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7 06:39
轉自:經濟參考報
2025年上半年,保險業迎來高管變動潮。《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公開信息統計,超50家保險公司年內核心崗位發生人事調整,涉及董事長、總經理等關鍵職位。此次高管「調整潮」不僅包括中國太平、中國人保等頭部集團,也覆蓋一眾中小險企。業內人士指出,在行業轉型關鍵期,高管密集「迎新」背后,既有戰略升級的主動佈局,也折射出部分機構治理的深層次挑戰。
險企進入高管調整「密集期」
又有險企新任高管任職資格獲批。日前,北京金融監管局批覆顯示,覈准童天喜中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的任職資格。無獨有偶,高大宏中國鐵路財產保險自保有限公司董事長的任職資格也獲監管覈准。
今年一月起,部分中小險企率先掀起「換帥潮」。中信保誠、中再壽險、前海財險紛紛迎來新任董事長;華泰人壽、國聯人壽、鼎和財險等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也「迎新」。據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超50家險企(保險集團及子公司分別計算)公佈了高管人事變動情況。其中15家險企董事長或副董事長變更;31家險企總經理或副總經理變更。
其中,中國太平、友邦人壽、東吳財險、中石油專屬財險等險企迎來董事長、總經理「雙調整」。
以友邦人壽為例,今年3月新任公司董事長的張曉宇長期在友邦保險任職。此前長期任職於平安人壽的余宏則在今年6月出任友邦人壽總經理一職。此次「雙調整」恰逢以友邦人壽為代表的「外資系」險企擴展內地市場業務之時。從2024年財報來看,友邦人壽保險業務收入位列人身險企第三,並一舉奪得外資人身險企保險業務收入「冠軍」。2024年,友邦人壽保險業務收入達718.37億元,較2023年的607.61億元同比增長18.23%。
大型保險集團也迎來密集人事調整。
今年2月,監管部門批覆尹兆君中國太平董事長任職資格。3月,監管部門批覆李可東公司總經理任職資格。6月,監管部門批覆羅朝暉公司副總經理任職資格。至此,中國太平半年內完成從董事長到總經理、副總經理的三重職務調整。
中國太平旗下子公司也同步「迎新」,太平科技臨時負責人、太平養老副總經理、太平資管副總經理均迎來新人選。
中國人保也迎來一位新副總裁。今年4月,中國人保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會議通過聘用田耕為公司副總裁的議案。簡歷信息顯示,田耕曾任中國工商銀行河北省分行行長、浙江省分行行長。
部分高管任職背景獲關注
今年6月,中國太保發佈公告,俞斌獲批太保產險董事長任職資格。此前,陳輝已擔任該公司新一任總經理。太保產險完成「將帥」齊換。
這一人事變動恰逢中國太保一季度業績下滑。財報顯示,一季度中國太保實現營業收入937.17億,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79%;歸母淨利潤96.27億,同比下滑了18.13%。
具體到太保產險,回顧2024年度業績,太保產險淨利潤規模、增速等指標在頭部險企中也並不出衆。綜合來看,2024年太保產險承保綜合成本率98.6%,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承保利潤同比減少14.68億元,降幅達35.5%。其中,承保綜合賠付率70.8%,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承保綜合費用率27.8%,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
此時接任太保產險董事長的俞斌任職經歷頗為豐富。中國太保披露的簡歷顯示,俞斌除出任太保產險董事長外,還擔任中國太保副總裁,太保科技董事長,太保產險董事。俞斌曾任太保產險非水險部副總經理、覈保核賠部副總經理、市場研發中心總經理、市場部總經理,太保產險市場總監、副總經理,太保在線執行董事、總經理,中國太保助理總裁等。
其中,太保科技履職背景被認為是其帶領太保產險提質增效的重要經歷。在今年7月與螞蟻集團的戰略合作發佈會上,俞斌就曾表示,太保產險將聚焦三大戰略支點,打造互聯網健康險生態的核心競爭力,其中包括以科技賦能為引擎,提升智慧服務體驗等。
「科技賦能正成為險企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變量。」有保險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行業中「複合型高管」受關注,凸顯行業對科技驅動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該分析師認為,對於管理者而言,科技相關履職背景,有助於推動傳統保險從產品設計到風控服務的全鏈條數字化改造,未來,具備科技運營與生態整合能力的高管,或將在行業競爭中更具戰略價值。
頻繁變動或反映公司治理難題
在一眾「迎新」的險企中,前海財險因人事變動「一波三折」引起市場關注。
今年1月,「平安系老將」霍建梅獲批出任前海財險董事長,加之此前李功霓獲批出任前海財險總經理,長期缺位的公司高管終於「組隊」完成。
然而僅僅不到半年,李功霓於6月辭任公司總經理。7月14日,前海財險公司官網公佈的信息顯示,公司副總經理李瑋瑋也悄然退出高管名單。這一系列變動為公司治理再次帶來不確定性。
前海財險總經理一職歷經「四年三變」。2021年8月,前海財險首任總經理張雲飛因個人原因辭職,時任董事長黃煒暫代履行總經理職責,總經理一職在隨后兩年半內長期處於空缺狀態。2022年8月,董事長黃煒因故離職,總經理職責由公司副總經理代行。2024年3月,李功霓獲批出任前海財險總經理,但僅僅一年有余,李功霓便因個人原因辭任,董事長霍建梅擔任公司臨時負責人。
前海財險高管密集變動背后,是其經營業績承壓。
財務數據顯示,近年來前海財險業務收入呈現波動下滑趨勢,2020年至2024年,前海財險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21.31億元、19.39億元、14.43億元、15.64億元、15.25億元。淨利潤為虧損0.72億元、虧損0.18億元、盈利0.23億元、虧損0.89億元、虧損1.12億元。2025年一季度,前海財險保險業務收入為3.23億元,淨利潤為-0.19億元。
此外,前海財險股東也多面臨困境,為公司治理帶來挑戰。由於多個股東陷入司法糾紛,前海財險目前過半股權遭凍結。公司股東之一的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前海財險20%股權也已登記擬進行司法拍賣,起拍價較估價「打七折」。據瞭解,此次前海財險股權拍賣與「寶能系」債務糾紛有關。
業內人士指出,短期人事動盪易引發戰略斷層與風控弱化,而股權凍結、股東債務危機與高管缺位易形成惡性循環,公司治理和人才機制亟待完善,避免治理失序衝擊經營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