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7 11:56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提供包括資訊、報告、培訓、諮詢等在內的14項ESG服務,助力上市公司傳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續發展表現。點擊查看【 ESG評級中心服務手冊】
2025年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於6月24-26日在天津舉辦,本屆論壇以「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為主題,圍繞「解讀全球經濟」「中國展望」「劇變中的產業」「投資人類與地球」「新能源與材料」這五大方向展開深入探討。論壇期間,新浪財經對話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副主席華敬東。
華敬東表示,統一、可比的可持續信息披露是全球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石,中國在這方面正發揮領導作用。ISSB準則披露可持續相關風險與機遇的財務信息,旨在通過鑑證確保可信度,滿足資本市場對公開透明、可比信息的要求。目前全球已有35+1個司法管轄區採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ISSB準則,進展遠超預期。對於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欠發達國家,建議通過自然災害債券等創新金融工具提供支持,這種債券相比傳統保險具有快速理賠的優勢。當前全球面臨兩大關鍵議題:人工智能發展和地緣政治局勢,需要通過多邊主義平臺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
以下為對話實錄:
新浪財經:在上周舉辦的2025北京國際可持續大會上,您提到「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一個共識,那就是統一、可比的可持續信息披露是全球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的基石」。怎麼理解這句話?
華敬東:今年是我們舉辦北京國際可持續大會的第三年,就像越來越熱的天氣一樣,我感受到國內可持續披露領域的發展勢頭一年比一年強勁。特別令人振奮的是,中國在這方面正發揮着領導作用。去年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試行)》,拉開了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建設的序幕。隨后在今年4月發佈了《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第1號——氣候(試行)(徵求意見稿)》。
説到基石,其實道理很簡單。要讓資本市場全面發展,必須具備幾個關鍵要素:公開、透明、可比和降低成本。而支撐這四大要素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數據。這些數據必須具有全球可比性,必須贏得市場信任。與以往多數自願性可持續披露標準不同,ISSB準則將與財務報表一起,共同構成財務報告,並且像傳統財務報告一樣需要經過審計和鑑證。這種鑑證機制本身就確保了數據的可信度,完美契合資本市場對公開、透明、可比和降低成本的要求。
可以設想,如果全球上市公司都能應用ISSB準則——而且是強制應用的話,那麼全球資本在甄別投資機會時,就能輕松滿足這四項條件。因此,我認為把ISSB準則定位為全球統一可持續披露的通用語言、作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這樣的説法是完全成立的。
新浪財經:越來越多的國家採用ISSB框架構建自己的國別信披標準,進展喜人,為什麼ISSB有能力做這件事?以目前的進展看,符合您當初的預期嗎?
華敬東:發展速度確實遠超我們的預期。ISSB在成立之初就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從G20到聯合國,從世界銀行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是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的認可。最關鍵的是來自全球投資者的反饋——面對當前可持續披露標準「字母湯」般的混亂局面,他們很難據此做出有效的資產配置決策。這種強烈的市場需求,正是我們將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設立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下的重要原因,使其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形成姊妹關係。
這意味着可持續披露正在經歷根本性轉變:從自願到強制,從碎片化到統一化。就像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國際會計準則一樣。ISSB的目標就是要在可持續披露領域實現同樣的全球基準。特別令人驚喜的是,儘管我們成立僅三年半,發佈首套準則才兩年(包括一般披露要求和氣候相關披露),但全球已有35+1個司法管轄區(實際上是35個獨立管轄區加上歐盟27國)正在制定或已完成採用的路線圖。這些地區代表着全球60%以上的GDP、40%的資本市場市值(若不計美國則達80%),以及超過一半的碳排放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財政部的領導下,中國製定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的進展非常迅速。這讓我聯想到中國加入WTO后經濟騰飛的歷史,隨后中國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同樣功不可沒,它消除了中國企業海外融資的障礙。現在,財政部正在協調九部委推進可持續披露標準的國際趨同,這不僅對中國意義重大,也對全球標準的推廣產生了積極影響。
新浪財經:本周天津非常熱,接近40度高温,這也使得更多人關注氣候問題。上半年,新浪財經拜訪了數個島國的大使館,他們都非常擔心氣候危機的影響,您對這些欠發達地區有什麼建議?
華敬東:您提出的這個問題切中要害。結合我在世界銀行的工作經驗,我想分享幾點看法:
首先,以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島國為例,他們正面臨雙重威脅:一是海平面上升導致的國土消失風險,二是日益頻發的自然災害。據可靠數據顯示,這些地區的災害頻率已顯著增加。在此背景下,推動全球資本加速投向氣候轉型領域至關重要。若能通過採用ISSB準則引導更多投資,助力實現巴黎協定控温目標,至少可以減緩部分損失。
其次是融資問題。這些遭受自然災害的國家大多是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它們如何獲得足夠的資金來進行災后重建呢?我在世界銀行期間開展了許多工作,比如在菲律賓和加勒比地區發行了「自然災害債券」,通過資本市場來籌集資金。
這種債券的運作機制是:當某個國家發生預定的自然災害(如颱風或地震)時,債券資金就可以立即用於災后重建工作。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金融創新。幾年前我們在菲律賓發行了這樣一筆債券,后來確實發生了債券條款中約定的自然災害,賠款隨即就支付給了菲律賓政府,使他們能夠及時開展災后重建工作。因此,我認為通過資本市場、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等渠道,增加對這些易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島國的投資支持,幫助他們應對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這是至關重要的。
這種自然災害債券與傳統保險有所不同。一個國家當然可以購買自然災害保險,比如地震頻發的國家可以投保地震險。但傳統保險的問題是理賠速度慢——災害發生后,保險公司需要派遣專家實地勘察、評估損失,通常理賠過程需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而通過資本市場發行債券的方式,最快兩周就能完成理賠。這是因為債券條款已經預先明確了賠付條件,一旦觸發條件滿足,資金就會立即到位。
從成本角度看,這兩種方式的支出是相當的。但由於世界銀行擁有國際3A評級,我們發行的債券融資成本較低。實際上,這些國家支付的相當於保險費,但優勢在於能夠快速獲得賠款。這正是資本市場解決方案與傳統保險的最大區別。
新浪財經:達沃斯是一個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您平時經常和各國各領域人士溝通交流,大家對未來的預期如何?
華敬東:我參與夏季達沃斯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因此討論的話題主要圍繞氣候變化和可持續披露展開,重點探討如何加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特別是企業在披露碳排放數據時面臨的實際困難,包括範圍三排放的核算挑戰。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向各界解釋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的工作進展,同時收集市場對ISSB準則的反饋意見。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今年有兩大關鍵議題值得關注:一是人工智能的發展,二是地緣政治局勢。探討這兩個議題時,如何最大限度減少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至關重要。就AI而言,關鍵是如何將其轉化為新型生產力;而在地緣政治方面,則需要設法緩解當前局勢帶來的負面衝擊。
在國際多邊組織工作三十余年的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多邊主義的重要性。氣候變化就是最好的例證——不僅天津遭遇高温,波士頓、紐約乃至全美都面臨同樣問題,這顯然是需要全球共同應對的挑戰。通過聯合國系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達沃斯論壇等多邊平臺開展對話,分享發展經驗,互相學習借鑑,這些交流都極具價值。
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簡介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是業內首箇中文ESG專業資訊和評級聚合平臺,致力於宣傳和推廣可持續發展,責任投資,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價值理念,傳播ESG的企業實踐行動和榜樣力量,推動中國ESG事業的發展,促進中國ESG評估標準的建立和企業評級的提升。
依託ESG評級中心,新浪財經發布多隻ESG創新指數,為關注企業ESG表現的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同時,新浪財經成立中國ESG領導者組織論壇,攜手中國ESG領導企業和合作夥伴,通過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動建立適合中國時代特徵的ESG評價標準體系,促進中國資產管理行業ESG投資發展。
責任編輯:李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