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李向良履新大唐集團總經理:高負債與轉型壓力下的電力央企如何再次突圍

2025-07-17 22:22

(來源:企業思想家)

日前,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受中央組織部領導委託,中央組織部有關干部局負責同志宣佈了黨中央關於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李向良同志任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免去其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職務。

公開信息顯示,李向良,19685月生,漢族,出生于山東梁山,籍貫山東省濟寧市,工學學士,工程碩士,中共黨員,19908月參加工作,高級工程師。李向良長期在中國華能工作,2021年起任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三個月前剛剛就任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

當前,雖然大唐集團曾創造資產負債率「八連降」的佳績,從歷史高點下降超9個百分點,2017年成為負債率低於80%的兩家發電集團之一,但旗下上市公司負債率仍高企,華銀電力84.97%桂冠電力62.18%,均遠超健康水平。

大唐集團旗下五家上市公司構成其核心資產版圖,近年財報卻勾勒出一幅持續「失血」的圖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上市營收淨利潤雙降。如大唐電信2024年度營收同比下降8.0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同比下降28.65%;大唐高鴻2024年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5.31%,淨利潤虧損擴大47.21%。如此大幅度的變動,引發市場關注。

其次,個別子企業長期虧損。例如,作為集團內虧損最嚴重的子公司,華銀電力10年間僅2015年實現盈利,其余9年均虧損。其短期借款達43億元,同比翻倍,財務風險高企。

再次,盈利能力的系統性塌陷。四家公司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全部低於15%的理想值。大唐新能源毛利率高達40%卻被管理費用(增長2296萬)和財務費用(16.3億)吞噬利潤,淨利率驟降至8.8%

轉型陣痛在數字中顯露無遺。淘汰落后產能的行動從未停止——甘肅連城發電破產、保定華源熱電清算。但火電依賴症未解,新能源羽翼未豐,青黃不接的能源結構讓業績復甦遙不可及。

集團向新能源轉型面臨發展瓶頸。

火電依賴是沉重遺產。托克托電廠——這座世界在役最大火電廠是大唐的驕傲,也是轉型的負累。當集團仍將半數身家押注火電時,煤價高企與電力過剩的雙重擠壓下,火電板塊已成業績「出血點」。

新能源業務存在追趕困局。集團儘管建成我國首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塞罕壩風電場,但仍坦承「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2024年,新增裝機破2000萬千瓦的成績背后,是與其他央企在新能源賽道差距拉大的隱憂。

戰略轉型有財務方面的制約。風電光伏項目建設、電網配套改造、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每一步都需要資金的支持。但當現金流緊繃時,兩難抉擇就成了制約發展的常態

面對資產負債表的「三座大山」,李向良在華能積累的經驗可能成為破局關鍵。大唐集團曾通過資本運作增加所有者權益、將負債轉化為權益、剝離低效資產三大路徑實現負債率八連降。如今這些工具仍具價值,但需要更精準的操作。

2010年,大唐揹負着「三座大山」(高負債率、煤化工和西南小水電)。15年后,擺在李向良面前的名為「債務壓力」「轉型瓶頸」「業績困局」這新的「三座大山」同樣需要跨越。

李向良身后是華能北方公司董事長任上積累的新能源經驗,面前是大唐山東公司89.94%負債率的警示牌。在「雙碳」目標倒計時的滴答聲中,這位電力老兵的每一次決策,都關係着9.3億平方米供熱區域的温暖,更決定着10萬大唐員工能否在能源革命浪潮中平穩靠岸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