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7 16:2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要:證券之星
儘管上半年銷量翻倍,北汽藍谷(600733.SH)仍難掩盈利端的持續承壓。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北汽藍谷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24.5億元到-22億元;預計扣非后淨利潤為-24.8億元到-22.3億元。這意味着,2020年至今,北汽藍谷連續5年半「失血」超300億元。
證券之星注意到,除研發以及渠道擴張的鉅額投入侵蝕利潤外,尚未釋放的規模效應也暴露出北汽藍谷在新能源汽車激戰中的深層挑戰。如今,公司正深陷「銷量狂飆與虧損不止並行」的矛盾漩渦。北汽藍谷上半年銷量同比大增139.73%,但規模效應的紅利迟迟未能釋放,利潤改善的步伐明顯滯后。儘管與華為合作的享界品牌逐步放量,公司也寄望於享界等高端車型拉動利潤,但高端車型的盈利貢獻仍需時日。
01. 研發與渠道投入拖累業績
今年Q1,北汽藍谷實現營收37.73億元,同比大增150.75%;對應歸母淨利潤虧損9.53億元,同比增長6.15%;扣非后淨利潤虧損9.61億元,同比增長6.87%。由此估算,公司Q2歸母淨利潤虧損額在12.47億元至14.97億元,扣非后淨利潤虧損額在12.69億元至15.19億元。Q2虧損規模較Q1明顯增加,盈利壓力持續凸顯。
北汽藍谷表示,為應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激烈的競爭形勢,公司持續強化產品佈局,不斷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力度,同時快速擴張銷售渠道,影響公司短期業績。
證券之星注意到,北汽藍谷持續加碼的研發投入正不斷「吞噬」公司利潤。2020年,公司研發費用為9.73億元,2024年攀升至17.6億元,較2023年的11.86億元增長了48.5%。今年Q1,北汽藍谷研發費用同比增長53.06%至4.83億元。
這些傾注在技術攻堅、產品迭代上的鉅額資金短期內難以形成有效的盈利支撐,卻在不斷消耗着企業的現金流,導致利潤空間被持續擠壓。
資料顯示,北汽藍谷由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汽集團」)控股,旗下主要有極狐、享界和BEIJING等品牌。目前,北汽藍谷明確了「雙品牌(享界+極狐)、雙模式(HI+智選)」戰略,構建覆蓋高端市場的服務體系。
2024年,極狐品牌累計運營門店數量達320家,同時已累計建設並運營138座極狐充電站。根據規劃,北汽藍谷在2025年將快速推進渠道建設及能力提升,2025年淨增80家以上門店,總門店超過400家。享界方面,至2024年末品牌的門店總數已增至567家。
談及降本,北汽藍谷總經理劉觀橋在5月召開的業績説明會上表示,公司降本是多維度的,包括材料方面、管理和營銷費用等。同時公司在保障研發總體投入基礎上要提高研發效率,公司還將提升一部分零部件的自制比例。
事實上,自2013年起,北汽藍谷曾連續七年穩坐國內純電動車產銷冠軍。2020年后,北汽藍谷產銷量急轉直下,也是在同年,公司一頭扎進虧損泥潭。2020年至今,北汽藍谷連續5年半處在「失血」狀態,歸母淨利潤合計虧損超300億元。
持續「失血」導致北汽藍谷現金流緊繃,公司今年Q1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為-2.37億元。為緩解資金壓力,北汽集團又一次選擇為北汽藍谷「輸血」。公司於4月啟動60億元定增,北汽集團及其控制的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承諾認購不超過30億元,募集資金將分別投向新能源車型開發項目、AI智能化平臺及智駕電動化系統開發項目。目前,該定增已獲上交所受理。
02. 銷量狂飆難破虧損困局
針對業績虧損,北汽藍谷在業績預告中提及,公司銷量迅速增長,產品盈利能力持續優化,但規模經濟尚未充分體現,公司仍處於虧損階段。
在新車型陸續發佈和雙品牌運營帶動下,北汽藍谷快速放量。6月產銷快報顯示,北汽藍谷上半年累計銷量67152輛,同比增長139.73%;6月單月銷量11991輛,同比增長25.25%。其中,主力品牌極狐上半年累計銷量為55503輛,同比增長211.06%。
去年8月,北汽藍谷與華為合作的享界品牌首款車型享界S9上市,進一步拓展了4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但該車型銷量不温不火,上市后多個月份的銷量始終未突破1500輛大關。
為拯救享界S9銷量,品牌推出享界S9增程版且較純電版降價超8萬元。隨着享界S9增程版於今年5月大規模交付,享界的銷量首次跨過2000輛大關。6月交付4154輛,環比提升94.7%,整體銷量中增程版佔據絕大多數份額。
北汽藍谷在近期的調研活動中表示,公司將持續深化與華為合作,年內推出多款享界新車型,以規模化產品矩陣驅動銷量增長。7月14日,鴻蒙智行推出首款旅行車享界S9T,計劃於今年秋季正式投入市場,上市后將會與騰勢Z9GT、蔚來ET5E等車型展開競爭。
劉觀橋此前表示,2024年,享界和極狐的銷量佔比為1:10,今年的目標是1:3。此外,要提升海外的銷售佔比,因為海外銷售毛利率大幅高於國內。對於目前深虧的北汽藍谷而言,能夠帶來高毛利的享界不僅肩負着助力銷量增長的重任,同時還要帶動其整體利潤的回升。不過目前看來,享界尚未帶動北汽藍谷盈利能力的實質性提升。
證券之星注意到,一組數據對比暴露出了規模經濟尚未體現的現實,北汽藍谷去年上半年銷量28011輛,虧損額為25.71億元,而今年上半年銷量翻倍后虧損仍至少有22億元。
這種銷量暴增與虧損並行的現象,是新能源車企在實現規模化之前的困境寫照。上游原材料成本難以有效降低,而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又不斷擠壓着單車利潤空間。雙重壓力下,規模擴張帶來的成本攤薄遠遠趕不上企業投入的速度。
北汽藍谷在業績預告中提及,基於新產品陸續投放帶動的銷量增長以及降本增效成果的顯現,公司下半年毛利率有望得到改善。(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陸雯燕)
責任編輯:楊紅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