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7 16:51
(來源:中化新網)
7月14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2025國際化工創新展覽會現場,人頭攢動,一派蓬勃氣象。機器人起舞、大模型高效推演、智能監測系統精準預警,琳琅滿目的智能化產品競相登場;生物基材料、綠色肥料、環保製冷劑等低碳產品競相爭「綠」。置身其中,記者深切感受到化工行業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邁向綠色化和智能化的未來。
化工行業上演「智能革命」
展會入口,崑崙潤滑品牌形象「潤潤」玩偶與兩位人形機器人整齊劃一的舞姿,瞬間吸引了眾多目光。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銷售部王擇君解釋道:「機器人能流暢地進行這些動作和潤滑油密切相關,比如其‘關節’處加了潤滑脂,在製造過程中使用了崑崙液壓油、齒輪油、金屬加工液等產品。」
在崑崙大模型展臺,中石油(北京)數智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進行操作演示:「這是我們推出的首個橡膠領域的崑崙大模型,它融合了實驗工藝、仿真模擬及海量文獻數據,能夠根據特定性能需求,精準設計分子結構和預測配方性能,提升研發效率。」
華為展臺的大屏幕則聚焦人工智能在化工領域的深度應用。華為化工建材軍團專家介紹了煤氣化工藝優化領域的案例:「基於華為預測大模型能力訓練出的煤氣化實時在線優化(RTO)模型能精確模擬預測氣化爐爐温、渣層厚度及渣黏度等關鍵參數,保障生產深度優化與穩定。」該方案已在雲南雲天化大為制氨有限公司應用,並實現了比煤耗降低1.33%,年節煤9100噸。
川儀股份展臺則展示了「設備健康衞士」——設備狀態監測診斷系統。據該展臺工作人員介紹,該系統運用應力波、振動監測等先進技術,如同計算機控制的「聽診器」,能在設備機械故障被傳統手段發現前,對其健康狀況進行早期監測診斷,及時預警劣化趨勢。
中國石化展臺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則可以大幅提升石化行業安全巡檢效率。據中國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管孝瑞介紹:「這臺機器人的‘左眼’是用來進行紅外成像大範圍泄漏監測,‘右眼’是用來進行儀表讀表、測温、早期火焰識別,‘嘴巴’可以進行聲音異常成像監測與可視化定位,而‘身體’則可以進行微納傳感微小泄漏走航監測。」
從靈動機器人到強大的工業模型,「智慧化」正深度融入化工行業創新的血脈。
低碳路徑引領新未來
生物化工憑藉其低碳排放、低能耗、易降解等優勢,成為化工綠色轉型的重要方向。在盛通聚源展臺上,由生物基聚碳酸酯(PC)製成的透明手機殼、護目鏡、VR眼鏡等產品頗具特色。濮陽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駱蘭蘭手持一瓶透明PC顆粒介紹道:「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生物基PC材料,其核心技術在於引入獨特的雙呋喃環結構,使光學性能和耐候性等關鍵指標超越傳統雙酚A型PC,更以不含雙酚A的先天優勢用於食品包裝、醫療器械等領域,目前,已建成投產國內首套5000噸/年生物基PC裝置。」
展區一角,手指檸檬、人心果等四棵熱帶樹在富島聚氨鋅複合肥等產品的滋養下碩果累累,這是在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品。值得一提的是,其核心產品尿素是以富二氧化碳天然氣為原料。中國海油化學營銷公司正高級農藝師曲均峰表示:「我們設計了年產能132萬噸大顆粒尿素和140萬噸甲醇生產線,每年可消納富二氧化碳天然氣達35億立方米。」該公司資深工程師李如金補充道:「近年來,公司積極探索富碳天然氣消納路徑,建成富二氧化碳天然氣乾重整制合成氣、富二氧化碳合成氣制甲醇工業側線中試裝置等,實現了富碳天然氣的資源化利用。」
在巨化集團展臺,一臺浸沒在冷卻液中的服務器吸引了記者。據該公司技術人員介紹,這是其研發的浸沒式冷卻液,主要成分為全氟聚醚。該技術攻克了單相浸沒式液冷材料分子設計及規模化製備等多項關鍵技術,打通了核心材料、關鍵裝備、變革技術到產業應用的全鏈條,目前已建成我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兆瓦級商用直接浸沒液冷數據中心。
奧塞爾展區牆上,五顏六色的再生塑料顆粒格外醒目,它們是由廢棄汽車尾燈等塑料回收製成。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分選、破碎、清洗、造粒等工序,我們將廢棄塑料轉化為再生PC粒子,重新應用於高端新能源汽車、消費類電子、智能家居、高端照明等領域。」
在化工過程能源消耗結構中,分離佔據80%,尤其是高純化學品的分離面臨着能耗高、技術難度大的瓶頸。上海東庚化工技術有限公司帶來的熔融結晶技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實現低能耗得到高純化合物。該公司技術研發負責人介紹:「我們將精餾與熔融結晶技術耦合,通過固液兩相平衡和熱能的高效利用,實現混合物組分的高效分離與提純,節約能源,降低碳排放。」
從精準的智能監測到高效的低碳工藝,從創新的生物基材料到閉環的資源再利用,展會里湧動的「綠」「智」浪潮,正是中國化工行業轉型升級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