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胡慶余堂、「杭州六小龍」領銜,315家杭州上市「預備軍」來了

2025-07-17 17:09

(來源:科技金融時報)

2025年7月版《杭州市重點擬上市企業名單》近日正式對外發布,這是杭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今年來首度更新該名單。

  此次最新版名單共計315家公司,覆蓋了生物醫藥、數字經濟、高端製造、現代服務等多個熱門賽道。

  縱覽名單,其中不僅有胡慶余堂、浙鹽股份、浙江海運、杭州聯合銀行等杭州人耳熟能詳的「老字號」,也有長龍航空、海康機器人、萬向一二三、正泰安能等行業龍頭,還不乏認養一頭牛、朱炳仁銅、母嬰babycare等一批新消費品牌。引人關注的是,「杭州六小龍」中的羣核信息、雲深處科技等新興科技公司也名列其中。

科技、醫療成為兩大熱門賽道

記者發現,名單當中科技和醫療兩大領域聚集了較多「種子選手」,表現頗為亮眼。

  比如,在科技創新領域,序號第7的杭州羣核信息技術、序號第35的杭州雲深處科技,是「杭州六小龍」;序號第74和184的海康機器人、海康智聯科技均有着海康威視的深厚背景;序號第76的乒乓智能(即跨境支付PingPong)、序號第90的趣鏈科技,都是各自領域的龍頭……

  在醫藥生物領域,序號第4的胡慶余堂醫藥控股是杭州百年老字號,序號第99的微醫在線則是國內數字健康領域的獨角獸,曾獲騰訊、國開金融、復星醫藥、友邦保險等知名機構投資。此外,核力欣健、糖吉醫療、賽基生物、奧默醫藥、微泰醫療器械、聖兆藥物科技等一批醫療杭企緊隨其后。

  近年來,資本市場的「杭州板塊」不斷放量,這得益於杭州市政府對資本市場經濟的持續高度關注。

  2018年,杭州市政府下發「鳳凰行動計劃1.0」實施意見;2021年,杭州進一步出台「鳳凰行動計劃2.0」;2023年,杭州市提出組建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杭州併購基金三大千億基金,打造「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羣,聚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杭州創新基金、杭州科創基金累計批覆基金規模達1706億元,累計投資項目1580個,投資企業2600家次,其中有98%以上的項目和90%以上的資金投向了民營企業,有力支持了創新型企業發展。

A股「杭州軍團」來到234家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A股杭州地區上市公司一共有234家。

從上市選擇的交易所分佈來看,深圳證券交易所有117家,佔比50.0%;上海證券交易所有110家,佔比47.0%;北京證券交易所有7家,佔比3.0%。

  從地域分佈看,濱江區、西湖區、上城區、拱墅區、余杭區、蕭山區的上市公司數量佔了全市總數的近八成。

  其中,聚集了眾多高新科技企業的濱江區有46家,佔比19.7%——以最小的面積和最少的人口,支撐了全市最多的上市公司數量。此外,西湖區、余杭區各有28家,佔比12.0%;蕭山區有26家,佔比11.1%;上城區有25家,佔比10.7%;拱墅區有21家,佔比9.0%。

  再從市值表現看,截至7月15日,總市值超過300億元的上市公司共有20家,分別是海康威視、同花順、杭州銀行浙商銀行榮盛石化(維權)浙能電力華東醫藥恆生電子大華股份浙商證券泰格醫藥士蘭微中策橡膠財通證券春風動力福斯特中控技術巨星科技珀萊雅杭鋼股份

  今年以來,已有中策橡膠、信凱科技永傑新材思看科技4家杭企成功登陸A股。以6月5日登陸上交所主板的中策橡膠為例,該公司開盤即高漲22.58%,市值一度接近500億元,成為杭州2025年至今最大的IPO(首次公開募股)。

「港股」吸引力正持續攀升

值得關注的是,香港資本市場正在成為杭州企業上市的熱土。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港股」中來自杭州的上市公司已有63家。

  6月30日,位於杭州錢塘區的生物醫藥企業泰德醫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而就在幾天前的6月26日,來自杭州的聖貝拉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全球家庭品質護理第一股」,根據相關報告,聖貝拉是亞洲最大的產后護理及修復集團。

  此外,還有一批杭企正積極擁抱港交所。

  6月30日,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的功率半導體公司芯邁半導體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同日,專注於家庭護理及營養產品領域的海拍客也遞表港交所。

  6月29日,醫學影像AI技術領域的佼佼者德適生物向港交所遞表。6月27日,總部位於杭州的微脈也向港交所首次呈交上市申請文件。同日,隸屬於浙江泰普森控股集團的樂欣户外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根據資料,其是全球最大的釣魚裝備製造商。

  而在此前的2月14日,「杭州六小龍」中首家啟動上市進程的羣核信息也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衝刺空間智能第一股,這是該公司第一次遞表。2021年,該公司曾打算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但是在2023年初放棄了美股上市計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