。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建議,AIC可與科創園區、高校、外部專家合作,彌補對技術前景判斷的不足,並通過引入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擴大資金來源。
「下一步,應開拓思路,積極支持經營管理規範、創新活力強、科技企業客户多的中小銀行通過設立投資子公司來開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業務,更好地為科技企業提供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同時,建議修改完善金融法律和監管制度。例如,修改相關規定,合理確定商業銀行股權投資的風險權重,減少股權投資的資本佔用。」董希淼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