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金隅集團打造黃土高原上的綠色轉型樣本 從「吃渣」起步到綠色工廠崛起

2025-07-17 10:40

在陝北黃土高原腹地,一座座山峁與一條條溝壑縱橫交織的米脂縣,一座現代化水泥工廠矗立於東山樑工業園區。走進金隅集團下屬米脂冀東水泥有限公司的智能化中控室,數據大屏上跳動的數字勾勒出別樣圖景:單日處理工業固廢5000噸,碳排放強度較行業均值低40%,油井水泥合格率100%……這座國家綠色工廠、能效「領跑者」企業在複雜嚴峻的環境中逆勢而上,超額完成年度經濟指標,用創新與綠色改寫着人們對傳統水泥企業的印象。

消化固廢的「淨化器」

「剛來時,這里還是片荒地,誰能想到現在成了消化固廢的‘淨化器’?」指着廠區外連綿的山峁,米脂冀東水泥公司黨總支書記、經理盧鋒介紹,2016年投產之初,企業就定下「吃渣造水泥」的路子,用上游金泰氯鹼的電石渣替代石灰石,年處理量達90多萬噸。

在原料堆場,記者看到來自兗州煤業的氣化渣正通過傳送帶進入預處理系統。「這些過去堆成山的工業廢料,現在都是寶貝。」盧鋒隨手拿起一把黑色物料,「我們與6家化工企業建立長期合作,年處理各類固廢160多萬噸,相當於少佔300畝填埋場。」

「180公斤CO₂/噸熟料的排放強度,是靠上千次試驗磨出來的。」盧鋒説,這份堅持讓企業收穫了「綠色工廠」和能效「領跑者」稱號。更令人矚目的是,其3款產品拿下全國首批建築材料碳標籤,成為行業低碳標杆。

60天啃下「爭氣水泥」

「這批G級油井水泥要發往四川遂寧,那邊的深井等着用。」在成品倉庫,調度員正覈對發運單。誰能想到,這家企業的油井水泥技術曾是一片空白。

2018年,藉助周邊獨特的油氣田資源優勢,公司敏鋭把握市場機遇,果斷決策啟動研發油井水泥。當時連像樣的實驗室都沒有,我們就在舊倉庫里搭起試驗檯。」參與研發的工程師回憶,團隊連續60天連軸轉,終於攻克防氣竄等關鍵技術,2019年初拿到生產許可證。

如今,他們的油井水泥38℃強度達國標2倍,60℃強度超國標45%,不僅通過了美國API認證,還成為中石油、中石化、延長油田的一級供應商。「從球磨機單日400噸,到立磨技術實現4000噸產能,噸電耗降了近一半。」盧鋒自豪地説,現在我們的產品已遠銷青海、四川、吉林等地,撐起能源建設的水泥脊樑」。

3萬公里跑出降本賬

米脂冀東通過實施高頻次市場資源考察策略,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公司堅持每周開展2次市場資源考察,年行程超3萬公里,通過持續深入市場前端,精準挖掘固廢資源價值,有效優化採購結構,實現成本控制與資源利用的雙重突破。

這份奔波換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2023年大宗原材料成本降22.98%,2024年再降15.96%。粉煤灰實現零元處置,13種原料直採,光這兩項年省上千萬元。」盧鋒算了筆賬,用煤矸石等替代原煤3萬多噸,既減碳又省錢。

在客户服務中心,超級保姆式」服務成了金字招牌。為本地煤礦開發的專用產品,精準對接需求。裝車道加裝自動聯鎖裝置后,司機不用下車等,效率提了30%。經常來拉貨的司機師傅説。

黨建紅引領發展綠

「抓黨建就是抓發展。」盧鋒的話擲地有聲。在車間黨員責任區,黨員創新崗」的標識格外醒目。正是這樣的引領,讓企業黨總支和生產黨支部雙雙獲評「先進基層黨組織」。

作為京屬企業,他們還主動扛起社會責任:組織員工挖掘楊家溝紅色故事,採購陝北紅棗、小米等助農產品。「去年買了20多萬元農產品發福利,既幫老鄉增收,也讓員工感受本土文化。」盧鋒説。

站在廠區遠眺,昔日的荒山樑已是綠樹環繞。這座黃土高原上的現代化工廠,用綠色轉型實踐證明:傳統產業不是夕陽產業,只要找對路子,就能煥發新生機。正如金隅集團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所言,米脂冀東的探索,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米脂方案」。

記者:賈玎玎

企業供圖

執行主編:周宇傑

主編:陳麗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