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7 15:14
財聯社7月17日訊(記者 閆軍)代幣化貨幣基金又迎來新品種。
財聯社記者獲悉,華夏基金(香港)今日宣佈推出第二批代幣化基金,華夏美元數字貨幣基金及華夏人民幣數字貨幣基金。與今年2月獲批的港元數字貨幣基金共同構建了完整的代幣化貨幣基金系列。
其中,人民幣代幣化基金是全球首創,與港元、美元基金共同構成了亞洲最全面的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系列。華夏基金(香港)表示,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造高效、透明、合規的收益工具,三隻基金在結算效率、資金流動性和持倉透明度等方面顯著提升投資者體驗。
目前也有多家中資香港機構有意佈局代幣化貨幣基金,除了團隊、技術與資源補齊之外,監管何時能夠再准入新一批機構尚未可知。
代幣化貨幣基金又迎新人民幣、美元新品種
華夏基金(香港)表示,隨着兩隻新產品的發佈,公司旗下已經構建起亞洲最全面的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系列,涵蓋港幣、人民幣、美元三大幣種。
在銷售渠道上,該系列基金採用了「傳統+數字」雙軌分銷模式,投資者既可以通過銀行與券商等傳統渠道,也可以通過香港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臺(VATPs)進行交易,為現有機構及零售客户,和加密貨幣持有者提供了合規的鏈上生息選擇,引領鏈上及鏈下投資者深度融入數字金融生態。
財聯社獲悉,包括渣打銀行、中信證券財富管理香港、富途證券、復星旗下星路科技、國泰君安國際、香港穩定幣首家持牌交易所OSL集團、華贏證券等多家機構參與了此次銷售。
國泰君安國際財富管理部主管林建國表示,華夏基金(香港)此次推出代幣化基金,標誌着香港代幣化發展邁出新的征程。國泰君安國際於今年5月獲得香港證監會就分銷代幣化證券或代幣化證券提供意見的確認,並於6月獲得現有證券交易牌照升級,為客户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服務,積極佈局數字資產生態。
「作為華夏基金(香港)代幣化貨基的分銷合作方,國泰君安國際未來將持續推進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深度融合,加快佈局RWA領域,助力金融產品多元化,為投資者提供更為豐富的財富配置服務。」林建國稱。
市場研究顯示,代幣化貨幣基金正成為機構佈局數字資產的重要入口,預計2030年全球代幣化貨幣基金的規模將突破4000億美元。
在業內看來,加密貨幣投資者對鏈上合規生息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未來,隨着受監管的鏈上資金(如合規穩定幣)、代幣化存款及央行數字貨幣(CBDCs)的普及,這一需求有望持續提升。
中信證券財富管理香港產品及投資方案部主管陳文基表示,未來,代幣化貨幣基金和穩定幣、數字人民幣等結合有助於推進金融創新和人民幣國際化。代幣化產品有助拓展除傳統財富管理業務外的全新資產配置思路,隨着未來受監管的穩定幣出臺后,這類型的產品將會是財富管理機構的藍海。
香港成虛擬幣創新實踐前沿試驗田
香港通過央行數字貨幣(CBDC)、數碼港元和穩定幣沙盒三大實驗,構建了「代幣化貨幣+資產」的金融新生態。監管框架的完善進一步加速主流金融機構入場,而地緣政治與新興市場需求則凸顯穩定幣的替代潛力。
華夏基金(香港)首席執行官甘添表示,Web 3.0技術正推動金融資產全面代幣化,而穩定幣憑藉高效、低成本的跨境支付優勢,已在發展中國家廣泛滲透,交易規模甚至超越部分主權貨幣體系。未來全球貨幣體系或向少數主流穩定幣收斂,但這一進程需依託強大的金融市場與貿易場景。香港的實踐不僅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新路徑,更可能重塑國際金融基礎設施的底層邏輯。
以穩定幣為例,國泰君安國際在獲得虛擬資產交易牌照消息發佈后,引發港股近200%的上漲,側面印證了市場的認可。目前包括國泰君安國際、天風證券等中資券商在港升級虛擬資產交易牌照,打通「交易-託管-衍生品發行」全鏈條服務,加密貨幣交易佣金、穩定幣跨境清算分潤、RWA發行等有望成為新增長點。
在業內看來,預計更多在港中資券商積極申牌。香港《穩定幣條例》將於今年8月1日生效,香港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日前表示,批出的穩定幣牌照數目會是個位數,盼於條例生效后能夠收到申請,目標今年內可發出牌照。至於有金融機構取得牌照后,是否能夠發行牽涉其他司法權區的貨幣,則要與相關機構討論。
除了虛擬資產交易牌照,目前37家機構在香港升級4號牌(就證券提供意見),可提供虛擬資產投資諮詢,如平安證券香港、中泰國際證券等。
西部證券表示,中資券商參與虛擬資產業務一方面有助於帶來新業績增量,另一方面也有望通過數字金融及業務創新的推進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優勢,后續關注相關券商牌照升級情況。重視資本市場貝塔+金融創新下金融科技及券商板塊投資機會。
「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為機構投資者和虛擬資產持有者提供了一個高效、透明的全新渠道,讓他們能夠便捷地參與受監管的收益機會。隨着合規虛擬貨幣的逐步普及,資本市場正加速邁向鏈上時代。」OSL首席商務官張英華表示。
借穩定幣、數字貨幣噱頭進行違規理財行為也需謹慎辨別。7月9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發文稱,近期,以「穩定幣」為代表的各類數字貨幣及相關概念受到市場關注,一些不法機構與個人,假借「金融創新」「區塊鏈技術」「數字經濟」「數字資產」等噱頭,利用社會公眾對新型金融概念認知尚不深入的特點,通過發行或炒作所謂「虛擬貨幣」「數字資產」「穩定幣投資項目」等方式,承諾高額回報,誘導公眾投入資金參與交易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