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7 15:17
曲艷麗 | 文
當然,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我們相信國運、熱愛A股,但有時候也可以買點別的。
比如亞太市場。
就像人們去日本旅遊,買yojiya護手霜、買Royce生巧、買白色戀人餅乾。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當地的「特產」。
大家都知道,現在流行買ETF,亞太市場一鍵打包的ETF,比如跟蹤富時亞太低碳精選指數的亞太精選ETF(159687)。
場外也有,叫做南方富時亞太低碳精選ETF發起聯接(QDII)(A類:021189,C類:021190)。
A股這三年跌宕起伏,但是亞太精選ETF(159687)卻實現了2023、2024、2025(迄今為止)連續三年正收益,分別錄得12.56%、12.52%、10.78%(截至2025.7.15)。
1.
富時亞太低碳精選指數,打包了12個亞太經濟體的約200只左右大中型股票。
第一大重倉是臺積電,來自中國臺灣。有自媒體評:「這是我們目前唯一能間接投資臺積電的工具。」
富時亞太低碳精選指數的43%權重投向日本市場,頗有跟隨「巴菲特投資日本」之感。比較知名的股票包括豐田汽車、三菱UFJ金融集團公司、索尼、日立、基恩士(日本工廠自動化龍頭)等。基恩士Keyence挺有意思的,工業屆精密設備企業,號稱工業界的海底撈。在基恩士流行着説法:「出去自己創業當老闆不如好好在基恩士工作升職賺的多。」基恩士的營業利潤率常年保持在50%以上,還熱衷分紅,我理解為日本的高端製造小巨頭,筆者最喜歡的股票類型之一。
當然,韓國的三星電子也在前十大重倉里。
值得注意的是,富時亞太低碳精選指數的半導體含量很高,包含臺積電、三星、東京電子、聯發科等優質半導體企業。亞太地區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份量很重,幾乎佔半壁江山。對應到指數行業分佈,信息技術以26%的權重成為富時亞太低碳精選指數並列第一大行業。
該指數還有11.5%權重投向澳大利亞,比如澳洲聯邦銀行、還有澳大利亞血液及疫苗之王CSL。
該指數還覆蓋了中國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們,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美團。你別說,港股今年真的很爭氣,聚焦港股科技股的南方恆生科技指數發起(QDII)A(020988)錄得收益率18.04%,而重倉港股創新葯的恆生生物科技ETF(159615)就更驚人了,錄得收益率67.59%。(wind,截至2025.7.16)
按照筆者的選股審美標準,富時亞太低碳精選指數的這些成分股都是那種「哪怕你不在這個國家和地區生活,也都如雷貫耳」的brand,相當於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優質核心資產,值得收藏。
2.
亞太精選ETF(159687)是目前國內市場唯一一隻跟蹤「富時亞太低碳精選指數」的ETF。
自媒體@木魚ETF評價它,我覺得很精準:「美股之外的巨頭組合ETF,只有這麼一個,歐洲都沒得比!」
它有一定的成長性,包含了很多半導體龍頭、高端製造,還有一定的紅利屬性,包含了很多金融股,比如三菱UFJ金融、澳洲聯邦銀行、友邦保險、三井住友金融等。這其實是經典的「啞鈴結構」。
冷知識:日本市場長期穩居全球分紅靠前之列。
粗略計算,富時亞太低碳精選指數的股息率約有2.5%。不得不承認,筆者這一兩年越來越喜歡紅利這一套,誰能不愛分紅呢。
然后,因為它是QDII,由於場內QDII額度限制等因素,有時候如果買盤太多了,場內ETF會有一定的溢價,就像短期的潮汐,還是聯接基金更真切一些,買入價格就是基金淨值。場外的南方富時亞太低碳精選ETF發起聯接A類(021189)更適合長期持有,而對於短期持有,C類(021190)更划算一點。
場外聯接基金實際上也限額,單日單個賬户累計申購上限20萬。
3.
亞太精選ETF(159687)的全稱是「南方基金南方東英富時亞太低碳精選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QDII)」。
「南方東英」,其實是南方基金在香港的子公司。
南方東英並不簡單。2008年7月,南方東英作為中國證監會批准的首家內地公募基金海外子公司,在香港成立。它是中資基金出海的首個標杆。2012年,RQFII政策落地,南方東英推出首隻RQFII A股ETF——南方富時中國A50ETF,在香港市場上一炮打響,且上市兩年后迅速成為彼時境外最大最活躍的A股ETF,后來外資搶籌A股就買它。南方東英作為紮根於香港本土的ETF發行人,后來者居上,迅速超越諸多競爭對手,躋身香港最大的ETF管理人之一。
富時亞太低碳精選指數的推出,也體現了老道的選品力。這隻指數是攜手知名指數發行商羅素一起打造的,選股範圍是有2000+成分股的富時亞太指數,但剔除從事爭議性武器生產、菸草生產、動力煤開採和有爭議行為活動的公司,最后聚焦到200只左右,優中選優。
所以,理論上説,這個指數有着較強的ESG屬性。
富時亞太低碳精選指數還有一個特徵,就是指數權重分佈較為分散。除第一大重倉臺積電權重為7.82%,第二大重倉騰訊控股權重為4.48%,其余成分股權重均低於3%,前十大成分股權重合計29.44%。分散的好處,不言而喻。(數據來源:富時羅素;截止日期:2025.6.30)
4.
「資產配置多元化是投資的唯一免費午餐。」這是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 Markowitz)的一句名言。
我覺得,今年在全球投資者心中有一個巨大的變化,不再唯美元是信仰。
當世界不再是「唯美元論」,在弱美元局勢之下,全球資產配置也開始轉向新範式,歐元、日元、英鎊、人民幣等「非美貨幣」扮演的角色都將可能有所提升。
越來越多的人尋求全球化配置、尋求更加多元化的資產包,其實很多工具就在眼前。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資產配置越分散,越穩健。
在這種情況下,橫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南方富時亞太低碳精選ETF發起聯接(QDII)(A類:021189,C類:021190)就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市面上也有其他十幾隻投資亞太/亞洲板塊的基金,只是,大多集中在債券型和主動權益型。
事實上,看長期業績,被動型產品並沒有跑輸主動型、甚至小勝。最明顯的優勢是,被動型基金的費率比主動型基金更便宜。
如果對亞太/亞洲板塊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