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黃仁勛「鏈接」中國

2025-07-16 22:08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北京報道 在皮衣與西裝的風格切換間,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正以獨特的商業智慧,在全球科技舞臺上書寫新的篇章。

7月16日,黃仁勛甚至身着唐裝亮相第三屆鏈博會開幕式,以一段誠意十足的中文演講引發轟動。

在演講中,他不僅稱讚「中國供應鏈是一個奇蹟」,還特別提到中國的開發者、創業者正在推動AI的快速創新,DeepSeek、阿里巴巴、騰訊、MiniMax、百度等企業的產品都是世界級,推動了全球人工智能發展。

在當天下午的媒體採訪中,黃仁勛還多次提到了華為、小米等企業所取得的進展。他向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表示:「任何輕視華為、輕視中國製造能力的人,都是極其天真的。」

這都顯示出黃仁勛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和重視。就在前一天,黃仁勛公開了中國市場的好消息,他表示,英偉達正在提交重新銷售H20 GPU的申請,美國政府已向英偉達保證將授予許可證,同時還將面向中國市場推出新顯卡RTX PRO GPU。至此,英偉達在中國的故事翻開火熱新篇。

縱觀近十年科技巨頭掌門人的中國行足跡可發現,訪華最頻繁的依次為:蘋果CEO庫克、特斯拉CEO馬斯克、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高通CEO安蒙、AMD CEO蘇姿豐。

這些科技巨頭的產業版圖與中國供應鏈深度交融、密不可分。縱觀近年行程,庫克與馬斯克的訪華頻率尤為突出。中國既是蘋果與特斯拉的核心生產基地,是二者的全球產能的支柱。作為消費大國,中國又是二者營收增長的關鍵引擎。他們的每一次到訪,都映射着智能手機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蓬勃與繁榮。

來到AI新時代,黃仁勛成為科技界新星。今年以來,黃仁勛已經三次到訪中國,頻次遠超其他科技企業掌門人。隨着中國AI市場加速開放、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這家全球AI芯片巨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鏈博會期間黃仁勛接受媒體採訪 本報記者張旭/攝) (鏈博會期間黃仁勛接受媒體採訪 本報記者張旭/攝)

「鏈」接中國

中國市場,已然成為英偉達的年度關鍵詞。黃仁勛前來參加鏈博會的動作,本身就代表着「鏈接」中國。鏈博會是全球經貿盛會,是爲了建設更加安全穩定、開放包容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英偉達、蘋果等龍頭企業都是鏈博會上鍊接中美科技的重要使者。

在技術層面,英偉達的「NVLink」實現了芯片世界的「鏈接」,這和黃仁勛在宏觀世界的科技「鏈接」,達到了高度一致。黃仁勛深知「Link」在技術實現上的重要性,也理解中美之間「鏈接」的重要性。

在經歷多方斡旋后,英偉達終於穿透美國出口管制的陰霾,在中國市場迎來突破性轉機。目前,英偉達預告,公司將恢復H20在中國的銷售不僅如此,英偉達還發布了面向中國市場的全新GPU。這款GPU專為計算機圖形、數字孿生和人工智能設計,擅長為智能工廠和物流打造數字孿生AI。

談及H20的最新訂單情況,黃仁勛説道:「7月15日公佈消息后,我基本都在見媒體,還沒有見過我的客户,我們應該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決定他們想採購什麼,我很期待能儘快滿足他們的要求。這仍然需要時間提升我們的供應鏈,從下單那一刻開始,到最終交付一臺AI超級計算機,需要長達9個月左右時間。我想接下來幾個月,我們要非常努力的加速進程。」

機構開始紛紛調高英偉達的出貨預期。TrendForce集邦諮詢據此調升中國AI市場外購NVIDIA(英偉達)、AMD(超威)等芯片比例到49%,先前考量出口禁令預估值約42%。

集邦諮詢指出,預期H20恢復供貨將有效釋放中國AI應用端的部署需求,尤其大型CSP將優先用於建設自家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此外,英偉達也將針對該市場推出RTX PRO 6000特規版,以補足邊緣AI推理等更多元應用需求。

而中國市場的關鍵地位,不言而喻。黃仁勛曾表示,如果無法進入中國市場將會是企業「巨大的損失」。他預估,未來兩到三年,中國的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可能達到500億美元。

H20禁令的損失已經體現在財報中,2026財年第一財季,由於出口管制H20銷售受限,減值45億美元,預計第二財季將產生80億美元收入損失。

儘管如此,在第一財季,中國客户依然貢獻了46億美元的H20芯片銷售收入,佔當季總營收約12.5%。雖然佔比在降低,但未來中國市場還有着巨大的增長潛力,英偉達必然不願錯過。英偉達當然希望繼續鏈接中國市場,在這個潛力市場上強化生態地位。

談及當前國際貿易形勢時,黃仁勛表示,世界正在重塑,公司需要適應世界的發展,包括適應貿易、税收、關税條件等等,「最不可思議的是,英偉達是一家適應能力很強的公司,我們的供應鏈必須要適應變化,我們會找到新的方法。」

(鏈博會期間黃仁勛接受媒體採訪 本報記者張旭/攝) (鏈博會期間黃仁勛接受媒體採訪 本報記者張旭/攝)

算力邊界

黃仁勛是一個穿越時代和科技浪潮的人,從最初的電腦顯卡開始,他帶領的英偉達就在中國深耕落地。來到中國,他的野心顯然不止是爲了銷量,當黃仁勛脱下皮衣,穿上西裝和唐裝的那一刻,或許就想在科技算力層面突破邊界。

今年以來,黃仁勛加大了和中國、美國政界的溝通,他在美國和中國推廣AI,強調AI將為全球商業和社會帶來的諸多益處。

上周,在美國華盛頓,黃仁勛會見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政策制定者們。在採訪中,黃仁勛談到了説服對方的內容:「我向特朗普説,美國若想成為人工智能的領導者,需要全世界的開發者參與。」

而在與中國相關人士交流中,黃仁勛探討AI將如何提高生產力和擴大機遇。「中國的開放和穩定是我得到的最重要的信息,他們希望英偉達在中國持續投資以服務中國市場。」黃仁勛説道。

同時,黃仁勛也在採訪中指出,他與諸多國家的政府都保持良好的溝通和關係。從近期,英偉達在歐洲、中東等區域拿下的AI合作,就能看出黃仁勛的交際能力。

而出口管制一直是懸在英偉達上方的最大掣肘。如今看來,黃仁勛爭取到了美國的許可,逐步兑現對中國市場的承諾。在兩大經濟體之間,黃仁勛奔走於政界、商界,用AI打通邊界,尋求平衡。

整體來看,全球算力需求還在不斷增長。

中國信通院算力指數發展白皮書2023顯示,2022年算力規模前20的國家中,有17個是全球排名前20的經濟體,並且前5名排名一致,美國和中國分列前兩位,同處於領跑者位置。2022年,中國算力規模佔全球總量的33%,美國佔全球總量的34%。在存量算力上,中國和美國是唯二的世界強國。

而中國算力市場的持續崛起,是英偉達等芯片廠商的機遇。2025第一季度,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資本開支合計爲549.9億元,同比增長99.6%。

一方面,英偉達帶動算力供應鏈,包括國內的服務器廠商、IDC廠商、CPO廠商、銅纜廠商、PCB廠商等等。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芯片競爭格局競爭更加激烈。多位芯片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現在公司會選擇多家芯片供應商,科技大企業更是選擇自研芯片。同時,在H20缺位期間,國內廠商在快速佈局生態,現在大家繼續同台競賽。

集邦諮詢指出,中國AI市場發展受國際形勢影響,對英偉達仍存在一定程度不確定性。預期當H20出口解禁時,當地CSP、OEM等終端客户將積極累積庫存,本土AI供應商和生態系則會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同步快速發展。

中國市場的故事仍在延續。黃仁勛此次採訪地點選在北京前門文華東方酒店,在兩個小時左右的採訪中,被媒體緊緊圍住回答密集的問題,不論高温的室外還是室內,現場氣氛始終熱烈。(實習生李金亮對本文亦有貢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