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7 18:32
隨着監管持續加碼,銀行也同步收緊中介合作,部分機構已全面叫停相關業務。
近日,深圳10余家銀行密集發佈聲明,集體澄清與不法貸款中介無任何合作,並罕見點名貸款中介「鑫心惠鄰」。記者調查發現,該中介目前還在營業中,此前曾以「降息優化」「攜手XX銀行」等話術攬客,甚至宣稱可將貸款年化利率從4.5%降至2.5%,但實際存在誇大宣傳的嫌疑。
此次銀行集中發聲,正值監管部門重拳打擊金融「黑灰產」之際。今年以來,公安部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開展專項行動,重點整治非法貸款中介、惡意逃廢債等亂象。業內人士透露,助貸行業長期存在假冒合作、誇大營銷、偽造資質等亂象,部分中介甚至通過虛高房產評估價套取「超貸」,或協助客户包裝虛假經營資質騙取低息經營貸。隨着監管持續加碼,銀行也同步收緊中介合作,部分機構已全面叫停相關業務。
多家銀行罕見點名貸款中介
近日,中國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約15家銀行深圳分行密集發佈聲明,稱未與不法中介合作。
記者梳理發現,這些銀行的聲明內容主要聚焦於澄清與中介機構的關係,並警示消費者警惕假冒銀行合作方的中介機構,強調辦理貸款業務應通過銀行官方渠道。
其中,多家銀行罕見「點名」稱,與鑫心惠鄰(深圳)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下稱「鑫心惠鄰」)無合作關係。該涉事機構在相關門店、附近小區電梯廣告位打出「降息優化」「攜手XX 銀行」等宣傳廣告,並聲稱多家銀行為其戰略合作伙伴,擾亂金融秩序。
多名銀行業內人士透露,此次銀行集中發聲與當前打擊金融「黑灰產」的監管態勢密切相關。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着力打擊金融「黑灰產」。3月,公安部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開展金融「黑灰產」違法犯罪集羣打擊專項工作,重點打擊貸款、保險和信用卡領域的四類行為,包括非法存貸款中介服務、惡意逃廢金融債務、非法代理退保理賠以及不正當反催收等。近期,廣州、寧夏等多地金融監管部門開展組織防範和打擊金融「黑灰產」相關工作。
深圳市金融監管局相關人士也對第一財經表示:「非法貸款中介治理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助貸領域從嚴管控已經是大勢所趨。」華南一名熟悉助貸機構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由於助貸機構普遍存在分佈零散、人員流動頻繁等特徵,長期以來各類違規操作屢禁不止。雖然銀行系統持續發佈風險提示,但以往多停留在一般性警示層面。如今隨着監管部門對非法中介的打擊力度持續加碼,警示方式也在不斷創新,此次多家銀行集體點名特定中介機構,正是監管升級的重要體現。
隨着監管力度不斷加大,銀行業也在同步強化對中介機構的管理。部分銀行已開始全面中斷與貸款中介的合作,並加強對現有合作方的審查。
華南一家城商行網點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對合作方中介正在加強管理。如發現有中介在合作期間誘導或聯合借款人騙取銀行貸款,則將納入黑名單。
一名股份行網點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已全面中斷與貸款中介的合作,銀行內部也在嚴查員工與助貸機構的不當往來,防範內外勾結風險。
鑫心惠鄰自稱可提供轉貸降息等服務
鑫心惠鄰之所以引發深圳銀行業集體發聲,與其業務宣傳中的諸多爭議做法密切相關。
公開資料顯示,這家成立於2024年11月的公司,雖然運營時間不足半年,卻已在深圳開設十余家門店,經營範圍包括融資諮詢服務、信息諮詢服務、財務諮詢、社會經濟諮詢服務等。
鑫心惠鄰在其官方公眾號及社區投放的廣告中,以「社區降息點」自居,重點推廣「存量貸款降息」服務。
該公司在宣傳中提及,可為客户辦理年化利率從4.5%降至2.5%的貸款置換業務,並列出預計降息收益:「一年降低2%,三年累計降低6%」。
但記者以借款人身份致電諮詢時,該公司客服人員透露,其宣傳的「年化2.5%」低息貸款實際上是需要企業資質的抵押經營貸,同時要收取貸款金額0.2%~0.8%的中介服務費。當被問及與到銀行直接辦理的區別時,客服人員含糊其辭地表示「我們更瞭解銀行產品」,並堅持要求到線下門店獲取詳細信息。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媒體稱,鑫心惠鄰在今年年初發布開工消息時曾提及,該公司攜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北京銀行等銀行,為社區鄰居提供降息提額服務。
這與近期銀行聲明中否認合作的説法明顯矛盾。面對質疑,該公司7月16日公告稱,因為不嚴謹佔用了公共資源張貼銀行標籤,已經做了全面整改,沒有和任何金融機構有合作。
一名資深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在小區電梯投放廣告、假冒銀行合作方進行營銷背書,這實際上是助貸行業常見的獲客手段。「這類機構通常會在宣傳物料中刻意使用銀行標識等元素,通過視覺暗示讓消費者產生與銀行存在合作關係的聯想。」該人士特別指出,「相較行業普遍做法,鑫心惠鄰的營銷手法顯得更為激進和大膽。」
助貸機構新亂象顯現
近期監管部門持續強化對助貸領域的監督檢查,與該行業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密切相關。第一財經近期調研華南地區多家助貸機構后,也發現目前多類亂象新趨勢正在顯現。
第一類是貸款中介利用「假冒」「誇大」等違規營銷行為,吸引或誘導消費者通過其辦理貸款,並藉此收取高額費用。
與過去隱蔽的「私聊誇大」不同,如今部分助貸機構公然在社交媒體、社區電梯等公共場所投放廣告,以「銀行合作方」「快速通道」等話術誘導消費者,向客户承諾可獲得更低利率或快速審批。
針對此類違規行為,包括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近期紛紛發佈聲明,明確表示從未與任何第三方貸款中介建立合作關係。被多家銀行點名的鑫心惠鄰,正是涉嫌通過偽造銀行合作資質等方式進行不當營銷的典型案例。
助貸市場存在的第二類新興亂象是「高評高貸」操作。在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抵押貸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部分助貸機構通過人為抬高房產評估價的方式,幫助客户套取超額銀行貸款的現象明顯增多。
記者調查發現,這類操作已形成完整產業鏈。「我們可以把市價300萬元的房產評估到450萬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介向記者透露操作細節,「按照15%的首付比例計算,客户只需支付67萬元首付,就能獲得383萬元銀行貸款。」通過這種方式,購房者不僅能覆蓋全部房款,還可額外套取83萬元資金,實現「零首付購房」的同時獲取超額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