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權威發佈 | 2025年全球化工企業營收前50都有誰?附詳細數據分析→

2025-07-16 18:26

(來源:興園化工園區研究院)

 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全球化工領先企業研究課題組

近年來,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區域動盪持續加劇,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能源結構加速調整,全球化工行業正在全力應對需求萎縮、供應鏈衝擊和貿易壁壘激增等多重挑戰。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呈現出較強韌性,市場需求穩步恢復,通脹正在逐步迴歸到目標區間範圍內,全球經濟實現軟着陸的信心進一步增強,為全球化工行業發展帶來了機遇。總的來説,全球化工行業在挑戰和機遇並存的環境中,逐漸顯現出復甦跡象,行業整體衰退的局面有所緩解。

總體情況

2024年,全球化工行業雖延續2023年的下行態勢,但衰退幅度顯著收窄,且區域分化加速,頭部企業盈利初現築底信號。全球化工營業收入排名前50的企業總化工營業收入為75532.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0%,比2023年收窄4.9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企業財報、公開數據,由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收集、整理和分析。

‌具體來看,中國石化以5238.6億元的化工營業收入榮登2024年全球化工領先企業排名前50榜單第一名,德國巴斯夫以5041.2億元緊隨其后居第二,美國陶氏以3059.8億元超過美國埃克森美孚位列第三‌。

其中,中國石化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化工營業收入轉降為增,同比增長1.7%;德國巴斯夫化工營業收入同比減少4.3%,美國陶氏化工營業收入同比減少2.7%。受化肥價格從2022年的高點持續下降影響,挪威雅苒、美國美盛等化肥生產企業業績在2023年暴跌基礎上繼續大幅下跌,雖降幅有所收窄,但美國美盛仍是排名前50榜單中化工營業收入同比下降最大的企業,達到17.9%,這也導致其排名大幅下滑11個名次。

▲ 2024年全球化工領先企業排名前50企業名次同比變化率(點擊圖片查看清晰大圖)

地區分佈

從地區分佈上,前50榜單中總部設在美國、中國,以及歐洲和日韓的企業有45家,比2023年多了1家。其中,美國有12家企業上榜,與2023年持平;中國有11家,比2023年多1家;日本有7家,比2023年多1家;德國有6家,與2023年持平;韓國有2家,與2023年持平

中國企業表現較為突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臺塑、恆力石化、先正達、榮盛石化(維權)萬華化學東方盛虹、恆逸股份、桐昆股份新鳳鳴均進入榜單,其中新鳳鳴首次上榜。

營收增長

從營業收入增長率來看,2024年全球化工領先企業排名前50榜單中化工營業收入增長的企業數多於下降的企業數,化工營業收入增加的企業有26家。其中,來自中國的桐昆股份化工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6%,是增速最快的企業;同樣來自中國的恆逸石化增速排名第二,同比增長10.0%;英力士增速排名第三,同比增長9.9%;中國新鳳鳴以9.1%的增速排名第四。此外,日本力森諾科和美國伊士曼化工分別以1.1%和3.0%的增速回歸榜單。

▲2024年全球化工領先企業排名前50企業化工營業收入同比變化率 2024年全球化工領先企業排名前50企業化工營業收入同比變化率

24家化工營業收入下降的企業中,美國美盛同比下降最多;韓國LG化學、中國先正達和美國PPG工業3家企業同比下降均超過10.0%。比利時優美科、加拿大Nutrien、美國雅保則在2024年退出排名前50榜單,其化工營業收入同比分別下降18.0%13.8%43.5%。SABIC化工營業收入僅有微小下降,基本保持持平。

整體來看,2024年不同地區的化工領先企業營收情況也有較大的差別,前50榜單中美國、韓國、日本以及歐洲地區的企業兩極分化,營業收入增減參半。中國方面,上榜的11家企業中雖有7家收入增長,但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1

中國方面

受產業結構調整、內需不足、原油價格高位、產品價格低位、產品產量大幅增長等因素影響,前50榜單中11家中國化工企業中,多半企業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桐昆股份和中國石油表現尤為亮眼。

其中,桐昆股份利潤在滌綸長絲主業量價改善和參股浙石化投資收益激增的雙輪驅動下大幅增長超過50%;中國石油的化工業務實現經營利潤31.6億元,同比增利24.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2

美國方面

受益於成本控制、市場需求增長、投資和科技推動等因素,美國企業營業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美國企業利潤普遍大幅上漲。

其中,陶氏、偉思磊、美盛等降幅都有不同程度收窄,埃克森美孚、杜邦、雪弗龍菲利普斯化工、伊士曼化工都轉降為增;宣偉、藝康增幅下降;空氣化工產品、塞拉尼斯轉增為降。利潤方面:陶氏大幅增長82%,空氣化工增長68.2%,雪弗龍菲利普斯增長接近50%。

3

歐洲方面

俄烏衝突仍在持續,經濟增長乏力,對歐洲化工產業的傷害也在繼續顯現。受能源價格上漲及產業鏈轉移等因素影響,相當數量的歐洲化工企業營收呈下滑態勢。

其中,英力士、阿科瑪、贏創、科思創、雅苒國際等企業持續虧損,利潤大幅下滑。但巴斯夫和帝斯曼芬美意在優異的成本控制和全球資產優化調整舉措下,利潤均實現大幅增長;其中,巴斯夫淨利潤增長83.0億元,達到100.3億元;帝斯曼芬美意淨利潤增長23.2億元,達到65.6億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