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7 18:20
近期,多家黃金行業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紛紛報喜——受金價持續高位影響,黃金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出現較為明顯增長。
其中,紫金礦業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約54%,創上市以來最佳上半年度業績;
中金黃金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26.14億元至28.75億元,同比增長50%至65%;
西部黃金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3億元到1.6億元,同比增長96.35%至141.66%。
黃金股,業績大幅預增。一方面,金價高位震盪;另一方面,避險需求成金價推手。
避險需求成金價推手
黃金投資潛力被看好
2024~2025年,全球地緣政治衝突不斷。
俄烏衝突歷經三年多仍在持續,局勢愈發複雜;
巴以衝突自2023年10月爆發后惡化,衝突外溢引發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與以色列衝突,以伊敵對行動也升級;
2024年9月黎以衝突因「尋呼機爆炸」事件升級;朝鮮半島局勢緊張,軍事對峙持續;
2024年底敍利亞反政府武裝攻入大馬士革致政權變動,以色列、土耳其等多方介入;
2025年印巴因克什米爾槍擊、水源問題衝突再現,以伊衝突爆發,以色列空襲伊朗相關目標;
此外,2025年中美關税戰也有新動態,特朗普上臺后雙方關税多次調整。種種衝突下,市場避險情緒升溫。
東吳期貨預計,貿易政策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將支撐黃金長期維持震盪上行趨勢。
7月17日,現貨黃金交投於3348.88美元/盎司附近。當日,上海金最新價為772.90元/克,較國際金價(771.24元/克),高1.66元/克。滬金最新價為776.60元/克,較國際金價(771.24元/克),高5.36元/克。
中國銀河認為,在當前宏觀與地緣政治風險下,全球黃金ETF基金及央行有望持續淨購入黃金,推升金價。歷史數據顯示,全球黃金ETF基金與央行仍有較大增持空間。
近年來,我國黃金儲備量持續攀升。數據顯示,2025年6月末,中國人民銀行黃金儲備7390萬盎司(約2298噸),環比再增7萬盎司,實現連續8個月淨增持。
2022~2024年三年間,中國官方黃金儲備由1948噸升至2262噸,累計淨增約314噸。
目前中國黃金儲備佔外匯儲備比重約 6.7%,仍低於全球平均 15% 左右的水平,央行仍有結構性增配空間。
世界黃金協會、瑞銀等機構預計 2025 年全球央行購金量仍將維持 1 000 噸左右,中國央行被視為持續淨買入的主力之一。
白銀異軍突起
漲幅反超黃金創13年新高
7月14日,倫敦銀現價格攀升,突破39美元/盎司,最高達到39.116美元/盎司,創2012年以來最高水平。
今年以來,倫敦銀現價格漲幅超31.20%,倫敦金現漲幅為27.38%,這也是時隔兩年白銀價格漲幅再次顯著超越黃金。
7月17日,上海銀最新價為9141元/千克,較國際銀價(8760元/千克),高381元/千克。滬銀最新價為9176元/千克,較國際銀價(8760元/千克),高416元/千克。
「2025年以來,白銀價格漲幅顯著超越黃金,主要原因在於供應擾動加劇、工業需求預期提振以及海外政策不確定性因素。」上海鋼聯稀貴金屬資訊部貴金屬分析師黃廷對此表示。
全球礦產銀供應缺乏彈性,價格上漲對產量提振作用難以在短期體現。阿根廷礦業商會預測2025年白銀產量將下降9.3%-14.3%,疊加美國進口關税政策加劇供應鏈擾動,一季度倫敦白銀隱含年化租賃利率一度跳升至4.5%,遠高於歷史均值。
在需求端,黃廷指出,全球能源轉型加速,白銀作為光伏導電銀漿的關鍵材料,需求持續增長。2025年7月,中央再提「反內卷」,光伏板塊異動,進一步提振工業需求預期。
白銀供需連續數年呈現短缺,雖然根據世界白銀協會預測,2025年缺口將有所縮小,但對於隱性庫存的持續消耗可能成為導致價格短期爆發的因素之一。
中資礦企加速出海
海外併購版圖再擴張
今年以來,中資礦企的海外併購地圖持續擴張,兩大巨頭佈局尤為搶眼。
今年6月,洛陽鉬業以5.81億加元(摺合人民幣30.76億元)完成了對加拿大上市公司Lumina黃金全部股權的收購,並將其核心標的厄瓜多爾凱歌豪斯金礦項目收入囊中。
基於2023年的預可研報告,該礦保有資源量13.76億噸,金平均品位0.46克/噸,內藴黃金金屬638噸;儲量6.59億噸,金平均品位0.55克/噸,內藴黃金金屬359噸。該礦預計壽命為26年。
今年4月,紫金礦業完成對在產礦山加納阿基姆金礦項目100%權益的交割,年均產金5.8噸;5月,其併購藏格礦業實現交割,首次攬入A股礦業上市公司控制權,培厚銅、鋰資源儲備,新增戰略性礦產鉀資源,實現對巨龍銅礦的絕對控股。
紫金礦業正在將境外黃金礦山資產重組,並申請將旗下紫金黃金國際分拆至香港上市。公司此前披露的預案顯示,紫金礦業擬分拆至港股上市的資產將由八座位於南美、中亞、非洲和大洋洲的大型黃金礦山組成。上述八座海外金礦的合計資源量為1799.79噸,合計儲量為696.83噸,2024年合計產量為46.22噸。截至2024年底,紫金礦業整體金礦的合計資源量為3973噸,合計儲量為1487噸,2024年合計產量為73噸。
礦企擴產提速。進入三季度,上市礦企加速推進重點項目投產。
比如,紫金礦業在黃金板塊提升多金礦採礦效率與採選能力,參股的山東海域金礦完成帶水試車;銅板塊西藏巨龍銅礦二期年底投產,卡莫阿銅礦冶煉廠9月點火。
洛陽鉬業聚焦現有礦區挖潛,通過提效、改進工藝等提升產品回收率。
招金礦業的海域金礦(世界級高品位,保有資源量超500噸)預計2025年投產,達產后年產黃金15~20噸。
兩大潛在利空隱現
金價上行仍存變數
但需要注意的是,兩大利空因素。一是美聯儲降息放緩;二是地緣局勢緩和。
隨着特朗普對各國關税的徵收與談判,市場未知性較高。但多日以來關税的搖擺讓此影響邊際弱化,並且未來在貿易談判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緩和或成為最終的走向,這或在未來成為金價的最大利空影響因素。
同時在特朗普關税政策不確定性延續的背景下,滯脹風險仍未完全解除,美聯儲在政策操作上持續展現出審慎立場。美聯儲降息路徑仍存不確定性,金融屬性擾動持續。
需要注意的是,國際金價已經在3300~3500區間震盪約3個月了。
對於下半年金屬價格,機構認為支撐因素仍存:黃金受益於全球央行增持、地緣政治風險及美聯儲可能降息;銅等基本金屬受益於新能源產業,供需偏緊。
但需警惕美聯儲政策反覆、海外項目運營風險,業內人士建議礦企提升效率、控制成本以保持競爭力。(《理財周刊-財事匯》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