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能源汽車補能焦慮被終結了嗎

2025-07-17 09:14

7月9日,蔚來宣佈完成高速換電千站計劃,建成全國主要城市間高速公路換電網絡,連通全國550座城市。同時,一輛樂道 L60歷時98小時06分鍾42秒,完成純電高速1萬公里最短用時挑戰。圖為蔚來高級副總裁兼樂道汽車總裁沈斐駕駛樂道L90進行首次換電。

在炎炎夏日的烘烤下,隨着一輛樂道L60駛過終點線,蔚來宣佈完成「純電高速1萬公里最短用時」挑戰。

記者瞭解到,這輛純電SUV從上海出發,全程換人不換車,並採用換電模式補能,最終歷時98小時06分鍾42秒,走完了1萬公里的高速公路行駛里程。

此次1萬公里行程跨越廣西、雲南、貴州、陝西、內蒙古、河南、山東等19個省市區的81座城市,在沿途通過378座高速換電站完成補能。「這不是測試場景,不是封閉路況,也不是淨挑大城市跑!」一位網友留言感慨道,這個實打實跑出的成績充分證明,純電動車在高速公路出行時也可以和油車一樣便利,補能焦慮幾乎宣告終結。

7月9日,蔚來第1000座高速公路換電站——G5011蕪合高速福山服務區合肥方向蔚來換電站上線運營。蔚來宣佈完成高速換電千站計劃,建成全國主要城市間高速公路換電網絡,連通全國550個城市。這也是蔚來累計建成的第3399座換電站。

「蔚來致力於推動行業更大規模、標準化、統一性的充換電補能基建設施落地。」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表示,千站計劃的達成,是蔚來公司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標誌性成果,蔚來和樂道用户高速出行和油車一樣方便的願景基本實現了。

他透露稱,蔚來已經在全國城區和高速公路建成3399座換電站。接下來,蔚來還將持續推進包括高速公路、城區、縣區在內的充換電網絡建設,「讓新能源車加電體驗越來越好」。

據瞭解,蔚來在充換電基礎設施的研發、建設和運營上累計投入超180億元,充換電站建設數量行業第一。截至2025年7月9日,蔚來已累計為用户提供近8000萬次換電服務。其中,蔚來高速公路換電站累計為用户提供近1350萬次高速換電服務。

「隨着新能源汽車加快普及,換電站與充電樁,尤其是快充樁可以形成互補。」汽車分析師白德認為,在高速公路的使用場景中,換電模式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有望成為新能源車主高速出行的較優解之一。

「新能源車的充電效率不僅取決於充電樁的功率、充電協議,以及車輛型號和技術上限。」他提醒説,有些廠商宣傳的「充電5分鍾續航幾百公里」,是基於「專用樁+專有協議+特定車型+特定配置」才能達到的理論峰值,在用户實際使用中不一定每次都能達到。此外,充電車位的上一位車主能否及時挪車,也將極大地影響用户的充電體驗,尤其是在高速公路車流量巨大的假期。近年來,關於「新能源車主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因搶充電樁大打出手」的新聞屢次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來,蔚來已與長安、吉利、奇瑞、江汽、廣汽、一汽、路特斯等車企達成換電戰略合作,並與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殼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能源電力領域企業進行合作,共同致力於純電用户出行補能體驗提升。

今年3月,蔚來與寧德時代在福建寧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建設全球最大的換電網絡、統一行業技術標準、深化資本與業務合作,為廣大用户提供更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7月1日,蔚來作為專家成員全程參與起草的《電動汽車電池更換站通用技術要求》(GB/T 29772—2024)推薦性國家標準開始正式實施。

下半年伊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出臺通知,對新能源汽車的「基本盤」充電網絡建設給出重要的指導意見。該通知除了強調「大力建設大功率基礎充電設施」這一主旨之外,還首次明確提出,新能源汽車企業自建的大功率充電設施網絡,原則上應無差別開放。

此前曾經不對外開放的品牌充電樁,多數也在近一年時間里選擇了逐步開放,如極氪就於2024年8月宣佈面向社會開放充電服務。

「充換電設施建設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前提,也是用户體驗的核心保障,換電站建設一直是新能源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白德分析稱,一方面,充電樁「無差別開放」有利於提高充電網絡使用效率,避免重複投資;但另一方面,自建充電網絡對於增強用户黏性、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優化平臺系統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能否為用户提供更優質的補能體驗,未來仍然是新能源車企競爭的‘賽點’之一。」他建議説,通過「98小時連續行駛1萬公里」等實測挑戰,蔚來要想辦法將在充換電領域的巨大的投入,轉換為巨大的「品牌護城河」。

「我很期待開着新車,通過高速換電網絡暢行全國,出行和燃油車一樣方便。」一位剛剛下訂了樂道L90的消費者在車主羣説,自己規劃了一次從上海到麗江的長途自駕遊,覆蓋面足夠廣的蔚來換電體系,是促使他下定決心的重要因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真齊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出行周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