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深遠海佈局、超大市場、全產業鏈!解析中國海上風電「火出圈」的祕訣!

2025-07-17 20:24

(來源:風電頭條)

7月初消息,隨着三峽江蘇大豐海上風電項目9號機組葉片緩緩轉動,我國當前離岸距離最遠的海上風電項目實現首批機組併網,最遠點離岸距離85.5千米的距離已經創下新的紀錄。

三峽集團江蘇大豐8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 來源:三峽小微

三峽集團江蘇大豐8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 來源:三峽小微

近年來,中國在海上風電領域發展迅猛,海上風電產業鏈各環節如精準咬合的齒輪,讓海上風電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又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當捲起海風的葉片在高空劃出優美弧線,當深埋海底的電纜如動脈般輸送清潔能源,從岸上製造廠機器轟鳴的熱鬧車間,再到蔚藍海面上風電場的壯闊景象,每一個環節都鐫刻着中國風電工業的宏偉藍圖……

中國海上風電憑實力領先全球

全球風能理事會近日發佈《全球海上風能報告》內容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累計海上風電裝機量達到83.2吉瓦。2024年全球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中,中國佔比達50.47%,累計裝機容量中國佔比也達到50.3%,中國毋庸置疑地躋身於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市場,也是全球海上風電的「領導者」。

2024年全球各國家和地區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佔比

2024年全球各國家和地區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佔比

中國海上風電絕對是憑實力出圈的。首先從風電資源角度看,我國海上風電資源非常優渥。

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我國近海和深遠海150米高度、離岸200公里以內且水深小於100米的海上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為27億千瓦。

中國沿海風電資源 圖片來源:世界銀行

如果這些海上風能資源的一半能被開發,以平均利用小時數3000小時測算,年發電量可達4萬億千瓦時,能滿足我國2024年全國電力消費的40%,可滿足我國沿海省份電力消費的80%。

其次,從風電企業的實力角度看,中國風電企業的表現也同樣可圈可點。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數據顯示:2024年,共有7家整機制造企業有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其中:明陽智能新增裝機185台,容量為 175.7萬千瓦,佔比為31.3%,其次為金風科技東方電氣電氣風電、中船海裝、遠景能源和運達股份

在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中,前6家整機制造企業累計裝機容量合計佔比為96.4%,電氣風電佔比最高,達到27.4%,明陽智能以26.2%的佔比排在第二位,前五家企業的佔比均超過10%。

中國海上風電產業鏈佈局全面

海上風電的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配件及材料葉片、塔筒、軸承、齒輪箱、電控系統等,中游風電主機、海底電纜及海上風電施工,下游海上風電運維等。

我國在海上風電產業鏈佈局方面成績斐然。無論是風電機組還是葉片、齒輪箱等設備在全球市場都有相當高的佔有率。

海上風電產業鏈 來源:電氣風電、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

目前,我國已形成涵蓋研發設計、裝備製造、資源開發、運維服務等環節的風電全產業鏈。《全球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我國風電機組產能佔全球市場的60%,葉片產能佔全球市場的64%,齒輪箱產能佔全球市場的80%,發電機產能佔全球市場的73%。

從產業鏈角度看,海纜領域發展前景廣闊,根據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研究內容顯示,綜合考慮離岸距離、場站容量、送出線路電壓等級、降價等因素,預計國內海纜單GW價值量有望從2024年的12.1億元(含税不含敷設)提升至2030年的15.6億元,預計2030年我國海上風電海纜市場空間有望達到312億元。

沿海各省風電產業集羣各具特色

我國海岸線較長。沿海地區不同省區有屬於自己的風電產業集羣,涵蓋海上風電產業鏈不同的環節。河北、山東、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省份已經擁有自身特色的風電產業園或者風電裝備基地。

 河 北 省 

  • 金風科技秦皇島風電裝備基地:主要負責風電整機設備及附屬裝備製造;

  • 唐山北方國際風電產業園:主要負責整機設備、葉片、發電機、塔筒、法蘭、機艙罩、軸承、齒輪箱、變流器、海纜、儲能、氫能;

  • 遠景唐山新能源智慧產業園:主要負責整機裝備製造及配套產業、綠色儲能。

 山 東 省 

  • 青島膠州上海電氣風電裝備產業園:主要業務包括整機、軸承;

  • 青島即墨風電裝備產業基地:主要業務包括整機、塔筒及海工裝備、海纜。四、浙江省海上風電產業佈局浙江省海上風電產業佈局包括:寧波象山大型海上風電智能化裝備產業基地、浙江温州蒼南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舟山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

  • 煙臺蓬萊新能源裝備產業基地:主要業務包括葉片、塔筒、海工、導管架等;

  • 煙臺海陽海上風電智能製造基地:主要業務包括整機、海水淡化、氫能、海洋牧場;

  • 煙臺蓬萊新能源裝備產業基地主要業務包括葉片、塔筒、海工、導管架等;

  • 威海乳山高端海洋裝備智能製造產業園:主要業務包括整機、綠色儲能、氫能、漂浮式海上風電研發;

  • 東營廣利臨港產業園:主要業務包括整機、塔筒及海工裝備;

 浙 江 省 

  • 舟山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主要負責整機、塔筒導管架、海風運維、綠氫、齒輪箱、主軸、變頻器;

  • 浙江寧波象山大型海上風電智能化裝備產業基地:主要負責整機、大型海上風電工程安裝運維、深遠海智能海洋牧場設計製造;

  • 浙江温州蒼南零碳產業園:主要負責海風項目設計、整機、發電機、軸承、海纜、海風運維。

 福 建 省 

  • 福州福清海洋高新產業園:主要負責風電整機設備製造

  • 福州江陰海上風電產業園:主要負責風電整機設備、葉片、塔筒製造;

  • 莆田興化灣南岸裝備製造產業園:主要負責整機設備製造

  • 漳州漳浦海上裝備產業基地、東山灣國家級深遠海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主要負責整機、葉片、漂浮式基礎、施工、試驗及檢測、產品運維服務。

      廣 東 省 

  • 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主要業務範圍包括整機、發電機、葉片、齒輪箱、軸承、塔筒及海工裝備、機艙罩、檢測認證;

  • 陽江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業務範圍包括整機、葉片、發電機、鍛鑄件、塔筒塔架級其他海工裝備、海纜、檢測認證。

 廣 西 壯 族 自 治 區 

  • 廣西欽州海上風電產業基地:主要負責風電整機設備、葉片、塔筒及海工裝備;

  • 廣西北海市海洋能源裝備零碳產業基地:主要負責海纜、風力發電機、海工平臺等裝備製造

  • 廣西防城港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主要負責風電整機設備、葉片、塔筒、發電機、齒輪箱

 海 南 省 

  • 海南洋浦海上風電產業園:主要涵蓋風機主機、葉片、塔筒、電纜、儲能電池等產品的製造環節

  • 東方臨港產業園:主要負責整機、葉片、柔性直流設備、海洋牧場智慧網箱、海水制氫。

走向深遠海的底氣

中國海上風電發展迅猛,隨着近年來海上風電裝機不斷增加,近海資源已被消耗,未來中國海上風電必須要走進深遠海。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要求加快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加強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自然資源部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海上風電項目用海管理的通知》明確提到,推進深水遠岸佈局,規定新增海上風電項目應在離岸 30 千米以外或水深大於 30 米的海域佈局。支持在已確權的海洋油氣開發區等海域建設海上風電,採用 「風電 +」 模式實現 「一海多用」。政策指引中國風電走向深遠海。

目前國內已經有廣東、江蘇、福建、山東、海南、浙江等11個省區規劃了深遠海風電裝機佈局。

海上風電技術的創新更迭也成為中國風電走向深遠海的一張底牌。

漂浮式風機技術發展、風電機組向大型化邁進、輸電技術提升以及基礎結構創新將為我國風電走向深遠海掃清障礙。從2022年至今,中國海上風電大功率機組技術研發不斷刷新紀錄。

2022 年 11 月 23 日,金風科技與三峽集團聯合研發的 GWH252-16MW 海上風電機組成功下線,這款機型刷新了當時全球單機容量的紀錄;

電氣風電海神平臺EW4.0-270機組吊裝完成 來源:四局裝備

電氣風電海神平臺EW4.0-270機組吊裝完成 來源:四局裝備

2023 年 6 月 11 日,電氣風電研發的全新一代海神平臺16+MW全海域平臺機組下線;

海鷹平臺,運達股份16MW風機 來源:運達股份

海鷹平臺,運達股份16MW風機 來源:運達股份

2023年12月27 日,運達股份研發的16-18MW海上風電機組海鷹號正式下線,2025年1月,該機組在山東東營成功吊裝;

啟航號,中車株洲所20MW 來源:中車株洲所

啟航號,中車株洲所20MW 來源:中車株洲所

2024年10月,中車株洲所的20MW風機在江蘇射陽下線,2025年1月在山東東營完成吊裝;

全球最大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

全球最大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

2024年10月12日,福建省福清市海上風電產業園,東方電氣集團研製的全球最大26MW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震撼下線。

天成號,明陽智能16.6MW 來源:明陽智能

天成號,明陽智能16.6MW 來源:明陽智能

2024年12月11日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在廣東陽江正式投運,推動了漂浮式風電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7兆瓦直驅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下線 華能清能院供圖

17兆瓦直驅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下線 華能清能院供圖

2025年7月13日,中國華能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牽頭研發的全球單機功率和風輪直徑最大的直驅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近日在福建下線,單機功率達17兆瓦。

2025年7月17日消息,龍源電力工程技術公司「海上風電海纜運行狀態監測與快速故障診斷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成果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科學技術成果鑑定,總體技術位居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海纜磁場探測技術的空白……

風電頭條統計,2022-2024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覈准容量分別為8519.2MW、11501.5MW和14623.3MW,連續三年保持增長態勢。2024年新增併網容量4.04GW數據不含港澳臺,約佔全年風電新增併網容量的5.1%。 

根據各省市區「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期間計劃新增海風裝機65-70GW,其中絕大部分為省管海域項目。按照2025年新增裝機(吊裝口徑)11GW預估,「十四五」實際新增海風裝機約43GW,但仍有20-25GW尚未有完成規劃。

從三峽江蘇大豐海上風電項目創下離岸最遠紀錄,到沿海各省形成各具特色的風電產業集羣,中國海上風電正以強勁的勢頭迅猛發展,隨着產業鏈各環節的持續發力、產業集羣效應的進一步凸顯,以及 「風電 +」 等多元模式的探索,中國海上風電必將在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實現 「雙碳」 目標的道路上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

素材來源:各省發改委、CEWA、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三峽小微等

來源:風電頭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