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 泉州博士后工作站激活產業創新引擎

2025-07-17 15:15

(來源:中工網)

盛夏七月,閩南的風帶着濕潤的暖意,拂過古城泉州。7月15日至16日,由福建省人社廳、泉州市人社局聯合舉辦的中央省市主流媒體「走進福建博士后站點(泉州站)」主題採訪活動在泉州舉行。

從企業車間到科研院所,從政策扶持到賽場練兵,一系列創新舉措正在泉州這片熱土上開花結果。在這里,博士后不僅是象牙塔里的學者,更是深入企業科研一線,將「論文寫進產業鏈」的實踐者。

博士后工作站落地生花,打通「產學研用」閉環

企業面臨技術瓶頸需要突破,但缺乏高端科研人才?高校擁有智力資源卻脱離市場,科研成果轉化率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在快速打通「產學研用」閉環,成為泉州市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關鍵樞紐。

在福建南方路面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方路機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內,南方路機自動分揀機器人裝備正通過「光譜識別+機械臂分揀」,完成對建築垃圾中塑料、木材等輕物質的高效分離。該設備針對傳統建築固廢處理分選難、品質提升難等問題所研發,是南方路機「智能建廢分選系統」的重要成果之一。

「這種多模態視覺識別、機器深度學習算法的智能操控和靈活機械臂設計,顯著提高了建築垃圾分揀的速度和精準度,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推動了資源化利用產業升級。」南方路機公司研究院院長楊建紅表示,該裝備目前最大抓取重量達 20kg,分揀效率高達2000次/小時以上,準確率最高可達95%。目前,該設備已在浙江、廣東等地實現產業化應用。2020年,由南方路機公司牽頭承擔的「建築固廢精細化分揀及原級資源化關鍵技術產業化研究」項目,憑藉「智能建廢分選系統」等關鍵技術應用,入圍福建省科技計劃重大專項專題項目,並於2023年正式順利通過驗收。

「建築固廢精細化分揀及原級資源化關鍵技術產業化研究」項目觀摩現場。南方路機公司 供圖

「建築固廢精細化分揀及原級資源化關鍵技術產業化研究」項目觀摩現場。南方路機公司 供圖

「在‘產學研用’閉環中,企業扮演着需求定義者和成果轉化者的角色。」南方路機公司研究院綜合辦公室主任董靜萍表示,「企業基於市場洞察和客户需求提出科研課題,聯合高校博士后團隊攻關,而后通過場內中試及工地試點,推動實驗室技術向成熟產品轉化。」自2006年建站以來,南方路機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計承擔科研項目7項,其中,國際合作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4項,4項省級重點產業化項目實現直接經濟效益超8000萬元。

在安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正在打破校園與職場的壁壘,幫助博士后「絲滑入職」。

「我們遴選集團內部深耕產業的技術專家擔任博士后的‘企業導師’,同時聯合清華大學等頂尖高校導師擔任博士后的‘學術導師’,確保研究方向既前沿又落地。」安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長楊建祥説。

曾在北京體育大學就讀運動生物力學專業的博士后李昂,在讀博期間,全程參與了2022年冬奧會中短道速滑隊的相關科研工作,而加入安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是爲了繼續踐行「把論文寫進賽場」的理想。

「有時候,我們雖然有紮實的科研基礎,但缺乏項目研發經驗,一時間不知從何入手。」對於李昂而言,「雙導師制」很好地結合了高校的學術思維與企業對產品落地的精準把控,「學術導師提供學術支撐,企業導師負責實戰指導,兩者合力,使我們的研究能夠更快轉化為企業所需的產品,滿足客户的需求。」

「資金+政策」雙輪驅動,幫助博士后快速建「家」

建站還不到兩年,安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引進5名博士后。

「集團每年設立2億元創新基金用於科研補貼,博士后可自主申報課題,無KPI考覈,為博士后開展科學研究提供極大支持。」楊建祥説,為吸引更多博士后人才進站,企業在薪酬方面提供行業領先薪資包,並設有科研補貼、獎金獎勵等彈性激勵,使人才價值與貢獻直接掛鉤。在學術支持上,鼓勵博士后發表高水平論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由集團承擔全部費用。

「留企發展的博士后可直接認定為集團高級研究員,進入核心技術圈,參與全球核心技術研發。對於希望深耕學術的人才,我們會推薦至合作高校擔任兼職導師,實現‘產學研’雙向發展。」楊建祥介紹道。

不遠處,全國首個縣域博士后工作站——晉江高新技術園區博士后工作總站,憑藉着優厚的薪酬待遇和貼心的優惠政策,招收規模一直穩居泉州各縣(市、區)首位。

從5000元的優秀人才津貼到20萬元的購房補貼,從免租「拎包入住」到子女入學幫扶……為吸引和留住高層次人才,晉江市推出了一系列極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覆蓋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創業扶持等關鍵領域,全方位解決人才后顧之憂。這種「政府運作、服務企業,一站引才、覆蓋全市」的獨特建站模式,前后共吸引了120名博士后研究人員在晉江「安家落户」。

作為入站近十年的「老前輩」,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琦銘説:「入站后,我們深度參與了企業合作項目,推動多項引進技術實現成果轉化。工作站不僅協助申請項目補貼,還在進站、在站及出站全程提供項目經費和配套政策支持。」據悉,除了津貼補助外,在站博士可享受第四層次人才的相關待遇,並可以疊加《泉州市加快引進博士人才若干措施》的相關政策。在站期間,博士后可再享受3萬元培養經費補助,及中期、出站各5萬元的補助。

以賽促產聚力賦能,全國博創賽加速成果孵化

據悉,今年10月底,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將在泉州晉江啟幕。在工作站進行項目研發的同時,各大博士后團隊也正積極「備戰」中。

晉江高新技術園區在站博士后、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魏堯及其團隊,同時報名了「創新賽」和「揭榜掛帥」兩個賽道。在創新賽中,他們將致力於交流電機能效優化研究,從而提升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及運行安全性能;而「揭榜掛帥」項目則響應企業需求,開發適配的新型算法,實現電網側與用户端的雙向友好互動。

「上一屆大賽舉辦時,我們在省賽抱憾淘汰。」魏堯説,「今年,我們重整旗鼓,希望能拿到一個更為理想的成績。」

與此同時,李昂也正在和他的團隊備戰「創新賽」。這次推薦參賽的「金剛狼人工外骨骼項目」,聚焦籃球和户外兩大心智使用場景,將人工智能算法、機器人技術、柔性材料設計、人體生物力學等技術有機結合,有望為市場提供消費級外骨骼鞋裝備。

「我們將鞋底設計成可變彎折剛度,在提升運動員運動表現力的同時,也能保證日常的舒適性體驗。」據李昂介紹,該項目之所以命名為「金剛狼」,是因為鞋底有類似金剛狼鋼爪的金屬探條,當探條前伸時,鞋底的硬度會增大,當探條后縮時,鞋底的前掌會變軟。「我們還採用了柔性金屬材料,並在鞋底設置腦機接口,以實現人體對探條控制的靈敏響應。」李昂説。

清源創新實驗室。林勁峰 攝

清源創新實驗室。林勁峰 攝

在泉州,由博士后領銜的創新成果正在加速孵化落地。南方路機聚焦「多模態AI賦能固廢高值化循環關鍵技術」,實現混雜固廢的快速精準識別、分類與價值評估;九牧集團瞄準「卡脖子」技術與產業痛點,如智能衞浴健康監測系統等,結合AI算法提供健康建議,突破產品同質化瓶頸;清源創新實驗室致力於「結構改性聚苯硫醚纖維產業化」和「高透光性長效耐磨防霧塗料」的研發,推動高性能纖維與防霧塗料領域創新突破……這些博士后團隊依託政策與資金的雙重扶持,不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也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與創新,他們正逐步構建起屬於自己的技術壁壘,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金語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