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銷量下滑特斯拉打出「王炸」,Model Y L能否挽回頹勢?

2025-07-17 18:43

轉自:貝殼財經

特斯拉7月16日晚通過官方微博宣佈「Model Y L,金秋見!」 預告了六座版 Model Y的到來。

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在特斯拉銷量持續下滑的背景下,這款新車被寄予厚望。目前該款新車大量信息沒有發佈,六座純電SUV在中國市場上並不少,MPV更是以更舒適的乘坐體驗被用户接受,Model Y L能否滿足用户預期,產品最終表現如何,仍需觀察。

銷量持續下滑,特斯拉急需破局點

特斯拉在全球市場的表現近年面臨諸多挑戰。2024年,特斯拉全球銷量出現十年來首次下滑,交付量為178.9萬輛,相較於2023年的180.86萬輛下降 1.1%。進入2025年,頹勢仍在延續。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交付量為38.41萬輛,較2024年同期下降約13.5%;上半年累計交付72.08萬輛,同比減少約13.3%。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特斯拉處境同樣不容樂觀。中國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5 年1-6月,特斯拉中國批發銷量(含出口)為36.45萬輛,同比下滑14.6%;中國市場零售銷量為26.34萬輛,同比下滑5.4%。

銷量下滑的原因或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汽車分析師凌然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分析了三個角度。首先,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如比亞迪、小米、小鵬、蔚來等迅速崛起,在電池技術、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等方面進步顯著,且價格更具優勢,極大分流了特斯拉的市場份額。例如,小米SU7、極氪007等20萬-30萬元級轎車蠶食Model 3的市場空間;小鵬G6、理想L6及剛上市的小米YU7,也讓Model Y的改款效應逐漸消退。

其次,特斯拉現有平臺已顯疲態,新品投放節奏滯后。主力車型Model 3自2016年推出后,直到2023年才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大改款,間隔7年;Model Y自2019年推出后,到今年1月才大改款,間隔6年。面對中國品牌平均2-3年的產品周期,特斯拉的更新速度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

此外,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的一些政治立場和行為對品牌形象造成影響,導致部分消費者對其個人及特斯拉品牌產生反感,進而影響產品銷售。

Model Y L意在填補特斯拉六座純電SUV空白

在此背景下,特斯拉推出六座版 Model Y(Model Y L)被視為應對銷量下滑的重要舉措。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 397 批)車輛新產品公示清單,Model Y L是一款六座豪華純電 SUV,軸距超過3米,車長約5米。動力上,新車搭載型號為3D3/3D7的雙電機系統,功率分別為142kW及198kW,最高車速達201km/h。

從產品定位看,Model Y L介於Model Y和Model X之間,預計售價在40萬元左右,旨在填補特斯拉在六座中型純電SUV細分市場的空白,滿足家庭用户和多人出行需求。業內人士認為,憑藉超大空間和更高級的內飾,Model Y L有望吸引對空間有更高要求的消費者。

特斯拉方面對Model Y L充滿信心。有接近特斯拉的相關人士表示:「Model Y L 是針對市場需求精心打造的產品,融合了特斯拉在電動技術、智能駕駛等方面的優勢,同時大幅提升了空間和舒適性。」

不過,凌然提到,六座純電SUV在中國市場上並不少,MPV更是以更舒適的乘坐體驗被用户接受,Model Y L能否滿足用户預期,仍需觀察。長期來看,特斯拉需要解決的不僅是產品更新問題,還包括品牌形象重塑、市場競爭策略調整等。

挽救頹勢需多維度變革

目前,特斯拉Model Y L的具體售價、續航里程等詳細信息尚未公佈,是全球車型還是中國特供也尚無明確信息,市場表現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相比於專家對品牌的關注,消費者更關注產品的性價比、質量和服務。計劃買車的北京指標用户李先生説:「若Model Y L價格合理,空間和配置滿足需求,會考慮購買。但目前市場上新能源汽車品牌和車型多,會綜合比較后再決定。」同樣持標待購的王女士則稱,「希望新款車型在質量和安全方面有更好表現。」

對於特斯拉推出Model Y L,汽車分析師張翔認為,Model Y L 的推出是積極信號,表明特斯拉在努力適應市場變化,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特斯拉需要不斷推出新產品保持市場熱度和競爭力,但要徹底扭轉銷量下滑局面,還需在多個方面變革。

張翔指出,首先要加快新產品研發和推出速度,縮短產品周期以應對競爭對手。其次,在智能駕駛技術上,特斯拉一直領先,但國內車企在快速追趕,特斯拉需進一步優化系統,提高穩定性和安全性,降低使用成本。此外,還要改善品牌形象,提升消費者認同感和忠誠度。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柳寶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