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創新葯概念股持續上漲!恆生醫療ETF早盤飆漲近3%

2025-07-17 10:12

隔夜美股三大指數收漲,納指收漲0.25%續創收盤新高,熱門中概股多數下跌。7月17日,港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恆指漲0.12%,國指漲0.1%,恆生科技指數微跌0.02%。創新葯概念股持續上漲,康方生物、百濟神州、金斯瑞生物科技漲幅靠前。

相關ETF方面,恆生醫療ETF(513060)早盤高開高走,大漲近3%,成交額破7億元,換手率近10%,交投活躍。成分股中多數上漲,康方生物漲超10%;樂普生物-B、三生製藥漲超7%;亞盛醫藥-B、科倫博泰生物-B漲超6%;微創醫療、百濟神州漲超5%;金斯瑞生物科技、信達生物、康諾亞-B、中國生物製藥漲超4%;石藥集團、遠大醫藥、先聲藥業、翰森製藥、石四藥集團等個股跟漲,漲幅均超2%。

AI技術重塑醫療生態,市場增長空間廣闊

AI技術正以高效、精準的特性重塑醫療行業生態,其應用已從醫療影像診斷延伸至智能健康管理等多個領域,不僅顯著提升醫療服務效率,更在優化資源分配、推動個性化醫療方面展現出不可替代的價值。從產業鏈來看,基礎層的海量醫療數據(如電子病歷、影像資料)與高性能算力(GPU芯片、雲計算平臺)為 AI 醫療提供支撐,技術層的機器學習算法實現數據深度挖掘,應用層的醫療影像軟件、智能診斷系統等產品則直接服務於臨牀場景。政策層面持續加碼,2024年《衞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細化 84 個應用場景,2025年全國兩會聚焦 「AI 破解醫療資源不均」,為行業注入發展動力。市場規模增長迅猛,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3-2033年中國醫療AI市場將從88億元增至315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43.1%,老齡化需求與醫院數字化轉型將進一步打開增長空間。

港股AI醫療企業集聚,展現強勁競爭力

港股市場憑藉獨特優勢成為 AI 醫療企業的聚集地,一批優質企業在產業鏈各環節展現出強勁競爭力。訊飛醫療作為 「醫療大模型第一股」,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32%,GBC三端業務協同發力,其智慧醫院解決方案覆蓋30多個省份,智能助聽器累計銷量達14萬台,曉醫APP下載量突破2000萬次,構建起完整的服務閉環。中康控股則通過 「醫療健康全場景智能體」 實現模式創新,依託兩大引擎與醫療大模型,覆蓋醫療全產業鏈 「數據-決策-執行」 閉環,推動業務向 AI 驅動的決策服務升級。這些企業既受益於香港的政策支持(如研發補貼、產業園區扶持)、區位優勢(連接全球資本與市場),也藉助港股成熟的融資機制加速技術研發與市場拓展。

恆生醫療保健指數:佈局港股AI醫療的高效工具

在港股AI醫療賽道中,恆生醫療保健指數為投資者提供了高效的佈局工具。恆生醫療ETF(513060)跟蹤的恆生醫療保健指數涵蓋信達生物、百濟神州等頭部企業,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 58.76%,全面反映行業動態。其投資優勢顯著:通過一籃子股票分散單一標的風險,交易成本低於直接投資個股,且實時交易特性便於把握市場機遇,持倉與淨值的每日披露更提升了投資透明度。

行業政策與技術迭代雙重驅動,發展潛力凸顯

近期行業政策調整為AI醫療領域注入新活力,2025年醫保及商業健康保險目錄明確向 「創新程度高、臨牀價值大」 的新葯傾斜,大幅提升創新醫療產品的市場可及性,為技術轉化與商業化落地掃清障礙。從全球視角看,AI醫療技術正加速迭代,醫療影像診斷精度、藥物研發效率等核心指標持續突破,推動行業從技術驗證階段邁向規模化應用。港股 AI 醫療企業憑藉技術積累、資本運作能力與國際化佈局,在這一輪產業升級中佔據先發優勢,有望藉助政策紅利與技術革新,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鞏固行業地位,長期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